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不认同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造成隐性垄断。这里先要弄清“垄断”的概念:简单说来“窒息竞争”才叫垄断.也就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存在.使其他的企业在该行业都无法生存。而在我看来.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没有使哪个行业的竞争处于窒息的状态。现在不过在一些行业出现市场的高度集中状态.市场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市场集中在前.接下来才会有出现垄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垄断是市场经济在大敌;垄断是一种腐朽,是一种市场暴力;垄断导致技术停滞与制度腐败。这本是没有争议的经济学常识,不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在中国,在当前,垄断“善”还是“恶”,居然成为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那些希望减轻或逃避竞争的企业家不必说了,连一些权威的政府官员、一些有影响的媒体,甚至一些拥有“博士”和“教授”头衔的学也跟着站出来论证垄断如何必要或不可避免,甚而如何是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怪现象。为以正视听,不得不对“垄断有理”论有如下之辩。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商品生产商在各地设立的经销代理机构虽然无可厚非,但其代理行为却极不规范,不少的都以货源垄断为手段,控制或操纵当地的商品价格等,针对这种“以货控价”的变相垄断行为.虽然(反垄断法)草案还正处于激烈的记论和审议之中,可在其正式出台之前.我们对这种变相垄断行为就不能视而不见,或坐视不管.而必须要采取各种“反制”手段,打破垄断供应,公平市场竞争.保障采购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何处不垄断 自2001年4月起,国家工商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保护和地区行为进行严打,对重点垄断性行业如电力、保险、铁路、邮政四大“猛虎”以及供气、供水、供暖等强制交易、强制服务等行为进行查处。垄断,即限制竞争,是指行为人排斥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铁路春运无端提价、电信资费明降暗升、保险单据的强制买卖……其表现可谓无孔不入。这次工商部门的出手,表明了国家遏止垄断的决心,也让深受其害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这次反垄断的惩治重点是行政及行业垄断。  相似文献   

5.
<正> 一、垄断的性质和形式如何界定垄断的含义和性质,不同的学者似乎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提出,垄断就是众多的消费者面对一个供应者,有的人认为是指自然垄断,有的人是指政府垄断,还有的是指行业垄断等。对当前中国现存的垄断性质界定不同,打破垄断或反垄断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差  相似文献   

6.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2-12
“国有企业垄断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只能说,一些带有自然垄断或国家行政垄断性质的行业在经营上没有完全放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治理行政性垄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本文拟从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多年来控制行政性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就行政性垄断的治理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参与经济生活,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影响面大、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行业、部门垄断。即指经济生活中的某些部门、行业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行政职权和特定优势,控制市场,独占经营,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它剥夺了…  相似文献   

8.
垄断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集中性)垄断和行政(分割性)垄断,经济垄断是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行政垄断是特指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的残留,二者在概念、构成要件、产生条件、行为特征上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并不存在经济垄断,大量存在的是行政垄断。因此,反行政垄断就成为我国反垄断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资产重组实质上是对既存的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政府行为规范是指国家机构采用种种的必要手段,保证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各种“串谋”行径,使资产重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影响我国市场行为的主要还是具有浓厚行政垄断色彩的市场结构。从微观层面上看政府在不断地退却,市场在不断地挺进.但是在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微观、中观和宏观屡面上,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市场化进程的要求,所以形成了比较严重的行政垄断,表现为所有制垄断、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等等,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垄断地位,同时,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又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极强的超经济垄断,进行排它性控制,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