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发展蓝图坚持稳中求进、好中创优,坚持强区富民并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争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为引领,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主要任务——围绕"高端拓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智能经济、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体系——围绕"动能转换",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形成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为引擎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鄞州围绕"打造文化鄞州、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秉承"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幸福感节节攀升。推动"区镇村"三级联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区级层面注重示范带动。注重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构筑标志性文化设施网络。一是打造省市一流水准的文化馆群,集中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区文化休闲广场、  相似文献   

3.
陈生雄 《中国老区建设》2013,(9):F0002-F0002
蓝玉老区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东部。2012年8月伊始,蓝玉村围绕县委提出的基层组织好、产业精美、生态优美、村庄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的"一好五美"目标,按照"田园风光"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得到了福建省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一是培育壮大两大创新群体。科技人才群体,计划五年投入2.8亿元,重点引进国家级"千人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力争5年内市级以上"千人计划"人才突破100人,海外人才突破1000人;研发中心群体,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创新载体,今年争取新建企业研发机构100家以上。二是打造两大科技创  相似文献   

5.
面临"三大考验" 扩大有效投资是新形势下打造质量新鄞州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从实际看,2012年鄞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良好,顺利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成为全区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主要引擎,为推动鄞州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一段时期,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复杂外部形势,自身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发展阶段的演变都给鄞州扩大有效投资带来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正>自去年11月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以来,鄞州主动抢抓机遇、强化整体谋划,充分发挥宁波东部新城金融中心和四明金融小镇、和丰创意广场、金融硅谷"一核三点"的平台优势,坚持"财政资金引导、保险资金主导",以每年3000万元的财政投入打造"全领域"保险模式,让保险嵌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渗透民  相似文献   

7.
塘溪镇青山簇拥,碧水环抱,亦是名人故里,人文积淀深厚,在美丽镇村建设中,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该镇以"美丽宜居塘溪,风情旅游小镇"为主题,在镇村环境提升、推进全域旅游等方面卯足干劲,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今年,面对疫情的挑战,塘溪镇又将如何谱写美丽建设的新篇章?塘溪镇党委书记凌锡辉表示,将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传播美丽文化,全面提升镇村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风情旅游小镇,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塘溪力量。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0,(11):10-11
"十一五"正渐行渐远。在这"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的五年即将以坚定果敢的步伐走过属于它的历程时,我们回头相望,道路清晰但不平坦,风景美好但暗流涌动。这不平凡的五年曾遭受危难,正经历美丽蜕变,已实现许多梦想,又将转启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正>为破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等"城市病",鄞州区政府相关部门、国企、民企及社区、物业等联动发力,挖掘整合停车空间资源,依靠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停车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停车泊位管理、停车预约引导、车辆监管、交通执法等智能化,形成了"有序停车、资源共享、高效运营"的"协同智管停车"模式。至今,已整合和运营停车泊位7000余个,"宁波停车"App用户数达到35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5月,住建部以现场会形式把鄞州"协同智管停车"模式作为"非接触性"执法样板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以来,鄞州区围绕“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目标,积极探索构建现代社区党建“136”体系,即在党建统领下,不断推动人的发展、企业发展、社区发展“三个全周期服务”,探索健全“一统贯三化、一核带三建、一约联三方、一员领三人、一单连三链、一轴促三富”工作机制,通过理念变革、组织变革、能力变革、机制变革,将党组织嵌入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全服务链,梯次推进现代社区建设,高标准打造党建统领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鄞州竹编     
《宁波通讯》2014,(16):74-77
<正>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竹编艺人俗称"簟匠"或称"篾作"。旧时由于竹编工艺应用广泛,簟匠师傅总是十分忙碌,一到农忙前夕总要打箩补簟,做谷筛、装晒谷耙等农业用具,平时挨家挨户还  相似文献   

12.
王英 《宁波通讯》2013,(5):20-20
最近,鄞州区纪委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全区各镇乡(街道)、区级机关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统计和检查,结果令人振奋。检查发现,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间,全区"三公"经费同比减少20%,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减少28%,公务用车费同比减少8%。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鄞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鄞州区坚持精准化分类、精细化实施,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牵引,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鄞州模式"。目前,鄞州区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11个街道100个社区,覆盖率达80.1%,垃圾减量率达8.8%,初步实现环境改善、群众得益的双赢。重引导造势,推"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群众参与是第一道关。鄞州区抓牢"人"这个决定因素,从思想到行为,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推进。"六个进入"广宣传,树起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采取巡回宣讲、入户指导等多种形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6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在暗访检查环境保护工作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以配合这次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打造"名城名都"的全局高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深入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坚持用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实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宁波。  相似文献   

15.
正鄞州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全省率先推出基于区级审批大数据平台的"微审批"服务,破除"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全力打造标准化、集成化、信息化服务中心,优化全区政务环境。去年11月,鄞州"微审批"平台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其中,脸部设别技术、信用平台、微直播等在审批中的应用,开了全国先河。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1,(23):19-20
鄞州区立足以人为本,坚持共建共享、惠民富民,以构建完善“六大民生网”为抓手,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品质优化升级,努力打造幸福民生之城。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鄞州步人一个更新起点、更大能级、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先发优势相对弱化、创先进位压力增大,尤其是要素瓶颈制约加大、资源利用回旋空间较小等问题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今后几年,鄞州将坚持“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打造质量新鄞州”的发展思路,把工作重心更自觉、更彻底地放在提高发展质量上,把工作重点更系统、更全面地拓展到经济、城乡、文化、民生、生态等各层面质量的整体提升上。实施发展质量提升、建设质量提升、文化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生态质量提升“五大战略”,确保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18.
戴松岳 《宁波通讯》2011,(24):40-41
鄞州像一只彩蝶起舞于中国东海岸的中端,自古以来引人注目。为此,文人骚客各以美辞以歌,名臣志士每以妙语以喻。虽寥寥数言,往往显现鄞州魅力,今辑古今名家妙语,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14,(3):24-24
<正>近年来,鄞州区在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中,注重以重大文化项目集聚集约为路径,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全区现有文化企业近3000家,其中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152家,"三上"文化企业211家。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家企业(园区)被列入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拥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其中国家级1个),8家企业和个人获得市文化产业发展510奖项。2013年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9亿元,占GDP比重达6%,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30日,宁波鄞州下应街道"周日文化节"启动。今后一年时间里,当地群众将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品尝54道主题鲜明却又风格迥异的周日文化大餐。据悉,这些节目中绝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点单"、街道"配菜",表演队伍则以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团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