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城市文化旅游市场的日趋繁荣和疫情期间本地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微旅行活动迅速崛起,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旅游新选择。文章以上海城市微旅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收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多元数据收集方法,围绕城市微旅行产品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探究了城市微旅行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表征及解说员带领游客参与其中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城市微旅行通过对城市文化物质空间、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多样性表征,超越了传统旅游形式对城市的文化建构;通过主题与小众的空间组织、真实与在场的文化展演、漫游与凝视的具身体验,带给游客深度且具有启发性的旅游体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微旅行这一新兴旅游活动,并为文旅融合和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线旅游企业的控价现象已引起旅游供给方的抵制和地方行业协会的不满,相关问题也引起国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重视.从相关文献来看,由于对在线旅行平台的价格结构及外部效用缺乏考虑,现有研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与指导力.文章综合运用双边市场理论、需求弹性理论与效用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在线旅行市场竞争及社会福利问题,并在纵向约束经营下分别建立完全垄断与竞争下的两个市场均衡模型并求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结构、平台利润与需求弹性及社会福利等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比较,从而试图解释和预测我国在线旅行业的竞争特征与相关矛盾关系.研究提出:第一,在线旅游企业应积极寻求线下扩张及范围经济控制的机会;第二,酒店等旅游供应商应主动应对在线旅行平台的双边性特征以做好信息化时代下的变革;第三,政府规制的焦点在于平台交易总价格,而非单方交易价格,并且真正要既保护竞争又保护旅游消费者.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在线旅行双边市场的内在竞争坝律及其未来发展态势,并指出了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与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视域下,如何有效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首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研学旅行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方式,以期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行方式.旅游者通过控制旅伴的数量和质量,规定旅伴间的权责关系,力图在孤独的背包客和团队旅游中找寻一条中间道路,以"小圈子"把这条中间道路确定和保持下来,他们的旅游体验最终结合团队旅游和背包客的优点,实现了优化.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数字     
第二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预言,今年,中国人在旅行方面将超过日本人和德国人,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在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上介绍了一份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朱运海  戴茂堂 《旅游学刊》2014,29(11):104-114
以人的生存性发展为理论焦点的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存在叫做生存,生存的本质是超越。超越总是指向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人类的进化史揭示出这种可能性总是指向更好生存的向度。因此,生存的超越性使得谋求更好的生存成为人的本性。人性具有生成性、累积性和复杂化的特征,是对人的本性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而这个现实化的过程就是人生。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人的本性,旅游活动从迁徙和旅行活动中生长出来,成为一种合乎人性的善的生活。生存论认为旅游和人相互生成:旅游只对人发生,只有人才旅游;旅游是人的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旅游必然对人发生;旅游是人对现实的超越,是谋求更好生存的人的本性的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旅游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本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需求问题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是旅游需求问题研究的基础,旅行成本模型广泛地被用于估计居民旅游需求函数。文章基于停留时间内生的旅行成本模型,在考虑游客动态出游行为的情形下,使用中国39个城市2000~2007年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旅游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旅行成本、时间成本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旅游需求的关键因素;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绝对值大于旅行成本弹性的绝对值,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居民收入激励政策较之于成本竞争策略更有效;旅游需求的旅行成本弹性和时间成本弹性差异显著,减少旅行成本政策较之于缩短旅行时间政策更能提高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需求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存在异同,扩大旅游需求和延长停留时间的选择面临"两难",但也可"两顾"。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给山西旅游市场及消费心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非典”之后,我省旅游市场及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出现了哪些变化?他们将选择哪些旅行方式、去哪些地方旅行?本刊对山西部分旅游专家、旅游服务公司、国际、国内旅行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1.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学刊》2003,18(3):62-67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申葆嘉 《旅游学刊》2003,18(6):21-24
本文试图以笔者多年从事旅游现象基础研究所获知识,对改革开放中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回顾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扮演的角色及有关问题,然后对“旅游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和“旅游是经济发展增长点”加以评论,最后以旅游现象中几个基本特征为据。阐释笔者对旅游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高舜礼 《旅游学刊》2002,17(6):42-44
2002年7月1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我国出境旅游带入一个历史新阶段,表现出五大发展特点。因此,现阶段出境游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形势,重新定位市场,重新思考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出国游组团社提出了五个建议:珍惜特许经营权;加强自律,规范经营、网络化、品牌化发展;三大旅游市场全面推进;努力争取进行跨国经营。文章分析认为,出境游组团社之间实行互为代理,有利于促进旅行社在营销层次的网络化,推动形成批发与零售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尹振华 《旅游学刊》2004,19(5):40-44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预示了巨大商机.探索我国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津"中央商旅休闲区"构想及其实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敏 《旅游学刊》2003,18(6):120-123
本文以现代旅游资源观为指导,剖析了天津旅游长期存在的尴尬困境,并从历史沿革、文化底蕴、资源发掘等多方面,分析了天津旅游业的比较优势,最后,独辟蹊径,大胆新颖地提出了有关天津旅游突围之路的解决方案——打造天津“中央商旅休闲区”,创造天津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产业地位衡量指标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对如何衡量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做了较深入的思考 ,并具体分析了当前已提出的一些标准。本文认为 :旅游产业增加值是衡量旅游产业对GDP贡献的科学标准 ;旅游生产总值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大旅游”对GDP的贡献 ;而旅游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的差额可反映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唤麟 《旅游学刊》2014,29(10):116-128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成果陆续出现,目前尚无有关研究的全面综述。该文分别对早期中国古代旅游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地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现状做了概要梳理,并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1997年以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有所发展,现有成果的研究重点分别为中国古代以及明清、唐宋旅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旅游史、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学。基于以上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视域、理论、方法以及实用性评价标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两个著名旅游景区游程实录与管理评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晨光 《旅游学刊》2004,19(3):61-65
本文是作者从旅游产品执行角度对泰山、三孔两景区实际运行状况的考察心得。作者通过实地观察,对两景区目前在产品开发、产业合作以及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成因做了专题分析,并从规范发展模式与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对景区经营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