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12月8日,联想宣布将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总计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包括IBM的全部台式机和笔记本业务。作为PC业开山鼻祖,IBM终于经受不住后起之秀的猛烈冲击,壮士断臂,忍痛割弃经营了多年的PC业务;而联想在PC业进退维谷之时,终于通过演绎“蛇吞象”的好戏,杀人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2.
要刊撷英     
收购IBM,明智还是糊涂? 《经济学家》2004年12月11日中国个人电脑业的领头羊——联想仅以17.5亿美元的总支出收购了IBM的PC业务部。这一交易使联想攀升为PC业第三,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联想的创始人以及主席柳传志说,与IBM的这一交易使联想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公司。IBM的品牌实力毋庸置疑,但是随着PC的日益普及,已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07年全球  相似文献   

3.
顾列铭 《大经贸》2008,(4):40-42
三年前,在杨元庆的极力争取之下,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董事会经过四个月的研究和争论,最终批准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  相似文献   

4.
<正>放弃PC的IBM,和捡起“鸡肋”的联想,谁拥有更大智慧?对世界而言,联想收购IBM是一个“大惊诧”!大家评论这一交易行为的一方——联想公司时,表面上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联想是赚了还是赔了。但事实上,真正的利害关系在“IBM丢下的东西,联想是否能捡起来。”  相似文献   

5.
借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以“联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联想”公司巨资收购IBM的PC部,引起巨大震动,分析联想的国际化之路,战略决定战术,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塑造比较优势,走外向型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高速增长后,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前不久表示,现在可以提前放弃IBM品牌了。联想整整提前两年放弃使用IBM品牌,表明联想已经完成了对IBM的PC业务的整合——曾令整个业界为之震动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案终于完美收官。更令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联想隐患     
张风 《商业文化》2005,(2):15-15
“联想的路走错了!”当联想集团与IBM的PC部门收购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经济学家左大培却以历史回顾性的笔法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新年的脚步慢慢走进,冬日还没隐退,犹如一声春雷,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锤定音。12月8日上午,在人们的震惊、欢喜、诧异、疑惑中,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作价12.5亿美元(具体为6.5亿美元现金及6亿股票)。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12  相似文献   

9.
田申 《网际商务》2005,(1):16-17
联想高调收购IBM的PC业务后,新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就业界关心的问题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邓林 《商界名家》2006,(4):44-46
在中国市场上.戴尔一直在追赶联想.而联想依然稳坐第一把交椅。在亚太市场上.戴尔早就想取联想而代之.而联想依然保住了老大的位置。在全球市场上.戴尔是老大.新来的联想虽然势单力薄.但收购IBM个人电脑之后.整个全球PC市场的重心为之倾斜。  相似文献   

11.
事件     
点评 一年前,当联想并购IBM PC,柳传志对外宣称,“联想集团要迈向国际化,需要的是品牌、市场规模和技术专利,这三点在并购IBM PC业务后都拥有了!”我曾经撰文《联想:高贵的错误》,提出这样的警示:“毫不妥协地维持IBM的高贵血统,这不是联想的出路。在美国PC已经沦落为日用品、IBM PC的高品质承诺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奢靡时,不少客户弃IBM而选择戴尔和惠普,联想凭什么去恪守PC的高贵血统呢?”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杨元庆独当一面地驾驶着联想这艘超级IT战车在国际化征程上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人们曾担心并购IBM后的联想会不会消化不良.担心闯荡全球的“少帅”稚嫩的肩膀能不能招架市场劲敌的乘机围剿……所幸的是.杨元庆主政联想.高举整合的大旗.循序渐进,奇招迭出,在两种肤色。两种文化、两种机制中渗透磨合,平稳过渡.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折射出常人难以捉摸的睿智和高超。”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这是柳传志对收购IBM PC一周年成果的盖棺之论.也是对杨元庆全球新政元年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13.
品牌新闻     
12月8日,联想集团在五洲大酒店正式宣布,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部PC部门,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以及研发和采购。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有权使用IBM著名的"Think"品牌。 联想原CEO杨元庆接任董事长,CEO一职由IBM高管史蒂芬·沃德接任,老帅柳传志则将彻底从联想集团退隐幕后。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8日联想对 IBM 的 PC 业务的收购,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但这一国际化扩张,并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联想近几年来的业务发展策略,由2000年的国际化开始,但却以失败告终;在国际化裹足不前而 PC 业务无法继续提升的压力下,联想决定进行多元化业务,涉足互联网、手机和 IT 服务业,但2004年的资料显示,多元化的业务再次碰到了瓶颈;联想再度转向 PC 业务发展,包括这次收购 IBM的 PC 业务。本文专注分析联想这一连串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圈内圈外     
国内都灵冬奥会联想开展广告攻略在联想去年成功收购IBM的PC部门后,期望借此次都灵冬奥会向150万观众,30亿电视观众,2500名运动员和10000 名记者展示其重新打造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这将是发布这个全球品牌的最好地方。”联想奥运项目  相似文献   

16.
范亮 《网际商务》2005,(1):14-16
2004年12月8日,对中国IT产业来说,注定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晋身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17.
朱鸥 《中国广告》2007,(10):22-24
联想以收购IBM品牌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但在收购后仍沿用IBM的品牌,对“联想”品牌而言,并没有质的提升,此时。联想面临一个困境:联想的营销传播活动如何转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2005,(1):11-11
<正>12月8日,联想集团(0992.HK)与美国商业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相似文献   

19.
唐锐涛 《品牌》2005,(7):63-64
成为国际品牌是许多企业的梦想,目前中国的许多知名企业正向这个目标迈进,如收购了IBM PC的联想、欲收购美泰公司的海尔、收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TCL…。  相似文献   

20.
早年,联想曾将其主营业务PC与服务器,手持、IT服务等业务分别比喻为“碗里的”、“锅里的”和“田里的”。2004年联想集团从多元化回收,同年底收购IBM PC,重新以一家专注于PC及手机的企业形象示人。但在联想集团全球业务拓展总监王楠看来,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专注肯定是对的,然而PC作为一个成熟工业的成长空间终究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