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蓄存款不宜开大额度存单。按储蓄存款利率政策规定,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提前支取部分按支取日银行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由此可见,一张存单存款数额太大,一旦在存款到期前急需用钱,提前支取部分,就会损失一部分利息。应对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多开几张存单。储蓄存  相似文献   

2.
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张洪俊张玲玲王继文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按存款方式分为存单式和存折式两种计息方式。一、存单式存款利息计算存单式存款是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50元起存多存不限的一种活期储蓄存款方式。它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本金=是以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最近向各省、市自治区分行发出《关于正确地进行储蓄宣传的通知》。通知首先谈到,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颁发的储蓄存款章程中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实际存期计息;逾期支取按原订利率分段计息的规定执行以来,存在下列问题: 目前定期储蓄在储蓄总余额中的比重占80%以上,但实际包含有不少活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据典型调查,定期储蓄提前支取的占15%左右,这部分存款实际上是定活两便存款,但却拿定期储蓄的利息;定期储蓄逾期不取,又不转期的已占50%以上,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部分存款实际上已变成活期储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10月20日银行储蓄利率开始第一次上调至2011年7月7日第5次加息,无论是哪一次加息,在全国各地的不少银行储蓄网点都会掀起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后再重新进行转存的热潮。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人认为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后,不管定期储蓄存款存了多长时间,只要在提前支取后进行转存都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5.
1995年马鞍山市支行紧紧围绕“增存”目标,在竭力控制企业存款滑坡势头的同时,把居民储蓄作为筹资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强调研,开发信息,完善服务质量体系,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市场,发掘了新的储蓄存款增长源,储蓄存款余额达58274万元,占一般性存款的61.19%;其中当年新增21350万元,占一般性存款新增额的98.31%。一、分析形势,周密安排由于受客观因素影响,这个行的企业存款连年滑坡,使得储蓄筹资任务日趋艰巨。而金融产品的丰富对储源的分流,银行内部经营效益对筹资成本的要求等,致使储蓄存款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各种困难,市行领导进一步破除“依…  相似文献   

6.
银行储蓄告知业务不是储蓄种类,是银行向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主要是指银行储蓄所(柜)用电话或信件等向定期储蓄存款户及时告知其存款到期时间,提醒储户支取定期储蓄存款,以便及时办理存款转存业务。 银行储蓄告知业务的产生,体现了银行服务随着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金融》2004,(10):25-25
9月20日至9月27日,是安徽省农行计划发行“汇利丰”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的日子,7天时间内募集500万美元,对地处中部落后地区、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259万美元的行来说,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而且还面临着同业同类产品已发行多期、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困难。同业发出这样的疑问:“农行有这个实力吗?”客户疑虑的问:“农行发行的‘汇利丰’会不会成功,我的存款可是从他行提前支取  相似文献   

8.
于洪歧  于鹏 《新金融》1996,(6):22-23
当前,银行整个负债权重正快速向储蓄存款偏移。以某商业银行系统为例,“八五” 期间,该行储蓄在其全部存款的所占比例,由五年前的12%急剧升至29%,平均每年递增3.4个百分点。国有银行更是如此,被动负债里,满是成千上万个储蓄柜所吸收的居民存款,几乎每100元中,就有70至80元为储蓄,基本上过着“多存=多储”的日子。显然。  相似文献   

9.
<正> 近来,各地的储蓄存款有所下降,特别是定期储蓄存款的提前支取率明显增高。除了物价因素外,现行的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计息方法不尽合理,也是一个原因,我们想就这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吸收存款是专业银行赖以生存的条件,储蓄存款又是银行存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根据这部分存款的性质和期限长短来编制信贷计划。这部分存款如果过多地被提前支取,必然会影响计划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0.
开展贴现储蓄的构想朱云白为扩大储源,增加储种,满足储户心理要求,促进储蓄稳定增长。在目前储蓄种类的基础上.依据现行储蓄政策和储蓄现状,笔者建议开办贴现储蓄。目前银行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是一次存入,到期一并提取本息的储蓄存款。存储额固定,约定存款期限...  相似文献   

