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同时发布的还有新闻出版业的11个专项规划,其中包括《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凸显了十二五时期报刊业将加快发展步伐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2月24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北京香山召开2012年行业报年会,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应邀作主旨讲话,指出中国报刊转企改制、兼并重组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住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改革不会一帆风川页,而是一个刮骨剥筋的阵痛过程。报刊业同仁应当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勇敢担当,才能永立潮头,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3.
《国际市场》2006,(10):11-13
春风夏雨,培育了中国的报刊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报刊业生机勃发,出现了少有的兴旺景象。目前.仅杂志全国就有9000多种,上海600多种,倘以云锦五色,一树新花描述,当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黄伟清 《中国报业》2012,(12):86-87
目前我国的体育报刊行业内的报业集团数量较多,但竞争力普遍不高,报刊质量平平,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下很多企业惨遭淘汰。笔者对国内体育报刊业的生存现状做了充分调查,并研究了主流报刊的改革措施以及它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并结合体育报刊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未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经意间,中国报刊业改革已经走过三个十年,30年间,报刊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和发达国家报刊业相比,我国报刊业依然规模小,实力弱。回顾这段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更有助于我们找到合适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的论述中,2004年报刊业改革的一些重要环节已经进入突破的关键时刻,将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事实上也的确如此,2004年,中国报刊业在打破行业和区域的壁垒,在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在面向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等方面都取得新突破。当我们处在岁末年初的回望之际,不妨将已经逝去的2004年定义为报刊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突破元年”。在“突破”后的新的一年里,有许多新趋势值得我们期许。  相似文献   

7.
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仅是报刊业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对他们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是选择发展方向,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制改革,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从而不断解决报刊出版业在领导体制、用人体制、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提到报刊业,总是一片愁云惨雾.无论是行业自身还是业界评论,对于报刊业的发展总是负面看法居多。一边是日益紧缩的市场空间.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双改要求.是否能活下去和如何活下去成了报刊,行业的生死命题。  相似文献   

9.
报海观潮     
《中国报业》2009,(7):20-20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刊发4篇稿件,既有宏观的扫描,又有微观的审视。 本刊记者夏阳撰写的《中央报刊改革错综复杂系列配套措施审慎推出》,就业界普遍关心的报刊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主要任务、进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克服障碍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年的报道内容中。报刊出版业一直重点关注领域。《媒介》坚持立足报刊业。关注行业问题,解读行业热点,真实客观地反映行业的潮起潮落。倾心竭力报道报刊业的云卷云舒。  相似文献   

11.
1月30日,2015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当前,我国报刊已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有些地区和类别的报刊呈现下滑趋势。对此,报刊管理工作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找准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新增长点,努力推动报刊业实现新常态下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全球报刊业陷入衰退,广告主对报刊的要求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广告乘人之危、有恃无恐地侵入了报纸的头版头条,把读者利益抛于脑后,损害了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内容为王的商业规则。事实上,报刊广告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报纸本身的媒介属性和版面空间,完全可以兼顾读者、报刊出版商和广告商三者的利益,谋得三赢的局面。本文介绍的一些案例,就是创造性地利用报刊空间设计广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报刊媒体也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20多年来,报刊业“走出去”的探索和实践一直没有停止,合作办中文版、出版当地语言的周报、合办电子版等形式都有所尝试,在积累走出去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价值观的背离、文化观念的冲突、传播价值和规律的差异、人才结构的失衡等,让走出去的步伐略显艰辛。  相似文献   

14.
唐清建 《中国报业》2012,(12):47-49
《纽约客》前发行人戴维·凯瑞是位少年得志的美国报刊业弄潮儿,曾经带领《纽约客》走出18年的亏损泥潭。2003年和2004年,《纽约客》连续两年被评为“十大热门杂志”。对于人文杂志而言,这是难得的殊荣。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报刊业的体制改制已历经7年。对大部分报刊社来说,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已经不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选择,但怎么改却一直没有可供大面积推广的参照模式。现在,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全面推进报刊业的体制改革箭在弦上。8月13日至14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被业界视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一步。会议前后,新闻出版总署等引领新闻出版业改革的关键部门的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表明,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后,备受关注的报刊业体制改革终于要进入全面推开的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6.
2月24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北京香山召开2012年行业报年会,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应邀作主旨讲话,指出中国报刊转企改制、兼并重组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住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刮骨剥筋的阵痛过程。报刊业同仁应当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勇敢担当,才能永立潮头,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7.
贾昌荣 《商业研究》2000,(11):110-112
我国报刊业企业化进程加快,同样面临着市场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报刊销售,很多报刊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体来看,报刊业在促销策略应用方面美中亦有不足,即缺乏组合,只有对各种促销策略有机地加以整合,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报刊销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25日,对于中国报刊业来讲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一个刚刚办刊三年的刊物——《收藏界》在京城百余家媒体面前公开其发行数据,并正式申请国家认证,从而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属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成立后接受的第一家书面申请认证的刊物。《收藏界》杂志的举动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一时激起京城、乃至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拥有9亿居民的农村,是我国报刊业不可忽视的市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农村市场文化消费的集中度、额度、需求量及便利度将大大增加,对于报刊业经营者来说,亟需规划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业》2011,(5):21-25
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同时发布的还有新闻出版业的11个专项规划,其中包括《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凸显了"十二五"时期报刊业将加快发展步伐的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