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记者谢青夏文/图)5月21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都沉浸在茶的世界里,泡茶、品茶、评茶、谈茶……到处散发着茶香、茶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茶叶学会承办的"2021年广西国际茶日暨第十三届全民饮茶日"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2.
寻茶     
茶之国饮。在我国,饮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百姓普遍都有饮茶的习惯,从而也奠定了中华几千年来深厚的茶文化。济南七里堡茶城致力于传播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交流,以满足国内外茶消费者的需求为己任,积极推动七里堡茶城品牌建设,引领体验式消费,倡导健康饮茶新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一家茶企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格局的创新,只有在变革中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才可使企业快速成长。七里堡茶城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通  相似文献   

3.
据《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苔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盛于明朝"。石阡苔茶芽叶色泽绿润,叶肉肥厚,制成绿茶,产品外形绿润、多毫,  相似文献   

4.
都匀毛尖茶故乡的饮茶习俗 都匀毛尖茶由于种质资源优良,生产历史悠久,加工方法独特,品质醇厚清纯,深受产地各族人民的青睐,“客来敬茶”已成为待客的普通习俗。加上布依族、苗族、水族同胞有“来的都是客”的传统,因而一家的客人也就是全村寨的客人,不论认不认得,到家便要敬上一杯地道的毛尖茶,民风是那样地亲和、纯朴。由于长期种茶、饮茶的历史,所以各族人民也逐渐形成各自独特饮茶习俗:先烤后沏  相似文献   

5.
茶之传说     
《浙江林业》2010,(8):45-46
炎炎夏日,饮茶可谓是一种消暑降温的好方式。那么关于众多的茶品种,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和饮茶习俗的西传,为世界文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茶叶在西亚地区的早期传播历史,一直不甚明了。中古时代的波斯、阿拉伯文献显示,9—10世纪时,波斯、阿拉伯人就对中国的茶叶和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有了一定的认识。除了音译名称cha之外,他们还以"中国之王"这个名称来称呼茶。至蒙元时期,波斯人对中国人产茶、制茶、种茶、茶税等各方面知识都了解得更加深入,并曾尝试在伊朗引种茶树。在茶叶西传西亚地区的早期阶段,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药物而非饮品被引介,并成为东西方物质文明交流的名品。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是"中国珠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区)"、"浙江省茶叶产业强县(区)"。平水日铸茶因岭得名。日铸岭之名始于春秋战国,吴处厚《青箱杂记》:"昔欧冶子铸剑,他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而平水日铸茶,因原产于平水之日铸岭而得名。宋嘉泰会稽志载:"岭下有寺……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茶"。平水日铸茶以创新著名。《浙江茶叶》一书:"而据《越言释》记载,绍兴日铸岭茶区  相似文献   

8.
茶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爱好者遍及全球.全世界大约有60个国家生产茶叶,茶行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解茶行业的发展现状,支持其发展壮大,对于我国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人有喝茶的传统,但与同样热爱饮茶的中国人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浓浓的一杯红茶.掺上牛奶和糖后,茶叶之清香不减,而苦涩味顿消,饮用起来味道更加浓郁、绵长。不过,这种饮茶方式更大的好处则在于.牛奶还能为茶解毒。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千百年来,种茶、制茶、饮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从唐到清,我们的茶在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今昔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中国茶目前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缺乏能够叫得响、记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叶企业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这既是中国茶产业"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1.
茶的故乡     
唐代,樊绰在《蛮书》中留下“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煎而饮之”的字句,这是南涧无量山彝族先民最早饮茶习俗的记载。其中的“银生城”就是无量、哀牢和澜沧江的交界处,而“蒙舍蛮”就是南涧境内当时的南诏国。历史中涤荡,渐渐透清的茶汤却依旧弥散浓浓的茶情。无量山所产茶的内力深厚,茶中透出的醇香和高远,  相似文献   

12.
<正>眼下正是明前茶上市的季节,笔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他自3岁开始,坚持喝茶80多年,研究茶60多年。他有句名言:"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让我们看看如何喝茶能把其好处发挥到最大。108岁是茶寿"‘茶’字拆开来,可变成几  相似文献   

13.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5,24(3):3-11
早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中日两国茶文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成为佛门清规。  相似文献   

14.
正现已77岁的蔡炳勤教授,行医生涯50余载,在中医学术上治学严谨,闲暇之余追求"游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强调顺其自然来养生,喜听音乐,擅长书法,爱好饮茶。说到饮茶,蔡教授的"茶龄"已有70余载。目前依旧耳聪目明、身康体健,而且始终工作在临床和教学的一线,其中不得不说的秘诀就在这个"茶"字上面。记者:请问蔡老您是如何与茶结缘的?有哪些饮茶的趣闻轶事和心得可以和我们分享?蔡炳勤:很小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在一顿饱餐之后,我的父  相似文献   

15.
正在已经进入冬天的此时喝什么茶最养生呢?在不同的季节里,饮茶是有不同的讲究的。只有正确的选择了适合的茶饮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冬天喝什么茶养生好吧。冬天喝什么茶好绿茶泻火。冬天气候干燥,加上很多人喜欢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并带来便秘、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等后果,这个时候就可以求助冬季养生茶之绿茶。绿茶是未发  相似文献   

16.
<正>春夏之交时节,正值新茶上市。在桂林,若提起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的昌背,很多喜欢饮茶的人会翘起大拇指赞赏:"昌背的茶不错。"17年来,昌背这个地处湘桂交界,位于越城岭大山深处贫穷落后的侗家寨子,因为种植加工茶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今天,国内外饮茶蔚然成风。饮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科学饮茶之道是什么呢? 我国是茶的故乡,喝茶、种茶、制茶皆起源于我国。饮茶的确有一定的学问。科学饮茶之道,四年有别。祖国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科学之理在于: 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  相似文献   

18.
关于白族三道茶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八百年前,白族先民谓茶味甘苦微寒,而椒姜桂俱是热性,和烹而饮可以去寒,良也。故承袭、演变而成了具有清热解暑、滋阴润肺药缮价值的三道茶。二说是原为唐南诏国王宫茶艺,后传于民间,成为白族人民待客最热情、最隆重的传统礼仪。其实,源于哪种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白族盛行的三道茶,已把单纯的饮茶演绎上升为一种精神生活,形成了一种让中外游人称道的具有独特而浓郁民族风俗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9.
茶是中国的国粹,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茶道、茶艺、茶经、茶文化,历尽沧桑。今天,茶又有了新的时尚——即饮茶,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茶叶的原产地,我国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从西湖龙井到云南普洱,从福鼎白茶到福建铁观音,即便像记者这样不懂茶的人也都能随口说出几种名茶。茶叶对国人影响之深,可见一斑。六安瓜片,知道的人不在少数。若要说出个一二三,怕也不易。六安瓜片缘何是历史名茶?它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