11.
在邮蓄存款是“养虎贻患”的理论的影响下,银行有很长一段时间把储蓄业务视作附带业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银行也越来越感到信贷资金的不足而注重加强储蓄存款工作。以玉林地区为例,1980年底,全地区只有储蓄存款余额11884万元,是各项存款余额的34.4%和各项贷款余额的14.7%,而到1989年底,储蓄存款余额已增加到176430万元,比80年底增长13.85倍,是各项存款余额的62.7%和各项贷款余额的53.5%,储蓄存款已成为支持金融信贷活动的主要支柱。然而,近年来“养虎贻患”的论点仍不少见并对储蓄存款工作有所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澄清“养虎贻患”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一、储蓄存款会不会亏本马克思指出:"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它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基于这个原则制定的我国存、贷款利率,决定了储蓄存款不会亏本。从对黄石农行的调查数据反映,1995年储蓄存款余额69537万元,实际支付储蓄利息6715万元,平均付息率为8.67%,而当时储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9.78%,实际利率低于理论利率1.11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储蓄存款不存在亏本的问题。同时在定期储蓄中,提前和逾期支取降低了储蓄存款的综合平均利率。  相似文献   

13.
第一,关于定期储蓄超期后的计息问题。 现行的计息方法是:定期储蓄超期后仍按原定利率档次计算,或按利率调整后的同档次利率计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储蓄存期是储户与银行双方确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时限,合同期满后,其以期限为根据的原定利率档次约束力也就自然消失。定期储蓄存款到期后,储户可以随时支取,实际上这种存款已转化为活期存款性质。所以,定期储蓄存款超期部分的利息就不应按原定利率档次计算,也不应按调整后的档次利率计算。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定期储蓄存款超期部分的利息应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计息法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在银行全部储蓄存款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银行一种主要的储蓄种类。它的特点是:本金一次存入,约定存期,到期一次支取本金;利息根据本金的多少和存期的长短,按照约定的利率一次算给。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利息计算手续本来是比较简便的,但是由于这种储蓄一般存期比较长,有些长时间不取的老存单,因存期内多次调整利率,就要分多段计息,工作比较复杂。特别是近几年连续  相似文献   

15.
定期专项储蓄是为了达到个人某项专门需要而参加的储蓄,其资金不足的部分可以由银行、信用社贷款,是一种存、贷结合的储蓄形式。(一)近两年来,由于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员收入增加,其中暂时不用的资金存入银行、信用社加之储蓄种类增加,两次提高储蓄利率,更加推动了农村储蓄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市社员储蓄今年9月底存款总额比78年同期增长162%储蓄存款的增加为扩大信贷资金来源、支援四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房贷——不必急着提前还。此次央行利率提高的幅度很小,贷款者是否提前还贷还须根据个人的资金状况来定。如果资金比较充裕,可以考虑提前还款;但如果资金已经有了一定的投资渠道,则没有必要影响原有的计划;同时如果贷款年限已所剩不多,提前还贷则意义不大;打算提前还贷的人只要在今年年底前办妥,就可以不受损失。储蓄——是否转存要看存款时间。如果存款转成活期的损失大于新增存款利率带来的收益,或者基本持平就没有必要转存,但如果是最近刚刚存入的期限比较长的定期存款,就可以到银行重新办理一下定期存款手续。但对已经存了一年半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老百姓的意识里,把钱存入银行,到期后收取利息,是一种最为便捷、最小风险的投资理财方式。尽管如今的中国投资市场品种繁多,但是谨小慎微的老百姓始终是把储蓄视作保值、增值财富的安全投资首选。然而,这些把钱存入银行的老百姓或许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存入银行的钱,可能会在商业银行帐上永久保留,但无法支取。甚至当该储蓄变成遗产时,该遗产继承人将会碰到许多障碍或无法取得该笔储蓄遗产。本文将通过介绍我国现有存提款制度、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在执行储蓄遗产的惯例,分析实践做法的原因和困难,就如何解决储蓄遗产提出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村金融》2006,(5):46-47
“金钥匙”系列产品之教育储蓄 一、产品定义 教育储蓄是指个人为其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积蓄资金,每月固定存额,到期支取本息的一种定期储蓄。  相似文献   

19.
曾波 《新金融》1994,(6):47-47
截止1994年4月,全国各地城乡储蓄存款以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捷报频传,但在某些地区却出现储蓄存款上升而缴存13%的存款准备金反而下降,贷款也在下降,金融部门可用资金增长缓慢的现象。这些矛盾表明,作为存款支柱项目的储蓄存款增长在某些地区并非“货真价实”。某市一季度储蓄增长异常,经查其中40%属虚假储蓄,比例之高令人瞠目。笔者认为,虚假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在储蓄遗产处理实践中会出现无法支取存款情况,尤其是在发生特殊事件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储蓄人突然死亡的情形下,遗产继承人会因无法了解储蓄遗产具体情况而无法支取该遗产。因此亟需修改我国现有储蓄遗产支取制度,解决储蓄遗产处理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