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选取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创新在该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有效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性;基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普遍抑制作用,但各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不同,创新水平发挥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也有较大差异。由此,文章提出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缓解我国金融要素领域扭曲现状;大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78-2008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很强的正相关,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基础不同,各地区之问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这可以解释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较强.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并将研发强度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其中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增强研发强度、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间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基于此,应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数字支持;发挥数字经济支持研发强度和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技术支撑和金融支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协调推进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7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依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省市划分区域的统计口径进行划分,采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从我国整体而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各地区之间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西部的贡献水平依次递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我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建立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使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2—2014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去的二十多年间,中西部地区省份的自发就业增长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增长方面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而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主要出现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尽管在各省份的表现差异较大,但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跨产业流动促进了就业增长.研究结论表明,"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对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调结构"促就业效果在中西部地区的显现还需要时间,但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劳动力就业市场无疑能够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7.
邓丽媛 《现代金融》2023,(3):21-29+51
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维度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数字金融的其他维度。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鉴于此,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深度融合,采取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关注数字鸿沟因素对数字金融溢出效应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我国省市1995~2011年面板数据,分别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分产业研究了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降低银行业集中度对总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从产业细分角度看,却存在着差异,体现在银行业存贷款集中度的降低对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而对第二产业的增长则起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提高农村金融中介效率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反而有扩大作用,但是东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其政策含义是: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全国及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促进科技金融在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提高国家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车真 《时代金融》2014,(7X):57-59
本文利用199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深化的特征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成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虽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则主要促进了资本形成。而开放条件下,不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则可以对金融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差无几。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方面也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减少传统的金融排斥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不断继续稳固发展,信息化的脚步越迈越快,如今信息化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农村信息化的建立对加速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再分配社会资源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动农村信息化更好的实施,而农村信息化在农村的深入和普及,也势必能对农业经济增长起来良性作用。本文主要站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的何种影响,简要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农村信息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深化的特征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成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虽然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则主要促进了资本形成。而开放条件下,不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则可以对金融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大部分研究认为FDI或公共支出分别独立的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很少将两个因素放在一起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含有FDI和公共支出的动态模型,其中把FDI作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利用我国1986-2003年的面板数据,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样本对公共支出和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支出在两个样本中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而FDI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农村地区金融改革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论文利用2016年河南省兰考县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自然实验,引入政策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基于2014-2020年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为农村地区金融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制度创新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优化风险防控治理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总体上实现普惠金融为县域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目标,并具有持续性,经排序检验、置换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可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但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促进县域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上述研究结论启示:金融制度创新应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发展程度设计适宜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从授信、基础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建设到风险防控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路径的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促进包容性增长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包容性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效果更好,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与区域特征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吴军  黄丹 《西安金融》2007,(3):24-26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差距不仅反映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经济金融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由于地区间的经济金融差异,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传导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得出这样的推断:第一.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敏感。第二,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和作用存在差异性效果。最后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检验各地区货币政策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涛涛 《中国外资》2014,(5):241-24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也面,豳着新的挑战,发展信息化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为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