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发展的必然,我国也已经初步具有转向混业经营的可行性,而通过控股机构进行混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首选模式。但是,必须冷静地看到,我国全面实行混业经营尚待时日。这并不等于我们就止步不前。相反,我们应积极实施混业经营的过渡性政策,以推进全面实施混业经营新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谈金融领域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业运行模式是坚持分业经营还是推行混业经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首先要明确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弄清跨业合作与混业经营,进而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培育和完善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金融业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本在分析国外和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混业经营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制度的讨论比较热烈,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大多没有区分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与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制度。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制度是指国家对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性制定。在这种制度下,前者国家对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较多;而后者国家对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较少。银行分业和混业经营则是银行在银行经营制度框架下自主决定的业务范围。银行分业经营在银行混业经营制度下才能实现。除了银行经营制度以外,银行还要根据自身分业或混业经营的收益、风险和成本的判断来决定银行经营的范围。国家确定银行经营制度时,也要考虑银行经营范围的选择,对国家采取银行分业还是混业经营制度从银行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张股票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国内学术界便开始进行金融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问题的争论,只不过是过去从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倍受众多专家学的关注而已,从这两年大家所讨论 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专家学倾向于中国实行“渐进式的混业经营”。为加深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推动中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这里将就混业经营的内涵与外延、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理论及现实依据、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原因以及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方式和中国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一些综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魏静 《西南金融》2005,(5):15-16
混业经营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实行了金融混业经营。然而,20世纪30年代,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打破了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实行了严格的金融分业制度。然而在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德国一直坚持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对于以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经济,金融界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期的临近,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正面临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近两年来,我国金融业要恢复混业经营的呼声渐多,但笔认为急于推进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世以后,面对以混业经营为特征的国外金融机构,我国金融业也必然要通过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由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美国花旗集团是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最典型代表,中国的金融机构近年来也开始了混业经营的试点,“中银”、“光大”和“平安”是正在实践中的3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金融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重新取得主导地位。但是,与20世纪30年代以前相比,这次金融混业经营在组织形式、技术基础、市场环境、金融监管等方面已发生显著变化。正确认识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约束,是我国金融业稳步走向混业首先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向与监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杉 《西安金融》2006,(9):16-17
混业经营是市场化金融体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追求效率的必然结果。对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中国,自然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监管约束的放松,金融混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混业经营的态势。对监管部门来说,需要正视混业经营带来的挑战,改进监管制度,更新监管方法,实现混业经营下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1.
吴兰 《青海金融》2009,(6):33-3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混业经营已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本文在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混业经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主要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混业经营又有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集团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已暴露出很多弊端,从长远看,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实行混业经营,而在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中,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混业经营是各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我国的金融经营体制则是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分业经营。从各国金融经营体制发展的经验来看,是否选择混业经营体制,关键是看该国是否具备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如金融市场化程度、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水平、证券市场监管能力以及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混业经营的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银行、证券、保险分业还是混业的争论,几乎是这几年金融界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实现混业经营的条件不够成熟,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通讯技术及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混业经营所带来的种种优势将逐步体现出来,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混业经营要有一个适合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体系的经营模式与演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大陆系国家。如德国、瑞士、法国等,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另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等,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转变历程,这两类不同的演进路径形成了不同的混业经营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时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断联烟,优势互补,未来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是金融集团通过控制公司或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进行跨业经营,并进一步取消混业经营的限制,允许综合性能银行集团成立。在实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有关问题,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相配套的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7.
高圣 《浙江金融》2001,(8):13-14
在一阵混业经营的喧嚣中,担保混业经营监管的声音似乎被完全地淹没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金融业混业经营之风吹入我国,也引起了业界的一阵攘动,一些激进者更为之摇旗;我国金融机构也应效法欧美之举,全面推进混业经营。然而当今时期,我们认为混业经营尚不能成为我国金融业的“冲锋号角”,而且还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分业经营的总体格局,这不仅因为混业经营制度存在着先天“内在不稳定性”容易诱发利益冲突以及“内部交易”,同时也因为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弄清一个“时序”问题,古人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就该在近年来国内外混业监管滞后与混业经营而不利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教训基础上率先倡导加强混业监管,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而不至于急急投向混业经营的怀抱,或者,在混业经营面前手足无惜,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1993年以前的金融状况,集中而言那段时间金融体积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资金运用的问题,相当多的银行通过其全资或参股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资金挪作他用,卷入炽热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最终形成了历史性的大泡沫。泡沫经济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银行坏帐,银行资产流动性大大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削弱,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难度急剧加大。但当时所谓的“混业”,实质上看来却是政府行为直接操控金融企业致使混业经营变成混乱经营的一个结果,而不是金融业没有实行分业监管的一个直接结果。因此当我们重新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并没发现当时的混业监管有何不妥,只是我们没有完全赋予这种监管制度以更多的权威罢了,而致使当时的监管欠缺力度难以拾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阶段DEA分析法并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07年全球1702家大型商业银行中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效率提高较快,可以进一步开展混业经营。我国的上市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混业经营纯技术效率方面的优势,但混业经营的规模需要调整;非上市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混业经营规模效率方面的优势,但在混业经营的管理、产品创新和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在进一步开展混业经营的同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混业经营可能带来的突发性、系统性的风险,面对混业经营不断加强的趋势,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几乎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应对这些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外来“金融航母”呢?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混业经营下银行业的宏观风险及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混业经营并非仅仅是业务范围扩大,对其宏观风险及成本进行全面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