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认为,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以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而且这种积极作用在样本公司为国有性质、股权分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媒体关注度三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管薪酬在公司业绩上升时的增加幅度大于在业绩下降时的减少幅度的薪酬粘性现象,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从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微观层面入手,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是否会影响高管薪酬粘性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影响高管薪酬粘性的异质性,结果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有效抑制高管薪酬粘性;高管教育、职业和海外背景异质性越大,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治理效果越好;在未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企业,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果显著好于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企业;相较于短期非控股大股东,长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更能抑制高管薪酬粘性,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和非国有自然人非控股大股东,非国有机构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治理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抑制高管薪酬粘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将样本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持股市值分组回归检验上述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有正向的影响,且该影响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大、持股市值越高时越明显.通过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视角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延伸了退出威胁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退出威胁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为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提供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证监会监管转型的重要手段,非处罚性监管受到政策制定者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以问询函机制为载体的监管方式使得上市公司年报“卸妆”,公司存在的疑点问题暴露于公众,令投资者拍手叫好。而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是否会将问询函视为一种风险预警信号,从而改变其审计定价决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利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5—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与审计定价呈正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审计成本的度量指标——审计延迟,进一步揭示审计定价提高是审计师要求风险溢价补偿的结果,审计师并没有对收到问询函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审计投入。这种相关性在非国有性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差地区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问询函与审计师定价行为的文献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问询函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发现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显著降低了当年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提升了审计质量,且这种提升作用并不限于问询函中被“点名”的审计事务所;年报问询函分别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提升审计质量,但监督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5~2017年沪深交易所发出的年报问询函进行解析,发现证券交易所对年报的问询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数据真实性、行业和企业战略、公司治理、重大事项和潜在风险以及关联交易公允性方面.建议上市公司重视信息披露质量,加强财务相关员工培训,加深员工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了解和认识,关注投资者对于信息披露的需求,并且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处罚机制.  相似文献   

8.
9.
以我国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可以降低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和违规频次,支持了治理观.进一步分析中,对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方式进行检验,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不仅能通过积极发声的方式,也能通过退出威胁方式抑制企业的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异质性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主要抑制了企业中信息披露和公司经营类的违规行为;区分企业类型异质性发现,相比在国有企业中,非控股大股东在非国有企业中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研究非控股大股东如何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08—2019年与政府审计的央企集团共用注册会计师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探讨了政府审计、监管问询函与异常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显著减少异常审计收费;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监管中,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府审计这一“事前”监管与问询函这一“事后”监管存在替代效应;政府审计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政府审计与监管问询函的替代效应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政府审计、民营上市公司监管以及异常审计费用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以及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2004-2009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来自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掏空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与审计收费正相关,审计费用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作为审计单位隐含信息的一种信号传递,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来源,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意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审计收费又影响到审计意见的类型,本文将从公司年报的审计收费和事务所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信息披露中来探讨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从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审计师的角度探讨问询函监管机制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后更易发生审计师变更。进一步从审计供给方与审计需求方两个角度对审计师变更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年报问询函监管机制更易导致公司辞退不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风险较大的公司收函后更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最后对年报问询函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年报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多以及年报问询函会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发表核查意见,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高。结论丰富了问询函的经济后果分析,也为审计师和客户关系重构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年报可读性视角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审计联结关系中能否发挥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讯公司)被问询后其年报可读性提高,与其具有审计联结关系的公司(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也会显著提高,即问询函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尤其是当发讯公司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或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时,问询函监管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审计联结受讯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特征以及审计联结特征的异质性均会对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年报审计延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衡量审计效率的重要变量;内部控制质量及中期财务报告审计是影响年报审计延迟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对年报审计延迟的影响,并探讨了在降低年报审计延迟上,内部控制在中期审计和未进行中期审计的公司中的作用有何不同。研究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年报审计延迟,上市公司审计了中期财务报告也能降低年报审计延迟。在降低年报审计延迟方面,相较于中期审计的公司,中期未审计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对年报审计延迟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如桢 《财会月刊》2022,(19):84-89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审计成本效益理论和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以及增加审计投入对审计定价产生促进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法律环境较为严格时得到强化,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带来的风险溢价效应会抑制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质量。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审计师对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风险认知,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20.
交易所监管问询是否导致审计师主动辞聘,后任审计师在审计定价方面是否与前任存在显著差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以2014—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及问询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年报问询函与审计师辞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国有企业,收到问询函的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发生审计师辞聘;(3)收到问询函且发生审计师辞聘的企业,后任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结果一方面丰富了问询函的监管效用理论,另一方面拓展了前后审计师行为研究边界,对审计师审计定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