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一轮经济周期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1年到1994年为经济扩张阶段;1994年以后进入了经济收缩阶段。从2002年起,从多个方面发出的强烈信号看,山东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是迎接新世纪,开始实施第10个“五年计划”的第1年。整个来看开局顺利,预示着青岛经济将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经济好转的基础尚不够牢固。主要表现在:经济实际增长率仍低于潜在增长率;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过少,城乡差距仍在扩大;财政扩张虽继续带动经济回升,但其效应不十分明显。近几年来,青岛市经济持续增长,但城市失业率依然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中减员下岗形成的。为解决失业率上升问题,政府需要促进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行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一、2001年经济形势分析前…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以来,全国商品零售物价连续负增长,通货紧缩,市场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准确地把握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消费需求特点,对未来几年扩大最终需求,刺激省内经济全面回升、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增加出口;增加投资,增加消费。  相似文献   

5.
胡少维  蔡敏 《发展》2002,(7):14-16
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达到7.6%,既高于去年全年7.3%的水平,更高于去年第四季度6.6%的水平。由此,引起人们对今年我国经济的走势表示出极为乐观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2002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8%以上。那么,一季度的数据是否是一种趋势性的结果,全年经济能否如此乐观,我们认真分析之后认为,目前还言之过早。为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尚需在体制、政策方面保持一定的力度。一季度经济增幅较高有原因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他年份第一季度经济增幅均比全年经济增幅高。其…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经济走向新的增长期的背景下,浙江经济在2002年明显加速的基础上,2003年进一步强势增长,展示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2004年浙江经济要珍惜机遇,着眼于通过改善供给、创造需求,提高区域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内在增长机制增强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2003年政府适度微调政策的作用将在2004年中显现,下半年经济增速趋缓,全年经济增长呈倒“v”型,一季度增速稳定,二季度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冲高,三、四季度走低。全年GDP增长在8.5%左右。消费需求明显加速,投资和出口增势趋缓,三大需求结构更趋合理,物价涨幅在合理范围之内,国民经济协调性和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农贵新 《宁波经济》2007,(10):15-18,23
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宁波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三年处于略微下降态势,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左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自2005年以后被出口拉动所替代,目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位居首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维持在20%左右。为此,今后宁波要打造工业“高产田”,发展总部服务业,加大产业和人力投资,完善出口价值链,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96内蒙古经济发展环境分析田跃勇一、1996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今年,内蒙古改革和发展的环境总的来说是稳中趋好。1995年,内蒙古经济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资金紧张等诸多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全区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概述厄立特里亚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国内的刚性需求、开发的自由贸易工业区潜在需求、周边国家的国际中转需求等方面,结合与周边国家集装箱码头之间的关系,对2015年和2020年厄立特里亚的集装箱生成量及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8-1999年,不少学者根据当时经济增长困难的情况,得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也是这一时期大家谈论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认为随着近2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质上从此开始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相对剩余的“过剩经济”,因此需求不足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或必然……  相似文献   

12.
潘晗 《河南经济》2003,(8):32-33
1991-2000年的十年间,河南省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费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萧条之中。期间虽经历了两次短暂的复苏,但终未能使日本经济踏上持续回升之路。然而,回望刚刚过去的2003年,人们仿佛又依稀感到了一丝春意。近期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实经济表现,都在表明日本经济开始离开谷底,  相似文献   

14.
“十五”计划纲要为我国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主要目标,即“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开展;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我认为,“十五”计划纲要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的,指导方针是合理的,问题在于,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政府应该干什么,企业应该干什么,居民应该干什么,如果“十五”期间在继续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能够把企业和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也充分调动起来,“十五”计划纲要手工艺 主要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及其原因,相机抉择宏观经济政策,调动企业和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作用,对于实现“十五”计划纲要的主要目标,意义与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一种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费不仅能够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生产能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35):33-34
亚洲开发银行(ADB)一份最新经济形势研究报告认为,由于经济外部环境稍有恶化,油价创下新高,今年东亚地区增长将适度放缓,其中中国经济全年的增长率约为8.9%,低于上一年的9.5%。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2002年度和2003年度,日本经济已保持了连续两年的恢复性增长,这使得关注日本经济的人们依稀看到了景气恢复的曙光。那么,这一希望之光最终能否驱散笼罩日本经济10年之久的阴霾,目前各方看法仍不尽一致。在此情况之下,2004年日本经济的表现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市场配置资源和市场导向的格局,必然使消费需求愈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心坐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我国中长期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培育消费需求的中长期成长机制,仍是目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中长期消费需求的变化动向   (一)从中长期看,消费需求总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消费需求不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而转变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和促进力量。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1.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居民消费需求总…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7,(47):34-34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罗奇近日表示,由于消费者需求放缓,2008年美国经济大有机会陷入衰退,美国楼价也会继续下跌。罗奇曾担任摩根±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常欣 《宁波经济》2002,(1):15-21
2001年,在国际经济和世界贸易减速运行的不利条件下,中国仍取得了适度平稳的经济增长,初步估计全年GDP的增速将达到7.4%,2002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扩大内需战略该怎样进一步推进,宏观政策需要作出什么样的调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