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1998—2011年中国基础化工产品反倾销案件海关HS八位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反倾销指控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趋势中能发现明显的进口限制效应;从反倾销涉案产品进口单位价格的变动中能发现较强的价格效应;从无损害或撤诉结案案例相关变量的变化中能发现调查效应;从先后两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产品的对象国与非对象国进口市场份额的走势中能揭示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通过贸易限制、价格变动、贸易转移等方面归纳了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突出了各种效应之间的联系,并设定实证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行检验,总体来看,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能够起到保护和救济国内产业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作为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成为进口国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贸易措施。1997年中国首部反倾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单方面作为反倾销目标国家的处境,中国正在成为反倾销措施的重要使用国家。本文以化工行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反倾销的调查效应和贸易限制效应对被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起到限制作用,而贸易转移效应则削弱了这种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外产品的大量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效应是否一定是积极的?这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从贸易转向方面对其消极效应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得出中国对外反倾销贸易转向效应的一般结论,这将有利于我们在对外反倾销的实践中适度的运用反倾销措施,更好的维护本国产业的权益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取1997年3月至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贸易、投资和产业数据集,以构建微观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反倾销措施通过影响涉案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涉案领域FDI最终作用于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的实际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跨越效应,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贸易仍然存在显著的救济作用;而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也极易引发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报复,反过来限制中国相关产品的总体出口;总体而言,尽管存在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效应,但最终中国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制度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为案例背景,分析反倾销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及相关产业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抑制效应、贸易破坏效应,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政府制定和优化贸易政策、完善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7.
对外反倾销措施各种效应及福利影响的评估是制定和调整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把握政策实施范围与力度的重要依据。本文就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贸易转移效应、投资跨越效应以及垂直产业效应等各种效应和福利影响的研究文献,并指出了目前关于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效应和福利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亟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秀芳 《消费导刊》2009,(20):44-45
本文从美国对我国化工产品提起反倾销的现状出发,利用2000-2007年间遭受美国反倾销指控的涉案化工品出口数据,估算出了这些反倾销案件造成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允许单边使用的限制进口措施日趋减少,反倾销措施成为了各国重要的贸易保护武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已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我国屡遭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从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层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WTO贸易救济体系:1995~2010年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构成了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三大贸易救济制度和机制。通过对WTO有关这三类措施1995~2010年间的统计资料的多视角分析,我们发现:统计期内WTO成员的贸易救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总体特征,且迄今仍以反倾销占统治地位,但近几年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呈上升趋势;从成员使用贸易救济的情况看,G20国家以及欧盟是使用主体,其中印度是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用户,美国是全球反补贴的最大用户和反倾销的第二用户;而中国则是受全球贸易救济影响最大也最广泛的国家,不仅自1995年以来一直处在全球反倾销第一对象国的"宝座"上,而且也是近年来事实上的全球反补贴的第一目标国。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还越来越成为保障措施特别是歧视性特保措施的牺牲品;最后,就产业影响而言,全球贸易救济措施的近一半是针对冶金和化工这两大行业的,其中以钢铁冶炼与制品为代表的贱金属及其制品行业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