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带业绩承诺的股权收购是我国A股并购市场中常见的交易事项。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收购方均将附带业绩承诺的股权收购认定为控股合并,并将标的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说明收购方已获得标的公司控制权,这与承诺方(标的公司原股东)在承诺期内拥有标的公司经营管理权的事实之间存在逻辑冲突。本文以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为例,基于对会计准则中“控制”定义三要素的理解与分析得出,由于承诺方在承诺期内拥有标的公司经营管理权等实质性权利,即使收购方在标的公司拥有全部表决权权益,该表决权也是受限制的表决权,而且收购方缺乏实施经营决策权力的能力,因此收购方不能单方控制标的公司,而是和承诺方共同控制标的公司,即附带业绩承诺的股权收购在承诺期内不构成控股合并,而应认定为合营安排。  相似文献   

2.
换股并购是指合并公司(即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按一定比例交换股票,从而实现合并公司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对合并公司而言,换股并购不需要大量的现金支付,可以避免并购给企业经营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对目标公司的股东而言,如果合并公司具有优良的成长性,特别是在本次合并的协同效应较为显著的预期下,合并公司的股权也比现金更有诱惑力。所以,换股并购成为企业实行战略收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按照IASB的现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来定义及计量的;按照IASB(2008)的IFRS 3,并购商誉已被明确定义为被收购方的不可辨认资产之组合,但是该准则关于并购商誉计量的基本思路是,以被收购方净资产收购日公允价值与其可辨认净资产收购日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为基础,然后加上收购方在收购日为并购协同效应所支付的那部分对价于收购日的公允价值。这就形成了并购商誉计量的会计逻辑困境——首先,可辨认净资产在会计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其次,按照现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净资产和可辨认净资产本应该是被计量者,而商誉作为资产之一部分,是计量者,但商誉却被净资产及会计逻辑上不成立的可辨认净资产来计量,到底谁应计量谁?总之,并购商誉的现行计量逻辑在数理逻辑上是成立的,但在会计逻辑上是不成立的。造成这一逻辑困境的底层成因在于IASB的现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没有能够从经济本质上定义清楚“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厘清“可辨认净资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物业企业并购是项复杂的工程,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收购方的疏忽,往往会导致这样那样的纠纷,给收购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并购要取得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收购方对拟收购目标公司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了尽量减少和避免并购风险,在并购开始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物业管理行业是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存在合同关系复杂、利益方多元、用工量大等特点,物业公司并购的尽职调查应当根据行业特点来具体操作,其目的是了解目标公司各方面的情况。这样的调查工作比较专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负商誉的经济实质 负商誉是企业收购的产物,当购买企业支付的价款低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购买企业要相应确认负商誉。负商誉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从企业收购的风险角度来看,它主要受经营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和资产不实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产生协同效应。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还有在实施企业收购时,收购方往往要求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或支付相关成本,会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再有,由于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收购方看好的被收购方的资产,在收购完成后有可能存在严重高估,甚至一文不值,从而给并购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控股合并作为常采用的企业合并形式,其所引发的会计问题成为国际会计领域公认的三大难题之一,至今尚未有定论。因此,以美年大健康合并慈铭体检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其被认定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BCUCC)却确认并购商誉这一“反常”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该合并事项关键时间节点前后双方股权变化分析,探究该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分析其确认合并商誉是否存在合理依据和基础;进而针对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通过“过桥并购”构造“名为同控、实为非同控企业合并”的现象,建议相关会计准则做出与时俱进的规范。同时,指出不应盲从IASB将BCUCC概念及其界定范围泛化和复杂化其计量属性选择和应用,应立足中国并购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修订相关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7.
