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农信社坚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水平显著提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山东省农信社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深化改  相似文献   

2.
信合阳光惠及广大民众全市农信社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倾力为"三农"提供深层次、贴近式、人性化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行各项便民措施,建立农户贷款"绿色通道",设立信贷专柜,全面推行贷款上柜台等便民贷款措施,简化贷款手续,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湘潭市政府4月7日召开了以"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为主题的大型活动,湘潭市农信社被评为2009年绿色信贷先进单位。将支持低碳经济作为长期经营战略,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环保项目中去,是农信社面对新形势应有的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用“成批”“成量”的多系列、多品种的信贷创新产品鼎力服务农村,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山东省农信社在支持农村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努力成为农民经济生活中致富创业的“孵化器”。而对农村市场的支持,使得农信社自身的发展也找到了新的机遇,帮助山东省农信社从众多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袤农村中的支农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农信社要实现资金的最佳运用,最终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和谐统一,真实的信贷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之一。分析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之成因,信贷信息失真堪称风险的一条"引线"。  相似文献   

6.
前言 从2004年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关注"三农"问题,"三农"无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尤为重要。农信社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关键的能量,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精细化服务是银行业目前吸引客户、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需要和必然选择。湖北省竹山农信社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引导辖内农信社金融服务由粗放式信贷服务向精细化信贷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蒙阴县岱崮农信社探索"果蔬恒温库+农信社+果品购销户"的"大联保体"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果品购销户对大额贷款的需求,增加了果蔬恒温库的贮存量,降低了农信社的贷款风险,有力支持了当地的果品生产和流通。  相似文献   

9.
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农户贷款始终是最主要的传统特色业务,具有单笔业务金额小、面广、笔数多、季节性强等特点。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如何针对农户信贷需求特点及时优化贷款业务流程,不仅是一个金融服务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步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变"粗放式"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模式,成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对当前山东省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联社针对小额不良贷款占到全省农信社存量不良贷款一半以上的实际,果断在全辖开展"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活动,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小额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保全长效机制——为切实加强山东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巩固农村信贷市场,山东省联社从2007年8月1日起在全辖开展"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活动,主题为"全面清理、分类处置、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以建立起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4月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亲自策划引进"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以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积极创新,学习尤努斯精神,借鉴格莱珉方法,探索出了小额信贷的"琼中模式",实行"七专",即成立专项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创立专门文化、制定专项流程、开发专列产品、实行专项贴息、召开专门推广会,大力推广小额信贷,促进了海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截至2010年6月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信社始终把握"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截至2007年7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933.8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1862.7亿元;各项货款余额达3141.5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1401.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024.7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935.8亿元,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5%以上,连续多年列全国农信系统首位。  相似文献   

14.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山东省枣庄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东风,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转变工作思路,整合服务资源,创新业务品种,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1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亿元。  相似文献   

15.
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简称贷款新规)系统地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为从操作层面有效防止资金挪用等信贷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推行贷款新规必将实现信贷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的革新。由于贷款新规所规范的重点内容正是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软肋",农信社在具体执行中难度较大,在短时间内执行很难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6.
农信社是伴生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货币信贷机构。农信社经营是否适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好信贷投放的科学、有效。信贷投放不科学危及农信社  相似文献   

17.
农户是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安排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本文以云南省220农户借贷问卷为数据来源,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对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来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自身内在性因素和农信社外在性因素,其中,农户家庭年收入、户主对农信社的了解和有无借贷经历等内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正;农信社贷款额度和贷款效率等外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和正.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辽宁农信社积极创新管理架构服务模式和土地抵押担保模式,全面提升了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近年来,辽宁农信社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信贷产品以及担保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化"三农"及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市场定位,全面提升该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创新管理架构与服务模式。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辽宁农信于2012年初全力实施信贷  相似文献   

19.
银监会"贷款新规"的先后出台,强化了银行贷款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转变贷款管理模式,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防范贷款被挪用,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以及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河北省农信社利用本省农业资源禀赋较好,农业生产总量也较大的特点,积极实施"绿色信贷"工程,在有效推动河北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顺利开展的同时,推动了农信社自身的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