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发展和推广农村普惠金融的使命。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与创新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吉林省普惠金融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运用互联网金融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最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标志着其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村普惠金融又是发展的重点,但是它却受限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一贯特征而举步维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农村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全、农村金融基础条件差。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文章指出互联网金融契合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的征信系统;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制环境;强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信息时代,依托互联网形成的金融理念与金融管理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极大地拓宽了金融覆盖范围,推动了市场资本的流动与配置。普惠金融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普惠金融在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概述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都是当今金融领域的新兴模式,也均是完善市场体系、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变革方向。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和以全方位服务整个社会群体为宗旨的普惠金融之间存在着诸多契合,互联网金融能够为普惠金融带来众多创新模式与平台,普惠金融所拓展的新服务群体又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沃土。基于成本角度,探究互联网金融行业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目的在于鼓励互联网金融继续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更大活力,进而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5.
小微金融服务业因经济形势变化亟待转型,在国家普惠金融、创新、"互联网+"等战略的指引下,小微金融服务业应抓住当前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小微金融,推进商业可持续与协同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措施保障,使小微金融服务业向质量效益型、互联网金融领域转型升级,以实现小微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37):173-174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路径。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宽金融市场边界,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能够减缓人民贫困,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金融普惠。  相似文献   

7.
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宗旨,但是农村的金融排斥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这些不足。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注重风险的防范,更要依托传统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苏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调研,强调传统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互补与融合,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共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我国低收入者及小微企业接触到了金融资源。然而要发挥好金融资源的实效作用,还应该辅以金融素养这一普惠包容机制。本文从论述金融素养的现状角度出发,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金融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是使社会各阶层群体特别是普通民众能充分受益的金融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其上升为党和国家战略。自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其"开放、高效、平等、共享"的特征,很好地契合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剖析,试图阐述我国互联网正在催生普惠金融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普惠金融以实现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为目标,而互联网金融基础性作用突出,因此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众多的契合点。文章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处理好三组关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保障我国普惠金融的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并着重从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金融基础覆盖率等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解决农村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为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有建议性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普及,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了很多产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大众视野中。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得以诞生,其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开展金融服务的模式,这种金融服务模式具有较多的优点,服务效率高、流程简单、服务范围广等,颠覆了传统金融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也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是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满足大众金融需求的重要金融形式,因此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发展机遇更多,基于此,本文详细化探究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并根据具体探究提出一系列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始终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一些新的融资机遇和融资途径。在普惠金融背景下,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普惠金融运作及监管体系,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创新,不断扩大正规金融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领域,适度拓展微型金融业务范围,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的自我成长和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协同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的微型金融业务也要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从而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5)
现阶段,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代表着金融转型的方向之一。开放、自由、平等、合作的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具有共通之处,普惠金融宣扬平等、及时、便捷,两者的协同发展必定对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带来希望。通过分析两者的含义,目前我国在借助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现状,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所谓普惠金融,其最终目的是让社会中的所有群体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务。随着当前金融行业对于互联网的逐渐应用,使得普惠金融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使得交易成本大大下降,并且可以更好地为金融交易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显著的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现阶段下互联网金融在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急需解决,所以本文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措施,以求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常态下金融市场进行简单阐述,说明互联网金童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对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互联网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征信体系与城市相比也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方案,但当前的政策措施仍局限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面临着较多的现实困难。具有创造力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困境,解决金融供需问题,还引发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化与国际化。互利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使之成了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模式,创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进入信息时代,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金融理念和管理方式得以发展,扩大了金融服务领域。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与金融迅速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关键途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有利于为普惠金融实现信息对称、有利于让普惠金融更高效、有利于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对惠普金融的发展,我国应当关注对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惠金融,并参与其间。同时,还应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完善征信体系,进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所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践为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对安庆市农村地区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