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艳  黄桂琴 《商业科技》2014,(22):153-155
本文在系统分析皖江承接产业示范区内高等教育和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机制,即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和校方的合作动机、合作内涵和合作形态。进而结合皖江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可能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企业联盟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员工素质提升联盟、联合研发机构的建设等,以期提高高校和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日本带动东亚各国和中国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雁行模式",同时结合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趋势,提出产业转移与物流服务跟进是产业转移顺利达成的条件。通过实施东部产业转移与物流服务跟进联动战略、促成本土物流企业与东部物流跟进企业的战略联盟等路径,完成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物流服务跟进。  相似文献   

3.
周雄 《市场论坛》2008,(4):18-20
梧州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很好的地缘优势。文章就如何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梧州市等桂东地区要率先建成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要求,分析了当前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梧州市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策略。  相似文献   

4.
把握机遇 加快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敏 《市场论坛》2007,(11):1-4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如何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广西的条件,加快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文章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分析了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特点及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汤伟 《商》2012,(13):158-158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首先介绍皖江地区的现状,然后分析皖江地区同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和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自身产业的升级,为中部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处珠三角边沿,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距离辐射源较近的省份。2003年以来,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资金达1914亿元,与东部的联系更加密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这是做好新一轮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侯冰清 《现代商业》2014,(1):144-145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商丘市作为中西部东向对接东部地区的"桥头堡",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分析商丘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困难,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六个方面的对策,给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性、资源性和承接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对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并未发生,但从东部西移的产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并没有严格按照"资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顺序进行。同时,本文基于对西部优势和限制因素分析,结合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对西部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目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采用产业梯度系数,探讨了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并基于全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对承接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出加强产业引导、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发挥关联效应;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促进湖北省产业承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霞 《江苏商论》2015,(2):67-72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加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结合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分析,本文采用产业梯度模型,对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造业重点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针对湖北省产业承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环境监管和加强工业园区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分析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是一个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区位上虽与长三角无缝对接,但经济落差大,工业化水平低。为谋求安徽的跨越式发展,应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东部企业特别是长三角企业西进迁移,主动承接。因此,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东部地区与安徽的各经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安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西而言是一个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广西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于提升广西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任金玲 《江苏商论》2011,(2):154-156
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部分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倾向,并已初见倪端.本文根据我国产业集聚形成模式和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及东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是生产资源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转移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产业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河南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考察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区域、产业和企业角度提出对策,为政府制定、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鲁西南地区作为山东地区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机遇。从产业转移理论入手,通过对鲁西南地区承接山东省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文化资源优势和区域粘性进行研究,提出科学统筹规划,加大鲁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发展,开始面临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部分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倾向。本文根据我国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对象。  相似文献   

20.
在贺州市建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试验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的措施之一,必须切实加强对试验区的领导,健全跟踪服务、客商投诉奖励激励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软、硬环境的建设力度,营造优良环境,优选吸纳产业,创新招商手段和模式,培养管理人才,创建一流的贺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