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汪碧瀛  周源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38-141
经济理论表明,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投资直接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来影响经济增长,(2)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间接增加私人产出的作用,作为其他(私人)经济投入的一部分.本文的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政府投资的这两种经济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强,但通过对私人产出的促进作用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较强,因此,政府的大量投资更应集中于能够促进私人产出效率提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原油价格对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是非对称性的,即油价的上涨与下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普遍认为油价上涨对经济影响的程度要大于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为了解释这种非对称性,学术界分别提出了油价的“总量效应”和“分配效应”。“总量效应”主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来解释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实际余额效应”、“供给冲击假说”和“收入转移假说”。“分配效应”主要从资源的重新配置角度来解释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部门转移论”、“调节成本论”和“未来油价不确定论”。两者结合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油价对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以往关于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针对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甚少。笔者认为,由于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这个高度耗油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研究油价波动对单位GDP能耗较高、原油进口依存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时期,由于我国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地下经济的膨胀,而地下经济收入的大量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本文通过对总收入基尼系数、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和地下经济规模变动的分析,利用HP滤波对各变量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进行了分解,并分别对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上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变动趋势对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具有加剧的影响,而两者的短期波动之间并不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尽管再生资源在工业生产中替代原生资源的比例逐渐升高,但对再生资源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对经济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以再生铜为例,采用GRACH族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再生铜价格的波动存在一定集聚性和持续性,价格波动比较缓慢。且负向冲击对再生铜价格波动的影响比正向冲击大,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此外,再生铜价波动具有显著的GARCH-M效应,即预期的风险对再生铜价格波动具有正向影响。然后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引入产出、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再生资源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再生铜价作为建筑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价格上涨短期内 促使GDP增长,但长期则抑制投资,最终可能影响GDP增长并提高通货膨胀率,即再生铜价格上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废旧金属价格的变动只是某种表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变动的背后是更为复杂的原因,问题的实质是以固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和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过度依赖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波动均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四大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投资消费失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历年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基本状况,提出了财政赤字的新特点,认为目前在我国,财政赤字并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挤出民间投资,利用国债进行公共投资,其净效应是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因此,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Longin(1997)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洁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很好地刻画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关系,然后利用模型的结论,针对我国股票市场做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弱流动性指标有助于解释波动、是其重要的解释变量,波动与弱流动性正相关,即流动性越强波动降低.以GARCH模型刻画收益波动效应,我们发现在其条件方差方程中,所有弱流动性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均显著为正,明显地降低了收益GARCH效应,但与国外市场实证结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即弱流动性加入收益的条件方差方程后并不能完全消除GARCH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价波动和经济增长波动理论出发,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理论的方法,对我国1978~2006年的物价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价格波动和经济增长呈现不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短期内,价格波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长期来看,价格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实践中应充分理解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投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构成PSVAR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得到结论:(1)结果支持既有文献关于投资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判断;(2)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长期弹性为0.490387311,表明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城市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累积响应为 -0.002826893,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会抑制城市化速度,使得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鼓励消费和扩大外需的情况下投资也不能忽视,但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要依靠有效的投资而不是落后产能和重复投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抑制城市化进程,我国少数大城市集中大量资源,吸引大量人口,但伴随这些高收入,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并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而我国采取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实现经济空间的优化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从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只有更好的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起来.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高速增长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间的双向协调、利率市场化、国债买卖和一揽子汇率制度等政策的变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达到稳定增长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81年~2007年数据,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国债对民间消费的效率,分析表明: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国债的存量和流量都促进了我国的民间消费;我国国债符合"凯恩斯主义"理论,"李嘉图主义"关于国债理论在中国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房地产投资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其波动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房地产投资波动规律及周期,能极大地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改善微观层面的房地产投资决策能力。商品房空置率是影响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因素之一,研究这一因素是如何影响房地产的投资波动的,其影响的程度有多大,这是我国房地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揭示商品房空置率与房地产投资波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地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央投资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增量效应"和"互补替代效应";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中国大部分省份而言,中央投资对进入地的资本产生了"挤入效应",但是对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天津的影响为中性;"挤入效应"与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正相关;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地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在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投资抢夺了地区资本的投资机会,而北京和天津主要由于政府投资过量。该研究对确定中央投资的区域投资方向和反思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在保障投资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高"挤入效应"地区的中央投资;应控制对北京、天津的政策性投资规模;若忽略了对西部地区市场软环境的培育,中央投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作用,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改革"应先行于"投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贡献程度。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和能源价格的影响效果具有长期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为经济学家普遍认同,但是由于腐败的存在,这一问题变得比较模糊。文章将腐败与经济增长、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腐败与公共投资等三个大的问题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下,研究公共投资、腐败和经济增长及其相互依赖的关系。构建了由关于经济增长、公共投资、腐败和私人投资四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并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观测的面板数据。文章的结论指出,腐败增加了公共投资的水平,但是只有低腐败水平的国家才能享受到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回报,而对于高腐败水平的国家,公共投资的效率因为腐败的存在而降低,以致于公共投资无法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考察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城镇就业量的影响.首先对汇率波动的就业效应及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结合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就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城镇就业量虽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仍具有显著的影响:就业量和名义汇率之间存在着负向的长期均衡,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我国的城镇就业量;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系统从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的调整较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MVGARCH-BEKK模型,在“8.11汇改”前后对样本进行分段,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间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在全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时产生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不产生溢出效应;(2)“8.11汇改”后,经济政策不确定和人民币汇率的联动关系发生了改变。汇改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不产生溢出效应,汇改后出现了波动溢出效应;汇改前汇率变化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生正均值溢出,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生负均值溢出;(3)汇改后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外汇市场的联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主体在投资之前,均要对项目进行评估。项目可以划分为社会项目和私人项目两种形式,社会项目提供的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物品的特点是: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并不能排除其他的经济行为主体同时消费它。公共物品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对该物品的投资具有外部效应,因此,在对公共产品的项目评估时,要注意不要遗漏对该项目所带来的外部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国1987~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经济改革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改革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改革是技术创新能力变化的原因;长期均衡状态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近30%可由经济改革解释;短期中,经济改革的短期波动对技术创新能力短期波动的影响在所有的短期波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效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使用分布滞后效应模型,重点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以及整个工业部门产生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在长期内对我国工业产生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