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50年来,石家庄市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浸润着几代人的心血,昭示着治水兴水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推进新世纪现代水利建设的智慧源泉。 一、巨大的变迁,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贯彻省、市"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部署,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70亿元,水利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促进和保障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防洪治涝体系初步建成并发挥效益。工程措施上,全市大力推进"治水强基"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上蓄、  相似文献   

3.
<正>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央治水兴水的重大方略,更是民生水利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水利企业一般负责治水、管水、用水等方面工作,因此,水利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行为水文化中的治水文化、管水文化、用水文化密不可分。本文就行为水文化中水利企业的文化建设对水利职工幸福指数的影响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3年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后,嘉兴市政府响应号召展开了全方位的治水,其中金融助力的强化为治水项目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也是治水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枢纽。本文就围绕嘉兴金融助力"五水共治"展开论述,从金融助力"五水共治"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助力治水方面尚且存在的不足,并借鉴温州市成功治水案例,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4,(11):30-30
<正>宁海县在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中,以"四个一"为工作导向,狠抓实干,使治水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重导向,一个目标干到底宁海县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形成"天蓝水碧、五水共治"新体系,并制订了五水共治、治水强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治水行动深入开展。明确近期要实现"三个≥、两个基本"的目标,即城镇生活  相似文献   

7.
新闻     
《宁波通讯》2014,(2):44-47
<正>余姚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1月3日,余姚市黄家埠镇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要求,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等紧密结合起来,着眼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通过聘任残奥游泳冠军为水环境大使,为环境举报单位代表颁发一万元奖金,以及鱼苗现场放流等活动,吹响了新年治水工作的冲锋号。(张辉|摄)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背景下,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的理念在不断提升和创新,不仅要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更要使之成为水环境干净、水生态和谐、水景观漂亮、水文化怡人、水旅游兴旺的生态、文化、经济"综合体"。浙江省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作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水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内涵丰富、价值不凡,在治水工程建设中,采取多种方法保护和利用好水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水文化传承和旅游,发挥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效益。  相似文献   

9.
檀震宇 《中国经贸》2012,(16):73-73
2011年是神州治水兴水高潮迭起的一年。作为水利设计大院,提升产品设计质量,只能依赖于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就要不断地加强设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这方面该院有些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5日上午,宁波市被授予2019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继前两年之后,第三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回望"五水共治"六年,宁波全民治水,破难攻坚,不仅治出了绿水青山、治出了金山银山,更为全省治水贡献了宝贵的"宁波经验"。2019年底全省"五水共治"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宁波全省排名第四,进步幅度全省最大。根据计划,宁波将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控源、截污、生态提升三项行动,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14,(11):20-22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清水绕甬城,白鹭舞蹁跹,是甬城民众心中的梦想。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治水办")自今年2月25日挂牌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心策划了系列组合拳,迅速掀起了全民治水、科学治水、铁腕治水的高潮,实现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5日上午,慈溪市长河镇三塘横江断面旁,身穿红马甲的治水志愿者们组成水陆空三支突击队,进行联动志愿巡河、河面清护,开展排水口检查、河道及两岸垃圾清理,并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动态监控巡河。这些扎堆出现的"红马甲",正是认领治水"百米志愿岗"的志愿者们。3月下旬,慈溪团市委围绕"五水共治"、助力剿灭劣V类水,在慈溪市正式推出上千个治水"百米志愿岗",截至目前,已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北仑区治水捷报频传:继年初再次捧得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后,8月又在宁波市率先通过了全域剿灭劣Ⅴ类水验收。区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跨境河流水质考核累次优秀,污水处理率和管网覆盖率名列全省前茅……如今,北仑的水环境治理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让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治水成效最好的区域之一。生态家园渐成现实清流东入海,碧波绕新城,一个"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生态家园,在北仑渐成现实。2011年起,北仑率先实施了内河水质综合治理。2014年,省委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后,北仑更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4.
<正>"大家好!我是男子篮球国家队的周鹏,很高兴受聘担任北仑区‘青春治水’青春代言人。"6月7日下午,在北仑国家男篮训练基地参加集训的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周鹏在北仑区"五水共治"公益篮球赛上表态:"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当‘五水共治’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当天下午,队员周鹏、邹雨辰、刘晓宇在中国男篮助理教练李楠的带领下,参加北仑区"五水共治"公益篮球赛,周鹏受邀担任北仑"青春治水"青春代言人,李楠为"五水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是宁海的最大优势。历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治水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五水共治"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荣获2016年度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并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命名。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剿灭劣Ⅴ类水重要部署,宁海县自我加压、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地处洞庭湖西滨,史称‘水乡泽国”,历来水灾频繁。1995年以来的4年中,三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深受水害之苦的广大群众谈水“色”变。如何化水害为水利,去年,我们根据中央32字治水方针和省市有关精神,果断对三次漫溃的桔林烷、青山湖、三汉障实行了平■行洪退田还湖,并在南湖撇洪河建立了2.35万亩调蓄区。为了综合利用行洪区,蓄洪区的水面和土地资源;我们经过探索和实践,认为大力发展水蔬菜切实可行,大有可为。依据我县县情,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在湖区发展水生蔬菜,能使治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甬江街道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主动融入宁波"名城名都"和江北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的建设大局,实施挂图作战,深度融合"治水+治危拆违"、"治水+村级出租物业整治"、"治水+农业结构性改革",坚决确保全面剿灭辖区劣V类水体,引领环境治理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全面提升甬江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15,(1):4-5
<正>历史上,集士港泽水而立,因水而兴,得名于境内两条河流十字交又,称十字港,又由于士人赶考常聚集于此,因而由吴语谐音得名集士港。镇党委、政府认为,承载集士港美好记忆的青山碧水不该只存在于人民的记忆之中,在经济实力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年,随着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和市委市政府"治水强基"行动的实施,集士港镇结合本地实际,根据"点面结合、项目治水、全线管理、全域推进"的治水总体思路,以六项举措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14,(11):25-26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提倡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让人与水和谐相处。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五水共治”作为重心之一,明确把压缩的“三公经费”30%用于治水。省里成立了由副省长牵头的“治水办”。各级党政负责人纷纷成为“河长”。治水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也需注重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注重工程治水与非工程治水的有机结合,唯如此才能实现治水的有效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4,(24):4-5
<正>象山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及实际情况,以"五水共治"促转型升级,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切实形成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的良好局面,促进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实现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和花园半岛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今后七年的目标是,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治污攻坚、治水强基、供水优化、全民节水等四个专项行动,采取集中攻坚、纵深推进、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强化项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