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使用知名品牌近似名称"老干妈"与"老干爹"对簿公堂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仅一个品牌,就遇到了许多麻烦事。"老干妈"在不断地"清理门户",可最近一段时间,"老干妈"又把眼光盯上了"老干爹"。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称,"老干爹"借助"老干妈"之名在市场上大肆行销,连系列产品的名称也和"老干妈"亦步亦趋。在各地市场和超市中,"老干爹"有意与"老干妈"摆放一处销售,特意制造"亲戚关系",其目的在于混淆品牌,误导消费者,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于是,"老干妈"正式在当地几家媒体刊载,"严正声明",指出该公司从未以任何形式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老  相似文献   

2.
一声叹息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1):9-9
最近媒体上有这样一则报道:华越老干妈不顾北京高院判决,继续侵权使用“老干妈”商标,正宗的贵阳老干妈因而要求法院对华越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华越老干妈的境遇,不少人表示惋惜。湖南一位商家朋友来信说:“华越并不像其他仿冒造似那样,挂上羊头卖狗肉,纯粹以多捞些钱为目的,华越一直在像做自己的品牌那样呵护老干妈的成长,老干妈能有今天的威望,华越功不可没。华  相似文献   

3.
方炎 《华糖商情》2001,(33):38-38
今年6月27日北京万客隆超市将“贵州老干妈”风味豆豉(贵阳南明公司生产)从其北京的两家超市柜台上撤下,换上了“湖南老干妈”风味豆豉(湖南华越公司生产)。据超市方面称,此举是在收到湖南老干妈的18万元宣传广告费、进场费后做出的。今年3月刚在北京打赢官司的贵州老干妈竟然被其死对头湖南老干妈撵下了超市柜台,尽管后是因为侵权而输了官司。  相似文献   

4.
痛打落水狗     
黄勇 《华糖商情》2001,(22):10-10
本以为老干妈风波已风平浪静,但不想因华越的抗法又横生了枝节。近日从朋友处阅得《华糖商情》上的一篇章《一声叹息》,内容是为“华越悲剧叫冤”。作的观点为:华越在盗用老干妈之名后,一来不生产劣质产品砸老干妈的牌子,二来为提升老干妈形象又花了几百万的广告费,华越败诉是因为它不懂得模仿的真谛。对作梁先生的论断,笔颇不以为然,而对贵阳老干妈穷追不舍、痛打落水狗的做法,笔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有一句俗语:“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提起辣椒制品,喜爱食辣的人都会想起贵州的“老干妈”,想起“老干妈”那辣而不烈、幽雅细腻的香味。近年来,“老干妈”凭借其独特的口味、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众口赞颂的口碑在众多的辣椒制品中一枝独秀,成为全国辣椒制品的代名词。而“老干妈”的生产企业——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  相似文献   

6.
《光彩》2012,(4):42-42
案例:自品牌推出以来,一直处于商标争夺战漩涡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又因商标问题向商评委宣战。2010年,贵阳老干妈针对"川南干妈"商标向商评委提出争议申请。2011年,商评委发文认为老干妈公司所提争议理由不能成立,对"川南干妈"商标予以维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老干妈的市场现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对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总结出在新的环境下老干妈企业应采取现行定位、扩充定位与差异化定位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瓶不可小觑的辣椒酱。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能见到老干妈的身影,如此斐然的成绩,老干妈是如何做到的?"你们有都教授,我们有老干妈。"《来自星星的你》热度还未退却时,中国"女神"——"老干妈"逆袭,正式打入韩国市场,在当地各大homeplus一瓶售价3800韩元,约合人民币21元。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提起“老干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国内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超市里,均能觅到“老干妈”的影子。这个成立于1996年,由小学都没有毕业的陶华碧女士创办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贵州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帮助下,通过13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名牌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3,(7):50-51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从小没上过一天学,由于丈夫早逝,迫于生存压力,开了间凉粉店,没想到凉粉没卖出去,配料豆豉辣酱的美誉却不胫而走.销量越来越大,199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辣椒加工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鼓,并于1年后,成立“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辣椒调味品生产企业,“老干妈”多年来的成功毋庸置疑。但荣誉的背后一定潜伏着危机。当市场覆盖的单纯性增长已近极致,又靠什么去持续发展呢?老干妈的眼光真的该放长远些了。  相似文献   

