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这种法治思想为实现君主集权的治理方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法家的法律思想尤其是法治思想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解读对现代法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法家法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在诸侯割据向一统天下的征战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最终能够得以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功不可没.身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的韩非,其"以法为本",法、势、术三结合的法治理论更令秦始皇大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列传>).而与素昧平生的孟德斯鸠(1689-1755)则是法国十八世纪上半叶著名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论述的法治理论对后世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管子>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仲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政治家就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论述,并强调民情中的重要议题:民贫难治.  相似文献   

4.
《管子》中所反映出的霸权思想有很多内容涉及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诸多方面,将《管子》的霸权思想与西方霸权理论相比较发现,《管子》的霸权思想在理论建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概念性、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的不足,其内容大多是针对治国的需要而提出的策论,其中还存在着不少前后矛盾之处,从而导致其理论性不强。但是,《管子》的霸权思想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性,其中关于道义与权力相互关系的观点、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互联系的研究方法则可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补充,对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慧玲 《魅力中国》2013,(19):308-308
一、中西方法治思想的源流 (一)中国法治思想的源流 “法治”一词,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法家流派就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唯以法治”的思想。后来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撰的《淮南子》中又出现了“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57-157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法为治”治国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他的法治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当代建立法治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对比了王国维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和<人间词>.认为他的<人间词话>因其吸纳了西方的美学文学思想,为中国传统的词学评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倍受世人关注.他的同时期作品<人间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人闻词>在实践了"境界论"的同时,丢掉了"自然",且多了几分造作痕迹,王国维对自己词作的高度评价实有自夸之嫌.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辟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处处闪耀着他治国理政的思想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张铁钢 《魅力中国》2011,(12):181-181
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一、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的治国思想中就孕育着法家思想的萌芽,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继承、扬弃、综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应试从官的必考课目,共20篇486章,或阐述从政做人为官准则,或评说国政,内含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论语>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方略.虽然今天的中国与孔子时代的中国有着时间、空间、环境和具体内容的不同,但是挖掘<论语>中的行政思想以探求一条适合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政府管理之路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途上的中国人民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在一面批判商鞅的君主"独裁",蔑视人民群众的思想的同时,另一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后提出的.<吕氏春秋>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包括"顺民心"和"爱利民"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张立镭  王栩 《新西部(上)》2010,(6):108-108,110
本文将刘宓庆先生所提出的"风格符号体系"理论运用于对<白杨礼赞>原文本及两个译文的分析,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的角度探讨<白杨礼赞>文中的"移情"修辞及其英译,从而寻求中国散文英译的特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接受理论认为,文学意义产生于读者与作品之间.如果将<水济传>的侠义文化放置于接受理论下进行审美阐释,就会发现其侠义文化根植于受众的市民百姓:<水浒传>宣扬的侠义思想,明显地体现了市民百姓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作为受众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则从<水浒传>的阅读中得以实现,因而才使得这部名著百读不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5.
《管子》认为事物皆由对立的"阴—阳"两面构成,"参视"的行为就是要协调和统一阴与阳,得出第三种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事物的和谐与发展,"阴阳两生而参视"的本质是一分为三与辩证用中,这一哲学认知在《管子》的经济思想中转换为轻重论,意在轻重之间调出"衡",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具体的运用中,"轻—重—衡"的辩证逻辑扩展为"A然而B""B(A)而不B~+(A~+)""不A不B""亦A亦B"这4种模式,其所达"衡"状态是A、B对立面之间的任意一点,它超越了A、B,是更高层次的动态最优。《管子》运用辩证思维在经济领域系统构建出一个有道体、有论理、有致用的学说体系,实现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轴心突破",赋予中国特色经济思维以长久的价值。"阴阳两生而参视"不仅为《管子》经济思想之要义,更是中国特色经济思想之慧命。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是英国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他于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著作.<国富论>中蕴含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亚当·斯密把"富国裕民"视为政治经济学目标,其"裕民"思想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民生"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斯密的平等思想,对当今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以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西方,经济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19世纪晚期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司马迁所作的<货殖列传>与<平准书>,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史学,仍是在19世纪末西方近代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传人中国之后才逐渐形成的.[1]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史学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并成为众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研究生培养的常设课程.  相似文献   

18.
陶一桃教授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评述>一书,是一部具有创见和深刻见解的学术专著.作者以扎实而广博的中西方历史、文化、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功底,把经济思想的研究置于历史之中;把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的探讨融于中西方文化、制度的比较之中;把历史的研究结合于实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寻源之中.这不仅是理论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且还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现实性和历史著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战国中后期,出现了一部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刻而独特影响的著作--<庄子>.<庄子>是以"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出现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所谓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即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出现的对既有文明的反思和批判的文化形态.<庄子>产生于雅斯贝尔所说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20.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