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多元化融资背景下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并从商业金融和高科技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融资的功能,最后结合MM定理解释了上市公司经营多元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9年的出口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融资约束视角下金融危机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出口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冲击;但从融资约束角度看,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企业以及大型企业而言,受到融资约束困扰的主要是出口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等因素,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难的问题,而对国有和股份制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融资约束基本无影响。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商》2016,(14):149-151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之上,以我省上市公司2009-2014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对货币政策对我省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我省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严重的融资约束;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相对于国有企业,我省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更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我省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琳博 《北方经贸》2014,(12):198-199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融资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作为我国经济的命脉,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格外重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企业将内源融资方式逐渐扩展到了外源融资方面,其中股权融资是外源融资的核心,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股改前,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把股票市场当作用钱工具,控股股东存在严重的资金占用现象.股改后,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现象有所改善,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动机相对减少,但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分别对上市公司股改前后的融资制度环境和融资行为特征作对比分析,探讨了在新融资制度的约束和影响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股改后完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表现是非理性股权融资偏好、募集资金闲置、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等非理性融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举债融资成本与公司规模负相关、大股东的利益驱使以及利益相关者约束缺位。  相似文献   

7.
《商》2015,(48)
本文从现金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微观影响,以2007年至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且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李焰  许宇科 《财贸经济》2007,(12):44-50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学家从该地区企业高投资增长和低投资收益率、高负债率和高外源融资比率的角度提出金融危机的微观基础一说.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企业1998-2005年外源融资比率以及盈利能力变化的考察,研究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微观基础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研究发现,在分析期内,上市公司增量外部融资比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企业投资增长和投资收益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说明我国企业的内部"造血"功能趋于提高,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导致这个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财富积累水平提高.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角度看,这些现象均提示了一个良好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姚洪敏  部莉珺 《商业研究》2005,(18):100-102
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低效配置、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影响投资者利益与长期投资积极性,不利于对经营者的约束及发挥其代理激励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融资成本观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规则、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支持债券融资和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乃是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之良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财务危机的预警理论出发,选取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安全的现金流量类指标,通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T模型,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外部环境与企业财务保守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融合的观点,我们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其财务保守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与其外部环境存在明显不匹配的现象。表现为越是在动态环境、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上市公司负债比率越高;越是环境稳定、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倾向保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并不能合理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保守行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和我国的再融资政策也许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保守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公司财务弹性的计量方法,考查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弹性情况,进而根据财务弹性的大小对样本公司进行分类,重点研究了不同财务弹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差异,研究发现:高财务弹性公司的新增融资取向更有利于财务弹性的提高,其资本结构调整方向与目标方向更为一致,低财务弹性公司存在更严重的资本结构调整过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财务报告重新表述是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财务报告重新表述,表明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不可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内因是资本市场带来的压力和高管薪酬契约的不正当激动;其外因是信息不对称和造价成本低廉.但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要注重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框架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进行考察,并分析财务重述现象频发的原因,并针对其动因找出对策,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  相似文献   

15.
鲁海帆 《财贸研究》2012,23(3):116-124
以2005—2009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设定财务困境公司与财务健康公司两个对比组,分析CEO权力对高管层薪酬差距的影响,以及薪酬差距、CEO权力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强权在财务困境公司中不会导致高管层薪酬差距显著扩大,而在财务健康公司则会;财务困境公司中较大的高管层薪酬差距和CEO强权均能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且比财务健康公司更显著;CEO权力与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财务困境公司中呈互补关系,而在财务健康公司中呈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常亮  连玉君 《财贸研究》2013,24(2):138-145
以1999—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围绕融资约束对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以公司规模和现金持有水平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采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和高现金持有的公司会表现出更快的调整速度,非融资约束公司比融资约束公司的调整速度要快30%以上。本文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分组模糊性及忽视个体异质性缺陷的问题,实证发现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能有效提高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也将逐步建立,因此非常必要建立一个财务失败预警系统。在借鉴奥特曼(Alte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并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企业”,选取28家ST公司及47家非ST公司共75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成长期企业并购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高。通过建立信息经济学模型,可较好刻画成长期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抵押物不足而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在模型中引入区域金融发展因素,可以较好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成长期企业并购。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2012-2018年的上市公司及其并购数据为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同样显示成长期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现象;同时区域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成长期上市公司并购概率。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相互印证,揭示了区域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以支持成长期企业并购的机理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存在的贷款企业资料不真实、现金流量没得到应有重视、财务分析手段不丰富等主要问题,都会引发财务危机。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上市公司运营因子、盈利因子、偿债因子、成长因子、现金流量因子、规模因子、行业因子、股权集中度因子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带来的危机影响。商业银行应准确合理地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