12.
<正>你在中学饭堂老吃的那个老干妈是怎么成功的?她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搞营销。不缺钱,不贷款,即便政府推动也不上市。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老干妈陶华碧是怎么做到的?无广告,不活动,不贷款,不上市,现款现货……种种"逆营销"之举下,老干妈却塑造了一个商业传奇。佐餐酱第一品牌的"逆营销"奇迹快消品,尤其是调味品行业,大家都想成为老干妈,又看不明白老干妈。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快消品,尤其是调味品行业,大家都想成为老干妈,又看不明白老干妈。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74倍。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更传奇的还有其"奇葩"经营模式。不做推销,不打广告,没有促销,坐在家门口,经销商就来抢货。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别的企业到处找贷款,拉融资,想上市,老干妈却多次拒绝政府的融资建议。现款现货,经销商要先打款才发货,现金流充足得令人结舌。老干妈口味的各种特色菜遍布大小餐饮饭店,成为其销量的又一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国著名辣椒制品品牌创始人"老干妈"陶华碧表示:"‘老干妈’3年缴税8个亿,实现31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带动两百万农民的致富,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  相似文献   

15.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说公司永远不可能上市,因为现金充足,不干那骗人的事。把上市等同于圈钱骗人,其实并非老干妈一家,对于很多白手起家并深耕市场多年的食品企业来说,稳定的营收利润、充足的现金储备使得它们不必为融资发愁,而能以高傲的姿态拒绝外界拋来的橄樹支。  相似文献   

16.
<正>全世界的华人,大概都不会对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农妇影像感到陌生。这个印在红底标签上的黑白头像,与国人的香辣味觉紧紧相连。当年这个开小吃店的农妇,已坐拥产值40亿的企业,仍坚持不上市,不跨行。有井水处有柳词有华人处有"老干妈"在中国一众民营企业家中,"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既不算最成功,也并非最出名,但要论口碑,这位老干妈可说收获无数。陶华碧,被网友奉为"国民最热辣女神",海外留学生更戏谑式地尊她为"亲妈"。  相似文献   

17.
在辣酱方面是专家,在其他方面可能什么都不是,“老干妈”非常务实地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说陶华碧的姓名,也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说起“老干妈风味豆豉”,说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20世纪80年代初,陶华碧在贵阳市龙洞堡一个学校门口摆小摊卖凉粉、米豆腐。她没有文化,连名字都是儿子手把手教她写的。但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生活充满艰辛,但常常接济附近学校的学生,因此,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  相似文献   

19.
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公司本身,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而公司内在价值决定于公司的资产及其获利能力。为了确切得到非上市公司——贵州南阳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整体资产市值,在立足于其所属行业概况及同类公司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本文采取了市盈率法对老干妈公司市值进行了合理估算,这有利于我们对老干妈公司或其业务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进行正确评价,从而确立对各种交易进行定价的基础。最后我们得出贵州南阳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价值约为34.8亿元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一篇报道结交北京精准企划与天津兰氏调味品公司的合作起源于我们去年7月在中国食品报发表的《调味酱竞争格局预示潜在的市场商机》文章。文章中我们认为,我国调味酱市场老干妈、阿香婆和李锦记等品牌处于领先的位置。老干妈、阿香婆和李锦记等知名调味酱品牌虽然有比较好的产品品质,但从产品品牌定位,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线架构,产品包装,传播口号到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策略均表现一般,可以说调味酱市场目前是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