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阳县有16个镇(乡),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为发展花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的花菇生产最初是王灵镇引进试种.随后芦圩等镇也相继发展种植.全县种植花菇有400多户.建有花菇种植基地5个.加工生产基地2个.搭建成大棚276个.花菇生产由2002年的3万筒发展到2004年的138万简.年生产鲜菇达10.76吨.干菇达4.3吨.实现农业产值34.4万元。  相似文献   

2.
“五彩石“加工,能增收致富。这是江苏省横梁镇徐营村村主任徐德山、村民徐维坤、徐圣剑早在90年代跑市场,经营雨花石与中外客商打交道时得到的信息。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山石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考察论证到外地学技术、搞示范,下了一番真功夫后,办起了全村第一个“五彩石“家庭加工厂。徐家三户实践的结果是:户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这个典型示范起了带动作用: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徐营村很快变成了“五彩石“加工、销售专业村,全村218户,到去年底,已有7 2户购置了7 2台抛光机,办起了“五彩石“家庭加工厂;有20多户人家当了老板,专做“五彩石“生意。全村年生产“五彩石“6500吨,产值270多万元,年利润85万元,加上运输业收入50多万元,年净收入  相似文献   

3.
贵溪县志光乡皇桥村是个贫困村,全村220户、1250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生产有了发展,生活有一些改善,但仍然是过着吃粮靠回供,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困难生活。到1986年止,全村仍有20%的农户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为了使这个村尽快脱贫致富。鹰潭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芦荟产业发展状况目前世界上美国、日本、韩国是芦荟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从事种植、加工、制造、销售等相关的企业有十几家大公司,形成市场销售金额达20亿美元的芦荟产业,生产芦荟凝胶2倍浓缩液达5000多吨,生产含芦苦的各类产品1500多种。(一)美国有关芦荟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11,(5):19-21
荔浦县衣架产业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初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刚起步时,全县只有几家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工商户在加工生产一些简单木衣架,工艺简陋,产品单一,产量很低,生产设备及生产条件相当落后。经过近20年的艰苦拼搏,实现了荔浦衣架从无到有、从小到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有20多年生产液压机械产品的历史,1972年由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至目前为止,仅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已有打包、剪切、破碎、压块等四个系列13个品种,累计已生产了600多台,每年可提供废金属回收加工能力230万吨以上。1983年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金属回收机械研究所,从事废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几年来,公司围绕“三上一提高”,狠抓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工艺  相似文献   

7.
安徽泾县西阳乡农民找准市场切入点,从木制品加工入手,大力发展木梳加工,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西阳乡木梳加工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加工基地,木梳之乡。由于名声鹊起,外地经销商纷至沓来,目前该乡已有木梳加工厂40多家,生产六大系列300多个规格品种,年产量数千万把,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占全国产量的近三成,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销量七成,部分产品外贸出口;木梳生产吸纳当地1000多名农民从业,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可增收三、四百元。为防止行业内部过度竞争,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家墟的变迁,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发展传统产品是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马家墟自然村,位于广丰县十都乡东部的罗城山里,东南与浙江省江山县廿八都乡接壤,西南与福建省浦城县盘亭乡毗连,一村界三省。全村面积3590亩,其中山场3500亩,占总面积的97.49%山上有丰富的毛竹资源,马家墟世代以生产土纸为专业。解放后,土纸生产有一定发展,但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土纸滞销,至1977年,全村只有纸槽8张,年产土纸900担,产值33300元,加上其他收入在内,全村人平收入只有190来元,有的村民为了生活,不得已出售原竹。1984年该乡党委,政府采取四条措施帮助马家墟自然村重新发展土纸生产。①成立土纸销售队伍  相似文献   

9.
宋槐春 《唐山经济》2006,(10):35-36
十几年来,我区海北镇依靠唐钢钢铁资源优势,不断发展钢铁加工业,形成了以自行车零部件、散热器片、电焊机等为主要钢铁产品的生产群,钢铁产品加工、制造工业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全镇农业、服务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我区海北镇之所以形成以钢铁产品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工业企业集群,首先是依靠唐山丰富优质的钢铁资源,年产“板、线、棒、型、管”钢铁产品具有多规格、多型号,这为海北镇钢铁加工、制造业提供了雄厚的原材料。其次,海北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京、津、唐“金三角”腹地,205国道横贯全镇,唐津高速公路、京山铁路毗邻而过,东有京唐港,南有天津港和滨海新区,西有天津机场。这些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全镇工业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0.
德兴县饶二乡焦坑村是省定特困乡的特困村,经过“七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全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0万元,人均纯收入643元,是1985年的5.54倍。5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临西县是全国轴承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之一。近些年来,在临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西民营经济较快发展,特别是临西民营企业家利用当地生产资源,大力发展轴承企业,全县可生产十大类、一千二百多个品种的轴承,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50多个国家,轴承经济成为临西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天峨县六排镇云榜村是天峨县城的南大门,距县城12公里多。全村原有20个村民小组420户1760人,在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中,该村设有5个移民安置点,接纳库区移民400多户2000余人。外来移民的涌入使该村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民和当地居民因生活、生产用水问题,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13.
发展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针对宾阳县工业、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宾阳县工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大工业,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工业统领经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妍蕾  张蓉 《特区经济》2005,(3):201-203
南山村,现南山集团,是山东省烟台市一个村企合一的大型企业集团。原名南宋村,改革开放前全村4个生产小队,260多户,800多人,是一个出了名的秃山荒岭、缺水少电的穷山村。但在这短短的2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南山村先后兼并了周围8个村子,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将一个白手起家的山村,发展成为现总资产106亿元,辖企业40余个的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农民新城”。  相似文献   

15.
赵军 《西部大开发》2011,(2):21-21,46
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按照煤炭生产布局发展起来的,存在很多弊端。为了配合煤炭生产布局.同一产品由几个工厂加工制造,因而企业规模小且分散。至今,我国没有一个煤炭装备制造企业能够成套研发、成套生产、成套销售、成套核算,更未真正形成集团优势。而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为“十二五”煤炭工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经济》1997,(5):11-12
以人为本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道路●大连石油化工公司我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以炼油为主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现有职工16000多人,有石油化工装置42套,年加工原油能力710万吨,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聚丙烯、聚醚等石化产品203...  相似文献   

17.
李庆华 《老区建设》2012,(19):28-29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一)全村4082人,外出打工者差不多就有2400人,约占全村人口的52%,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层次上呈现年轻和壮年人多,主要在20岁到50岁之间,少数年龄达55岁以上。  相似文献   

18.
蓝智 《广西经济》2008,(3):52-53
2007年以来.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饲料涨价、动物疫病增多等因素综合影响,宾阳县与全区、全国各地一样,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猪肉供不应求,拉动价格上涨。目前,猪肉价格仍未回落,畜产品价格仍在高价运行之中。  相似文献   

19.
西北橡胶总厂是国家“二五”期间,布局在西北地区的大型国防橡胶制品加工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占地面积为4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2.06亿元,在岗职工总数37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达80人。现有8个生产分厂、4个辅助分厂、1个橡塑制品研究所、6个公司和20个管理职能处室、后勤服务部门。主要产品有飞机油箱、救生筏、胶船房压钢丝编织胶管、橡胶密封零件、混炼胶、工业胶管、胶板型材、粘胶剂、宽幅环形印花胶带、轮胎及橡胶机械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万余种规格。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研制加工具有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以来,迁西县罗家屯镇水泉村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鲜花种植作为本村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发展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到2009年,全村生产非洲菊鲜切花己达300万支,销售额达60多万元,群众靠花卉种植人均增收10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