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与发达国家比较,日本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投资少,而且也少于本国的私人公司。在日本,许多大公司至少用5%的投资用于R&D,而像日本电气、富士通等电子和计算机公司每年有14%投资用于R&D。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全面落实以及有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双边关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79年以前,日本在我国的投资项目仅有2个,总金额不足50万美元.1984年后,日本的在华投资增长较快,投资领域包括电器、医药、建材和啤酒生产,以及餐厅、饭店、租赁和出租车等行业.日本来华投资的公司,大部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如日本大塚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在天津合资举办的中国大塚制药有限公司,1984年初投产,同年7月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日本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趋势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贸易研究所)表11990-1994年间日本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意愿情况年份被调查的公司数增加投资的公司比例%维持现状的公司比例%减少投资的公司比例199019155.020.424.619911...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日本商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2年白皮书》显示,2011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同比增长49.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78.3%。该商会会长小关秀一表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消失,在华的日本企业因此迎来拐点,但中国作为市场本身的潜力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增强。这就是从整体看  相似文献   

5.
日本二战后之所以能获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得益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财团体制和商社模式。财团模式成功的根本在于实业与银行的紧密结合,并通过"商"这个纽带和平台,将"产"和"融"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为本国的实业发展争夺世界的定价权和世界财富的分配权。在国资国企改革新阶段,日本企业的财团模式和经验对探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锶  王珏  向先文 《生产力研究》2011,(2):50-51,119
小岛清认为日本跨国直接投资是看重东道国低成本优势的"出口导向型"直接投资。小岛清提出的模型和观点是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相隔了的二三十年之后,日本企业的投资模式是否产生了变化?在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与利用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大藏省(即财政部)提出的报告,日本(包括日本政府、公司和私人)在海外的净资产(海外资产总值减去海外负债总额)截止1986年底已达1803.5亿美元,比1985年上升38.9%.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加紧对海外的直接投资.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为135亿美元,约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3%.目前,日本对海外直接投资为714.3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25%,为180.27亿美元.近五年来,日本的海外投资在投向上发生了变化.过去,日本在亚洲的投资主要是扩大当地市场,销售其产品,而现在则是利用日本的技术和资金及当地廉价人力物力举办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进行资本扩张,  相似文献   

8.
薛军 《经济导刊》2004,(12):87-91
随着中国开放进度,日本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近些年来,日本跨国公司又纷纷在华投资于研究开发(Research andDevelopment,R&D)。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在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开发?其在华R&D的投资战略又是什么呢?日本加强对亚洲的 R&D 投资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R&D公司或研究开发中心目的主要 是推进其全球化战略,研究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和需求,或是为其国公司提 供技术服务。日本企业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加强 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但是其目的主要是把亚洲作为海外生 产加工的据点,其在海外R&D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外投资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寻求海外资源,解决国内资源危机;日本海外投资积极应用了比较优势原理;日本对外投资规避了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在日元升值彘件下,大量投资于海外不动产,银行采用了低利率的策略,对外投资的全球化和多样化,有力地规避了投资风险.但日本的对外投资也存在着失误,主要是:大量的资金流入美国,增加了投资风险;大量资本流向海外,导致了日本产业空洞化的产生.对于当前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而言,海外投资要注重品牌和技术;鼓励企业走向海外,转移贸易冲突;资源开发产业应该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中国跨国公司在发展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上要充分尊重当地文化.融合当地社会环境以及积极参与东道国的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最大的建筑工程公司(清水公司)正计划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沙漠建设一个名曰“太平洋城”的日本城市,设想它成为未来亚太经济共同体总部所在地。清水公司澳大利亚投资与开发部经理说,在澳大利亚沙漠地带建设一个日本城的想法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成长路线,企业在初创期需要天使投资支持,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天使投资往往不足。日本1997年开始实施"天使税制",并几经修改,不断完善。税制规定,个人投资者投资风险企业(类似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风险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个人投资者转让未上市风险企业股权产生的资本损失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日本的"天使税制"显示出政府加大了与个人投资者分担相关投资风险的力度,对民间资本对风险企业进行天使投资起到了激励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投资者的税收激励机制,改变我国现行税制对股权投资的所得税激励重"后端、短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投资项目、技术项目在浙江越来越有市场需求,双方的这种合作欲望在日本震后显得愈加迫切.4月19日在西予湖畔的杭州大华饭店举行的"浙江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暨中日投资与技术合作交流会"折射出诸多信息,浙江与日本产业较为相近,在产业承接上能做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白益民 《商周刊》2012,(24):21-21
在日本,包括索尼、松下都是主要做"小玩闹"的公司,日本的核心企业实际做装备制造、金融、商社等。因此,中国抵制那几家公司产品的意义不大,它们出现巨亏也未必会让日本伤筋动骨。  相似文献   

14.
论近十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日本对华投资金额、项目数时高时低,但在对华投资国别(地区)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主要从日本对华投资现状、日本对华投资新特点及趋势以及日企在华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清楚、客观地分析了近十年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提出要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日本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现状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为更好地促进日本在华投资升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2012,(12):116-117
实力雄厚的日本企业凭借着日元的强势正大举投资海外,那么在这股浪潮中,日本的GP们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海外拓展诚然,对于多数日企而言,投资海外是一种战略需要,有没有PE资本的支持根本无所谓。今年到目前为止,日资企业共向海外发起投资交易438宗,总额50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低利率与走势强劲的日元为东芝、丸红这样的巨头企业涉足不同行业大开了方便之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赶超对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际合作署(以下简称JICA)自1974年成立以来,主要负责日本官方发展援助中的大部分双边无偿援助(无偿援助合作和技术合作),同时也有限地向有关项目投资,并为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日本私人公司提供一定的贷款。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主要包括①双边无偿援助,②双边贷款,⑧向多边组织捐款。1989年日本发展援助总额为89.57亿美元,其中双  相似文献   

17.
胡莹 《经济师》2012,(8):54-57
外商直接投资是集资本、知识、管理于一体的"一揽子"创造性投资,是主要的知识和技术转移载体,它可以推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概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历史,并利用相关数据结合实证分析,揭示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其产业结构、区位结构、战略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基于我国的各种相关因素与FDI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往来日趋频繁。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日投资也日渐趋热。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还是中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都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本文选取1995~2010年中国对日本投资和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投资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圣诞节前夕,日本各大报纸都以显著的版面位置刊登了三菱化成与三菱油化两大公司合并成立“三菱化学公司”的消息。已经持续了30多个月的日本经济不景气已创造了时间最长的记录,但目前还很难看到明显复苏的征兆,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企业应当如何办”这样一个大的课题的三菱化成与三菱油化两大公司的合并可谓是一个大的举措。由于这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许多日本公司在海外设立生产机构,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过去十多年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它会对日本的制造业和贸易方式产生何种影响呢?这种繁荣可能持续下去吗?从80年代初开始,日本对海外公司的投资不断上升,这引起了关于“日本经济是否正在被掏空”的争论。从日本流向其他国家的 FDI 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流入日本的 FDI。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