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品牌战略是指由政府推动的、由该地区多个具有经济带动作用的企业来实施的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计划.民族地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需要,是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民族地区应尽快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增强全球意识;改革传统产业;加速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等,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高晓勤 《乡镇经济》2009,25(1):98-102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品牌对手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品牌,促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联合是提升西部民族地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陆虹桥 《浙江经济》2006,(15):61-61
品牌经济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产业群所形成的品牌体系和经济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品牌已成为一个企业、地区和城市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当前我国正处在非品牌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从价格消费向品牌消费转移和过渡的历史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品牌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要靠培育品牌发展经济,要用品牌经济取代粗放经济。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则及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文章认为,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机制创新的原则下,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加强地区合作、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及做好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打造城市品牌建设品牌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飞 《黑河学刊》2003,(1):39-40,49
品牌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分析五大连池市实际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实施品牌战略,在经济发展上打造特色品牌、绿色品牌、旅游品牌,培育知名企业;在城市建设上打造品牌,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城市;在城市文化精神上打造品牌,建设高素质的市民群体,从而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样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森春 《发展》2001,(7):50-52
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难点   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看,甘肃民族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1998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均 GDP仅为全省人均 GDP的二分之一强,尚不足全国人均 GDP的三分之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的 70%、全国的 50%。在甘肃民族地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 89%,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占 77%, GDP构成中农牧业产值占 37%。因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甘肃平均水平。   1991年到 2000年的 10年间,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横向分析,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全省…  相似文献   

8.
吴胜武 《宁波经济》2011,(10):16-17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品牌已成为企业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品牌经济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宁波海曙区区长吴胜武指出,培育发展品牌和品牌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更高台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袁长征 《发展》2005,(4):53-54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西部10省区(不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少数民族人口5440万,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1%,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18.98%,这表明,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与联系增加,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同时民族地区间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和经济具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民族人口的增长决定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又能促进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炎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01-108
作为非传统新型商标,气味商标具有非可视化、有特殊味道和容易变化等特征。中国《商标法》应当保护气味商标,气味商标的法律保护空白不应当继续出现。中国新修版《商标法》对气味商标保持怀疑的观望态度,美国和欧盟都存在气味商标合法注册的成功案例。中国国内有学者针对现实状况提出气味商标不宜保护论,然而这种论断显然是不合理的,气味商标的保护已有良策。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扩大《商标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为了使铜陵产学研合作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着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构建,从而将铜陵产学研合作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梁艳菊 《特区经济》2012,(8):165-167
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力量。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农民合作经济作为农民力量的集合,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解决"小生产——大市场"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刘重 《特区经济》2006,211(8):286-288
近年来,国家对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与设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给予高度重视。滨海新区已经由城市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对滨海新区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此,如何发展好天津滨海新区服务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振兴环渤海经济和北方地区经济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期,立足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是符合国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应然之举。青海省经济发展作为国家总体经济不可或缺的动力分支,其高质量发展亦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绿色发展为基本条件、开放发展为空间拓展、共享发展为初心目的,促进青海省经济总体的质优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自然人姓名权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被商业利用。法律应赋予自然人平等享有姓名权商业利用的权利,只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或一定领域内能够明确无误的指向特定自然人的称谓都是姓名权商业利用中的姓名。在实际生活中,自然人姓名权商业利用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有将姓名许可他人进行商业利用、将姓名作价用于商业活动及通过提供赞助使用其姓名等。  相似文献   

17.
夏扬  薛源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57-160
商标法新加坡条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商标法领域的最新立法,该条约即将生效.新加坡条约在许多方面对旧有条约作出了修改,体现了商标法的发展方向.新加坡条约承认新型商标,加入电子申请的内容,并对实际使用、商标许可备案、执行业务的期限上作出新的规定.我国已签署了该条约,但尚未递交批准书.我国现正进行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当综合考查新加坡条约所确立的制度对我国商标法的影响,研究加入该条约后实施这些规定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保勇 《特区经济》2012,(2):262-264
商标具有符号表彰功能。科技企业追求创新,科技企业商标的商标符号表彰功能更多是依据创新理念进行文化诠释、时尚表现、生活方式变革或新的技术工具的传达。由于商标符号表彰的是新现象、新事物,消费者更容易脱离产品的自然属性主动赋予商标以各种内涵,同业竞争者可能会有意误用,媒体可能会将商标与商标表彰的功能等同。这正是科技企业商标的符号表彰的法律风险之所在。对科技企业来说,如果控制策略得当,企业商标将大幅增值;如果控制策略不当,就会导致商标退化,最终可能使科技企业失去商标法律保护的根据。因此,在发挥商标符号表彰功能的过程中,科技企业商标所有人要采取妥当的法律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洋经济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昭侠 《改革与战略》2010,26(12):90-93
从当前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态势的视角,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观察和解析: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试图在未来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意义的层面,探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取向: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落实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国家沿海经济版图连续完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20.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