对于收购方而言,公司并购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对出让方和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而在上市公司收购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公司及游戏规则的特殊性,这种不对称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并购包括上市公司分别作为收购方和目标公司两种情况,其中上市公司作为目标公司是通常所说的上市公司并购,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角度。以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目标,上市公司并购主要采取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割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并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合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文章研究了我国并购商誉准则的发展,对新旧商誉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中外会计准则对商誉处理规定的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商誉准则虽与国际准则逐步趋同,但仍具有自身特色,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取得协同效应不断通过并购来扩大自身业务,在并购的过程中形成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需要进行减值测试。本案例中A公司就是一家转型的制造业公司,通过频繁收购轻资产类的游戏公司形成了大量的账面商誉,本文结合网络游戏科技公司的特点对A公司做商誉的减值测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找出最符合被评估企业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企业并购与合并商誉的联系等方面入手,对商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新旧会计准则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处理的合理性,认为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同时对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操作性方面的不足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理财活动中,公司并购的财务分析涉及的问题主要有:购并成本,即并购方支付目标公司的最高价格、并购风险、并购收益、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以及并购的出价方式,其中出价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收购、股票收购以及综合证券收购,下面笔者就前两种常见的方式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现金收购方式设A公司是一家生产污染控制设备的高速成长的公司,尽管其研究能力很强,但缺乏资金和管理能力,而B公司是一家处于成熟期而又在寻找盈利性投资机会和发展机会的大公司。B公司对收购A公司有兴趣。表1列出在B公司控制下A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这些…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意志--TCL合并上市的并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在的上市公司收购一般是在“挤出”中进行,收购结果是增加收购方的管理长度与业务长度,给并购后整合带来难度。在2003年的上市公司并购中.出现了TCL集团台并TCL通讯,同时TCL集团实现新发上市的现象,TCL的合并上市成为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又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购并的深层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acquisidon”一词是“收购”或“购买”的意思。企业购并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购买或收购另一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收购的结果或者是实现收购方对被收购方的兼并,即被收购方的全部资产并入收购方企业,前者的法人地位消失;或者是实现收购方对被收购方的控股,即收购方取得对被收购方全部资产的控制权,但后者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如果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产权没有达到控股的程度,就不能称为“acquisidon”,而只能称为投资“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5.
一、收购子公司时。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规定,母公司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即企业在报告期内收购子公司,一是母公司应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二是母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由上述可知,母公司收购子公司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涉及到两种类型的现金流,一类是收购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另一类则是由于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增加的子公司现金,即在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账面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但上述规定并未说明企业在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列示。  相似文献   

16.
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按合并日合并方的投资成本与其在被并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之间的正差额确定合并商誉,在合并日后购买方继续增加持股比例,到底该维持合并商誉不变还是按新的持股权益确认新的商誉,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谦 《价值工程》2003,(2):13-16
并购是企业实施对外扩张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国内外一些实证研究表明 ,大多数并购损害了收购方公司股东的价值 ,企业并购落入了“协同效应”的陷阱。本文对企业并购中价值损失问题从管理者的动机、并购战略与并购目标的选择、并购价格的支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芬 《财会月刊》2011,(10):35-36
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按合并日合并方的投资成本与其在被并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之间的正差额确定合并商誉,在合并日后购买方继续增加持股比例,到底该维持合并商誉不变还是按新的持股权益确认新的商誉,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兼并收购是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该企业股份购买另一个企业(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以获得目标企业的控股权。兼并特指一个企业接纳其他企业(目标企业)加入本企业,目标企业解散,接纳方继续存在(称为“存续企业”)。企业兼并是以收购方式进行的,即通过收购目标企业全部股权取得对目标企业百分之百的控制权后,将目标企业解散并入。收购与兼并的区别在于:收购中,收购方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后,或将目标企业解散,也可以不解散,保留其法人地位,让其作为收购方子公司继续存在;而在兼并中…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河北企业》2003,(4):29-30
<正> 企业反兼并与反收购行为主要出现在敌意兼并与收购中。敌意兼并、收购,指兼并、收购行为遭到目标公司经营者的抗拒仍强行并购,或者没事先与目标公司经营者商议而大量购人目标公司股份。在敌意并购行为中,并购双方展开激烈的商战,并购方挑起进攻,目标公司被迫奋起防御,产生许多进攻战略——兼并、收购对策和防范、抵抗战略——反兼并、收购对策。并购公司的进攻策略当并购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吸纳一定比例的目标公司股份时,并不知道目标公司管理层对此采取什么态度。如目标公司管理层拒绝收购,这种收购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