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孙绍芳 《经济师》2001,(8):29-30
20世纪末期,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世界推向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技术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琳琳 《经济师》2001,(11):54-5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由短缺转向相对过剩,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目前正进行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亲技术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面临革命l生突破,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十二五”时期,我省要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着力自主创新,加快战略转型,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一轮飞跃,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要选择。我国在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应该正确确定未来时期战略性主导产品;正确把握高新技术发展引起的未来产业变动趋势,加强对世界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变动趋势信息收集;建立独立的高新技术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禳炜 《生产力研究》2007,(9):52-53,86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循环经济,但是江苏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突飞猛进的年代。这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溶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 90年代初,无锡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始了以土地成片开发、创造良好小环境为载体,以吸引国外投资者特别是国外跨国大公司投资业兴为手段,以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为最终目标的宏大工程。从外商投资规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 1995年成立无锡新…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9)
高新技术产业是新技术时代的先行产业部门,它主导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决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和不断创新的内在规律,因此,应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带动作用,进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并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园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增至12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54个,省级开发区更是数量众多,产业园区发展特点显著.园区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提振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对世各国农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特点及我国农业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弗拉芒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历史上比利时弗拉芒区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制造业欠发达,从总体上看其产业结构落后于世界新技术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弗拉芒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另一个是继续发挥弗拉芒区的传统产业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优先发展与半导体器件、语音技术等信息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