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江苏省淮安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近年来以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登记注册的入网监管主体14548户,2022年,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对所有入网监管主体实现巡查或抽检全覆盖,应出证入网主体实现常态化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地产蔬菜、水果承诺达标合格证入市查验率达100%。市场倒逼机制的初步形成,为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压实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守护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种养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制度.江苏省扬州市在信息系统备案的种养主体有1912家,产品数388个,面积14.35万亩,产量24.16万吨.目前各县(市、区)已正常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方式包括自行通过信息平台打印出具合格证、鼓励开展信息化追溯的生产主体开具追溯码和合格证"二合一"标识,以及手填统一印制一式两联的合格证,已开具合格证687765张.  相似文献   

3.
正一码溯源,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面监管;"草莓贷""龙虾贷",特色化信贷产品为乡村振兴不断加码……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推动三农服务扩面提质,完善县智慧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动态监测全县主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运行情况,覆盖率87.6%。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浙江省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综合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精筹划、探新路、强推进,突出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分级归集共享与应用,突出以信用为基础的守信激励应用与治理创新,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聚焦"溯信本质",提高"立信"站位全面提升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谋划水平,强化农安信用赋能,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我国首个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的省份,近年来,浙江省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创的路子。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智慧监管,同时在全国率先试点实行合格证制度,并针对小宗农产品实施"一品一策"行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将有"合格证"王华龙是浙江省嘉善县小白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社  相似文献   

6.
正重源头,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产地源头保护,加强产地监测,建立了长期定位监测点5000个。注重投入品源头减量,推进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备案管理,实行限用农药定点经营、一瓶一码、实名购买、全程追溯。注重生产源头规范。重监管,突出重点问题整治。县乡发挥快检预警功能,全年检测样品71万多个,实现区域、品种和规模生产基地全覆盖。省市实行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两检合一、检  相似文献   

7.
作为广东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典型代表,佛山市高明区探索建立了扫码溯源的监管体系。该体系针对蔬菜、肉类、水产品生产流通的不同特点,将监管重心分别放在了示范引领、闭环管理和准出准入上。高明区在大力推行二维码溯源方式的基础上,分类监管,让溯源码真正变成了守护消费者舌尖安全的"放心码"。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坚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做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聚焦问题导向,开启数据化、即时化、精准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经过在部分省市试行,目前,在全国已经全面推行,通过推行应用,落实了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了产地准出制度,实现了农产品带证上市、提升了基层监管效能。根据目前应用情况来看,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建立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合格证和自我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模式,就要创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应用方式、应用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应用系统,将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期待也随之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不少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对于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也面临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仍然淡薄,人为失信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缺少监管手段,难以精准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的监管惩戒和行政处罚力度较弱,震慑力不足等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建成青海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消费者可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输入追溯码等多种方式,追溯到该农产品生产企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及质量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使农产品从产到销再到百姓餐桌更加有质量保障,从而解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据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农资、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基本信息、农产品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农产品销向、农产品监管、产地准出、消费者查询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正>农产品品类多、经营主体多、流通渠道复杂,供应链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相较于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中的供应链环节更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农产品从产地收获后进入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长期以来法律条款规定存在盲区,产销监管衔接机制缺失,监管责任主体亦不明确。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应监管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争创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县,山东省高青县建立"硬件支撑、部门整合、三级联动、企业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通过积极整合资源,明确责任主体等方式,多渠道、多维度把控农产品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监管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抓住"品牌农业"的发展契机,山东省莘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上下大力气。通过监管、检测、执法体系的全覆盖,形成了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长效机制。同时,莘县还积极推动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建立起农科专家和生产者的直接沟通渠道,帮助农民在新理念、新技术的指导下,从事绿色、生态的瓜菜菌生产,既规范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又打造了新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基层抓起,县域是重中之重。自2014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来,各创建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逐渐成了"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共治"的样板区。如今第二批试点名单也已经公布,回顾第一批创建单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亟待总结。湖南省东安县作为中部地区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典型代表,在生产主体管理、监管全程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为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浙江省杭州市根据《浙江省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综合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从2021年3月上旬开始,率先在全省正式上线运行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系统,农产品生产主体从此有了自己的信用等级。目前,杭州市3196家生产主体中,信用A级356家,B级2491家,C级349家。摸清信用家底,整体部署推进一是开展信用摸底。杭州市从2014年开始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用工作,加大评信用信力度,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身份证"及赋码溯源制度,加强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监管,让市民的"菜篮子"既丰盛又安全。据长沙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长沙市场上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浏阳、宁乡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目前,种子企业工商注册许可关口已经放开,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也将逐步弱化。同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模式面临大转型,种子管理面临新挑战,如何强化监管力量、转变监管方式、突出监管重点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一、国际种子安全监管主要模式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其  相似文献   

19.
<正>加快建立与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的有益尝试,对于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提高综合监管效能具有重大意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一种上市凭证,即可用于生产经营者对其产品合格的自我申明,也可作为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判断依据,更是未来政府部门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9年年底以来,为推动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那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什么?针对的哪些农产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什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