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战后的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准备,到了60年代,便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到1973年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原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持续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目。促成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量而又适度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技术引进政策变化的五个时期在很长一段时期,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进口国,引进国外技术的政…  相似文献   

2.
日本邮政省广播局负责人于1994年2月22日宣布:停止支持日本现有的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研究与开发,向美国研制的数字式HDTV系统靠拢,以开发日本新一代高清晰度电视。 此举表明了日本在HDTV技术上战略决策的失误,也将对世界今后的HDTV市场产  相似文献   

3.
从日立制作所看日本企业的技术研究林仲海企业是日本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众多产业技术主要是依靠企业来研究开发的。从1997年日本科技白皮书公布的25年的统计结果看,1995年日本研究费为131912亿日元,其中产业界研究费为9395...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及技术,日本在2001年1月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本部”,并且出台了“e-Japan战略”。日本在分析本国信息技术(IT)的现状时也承认,日本参与IT领域较迟,IT技术的普及程度低,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发达国家中为最低,即使在亚太地区也落在韩国的后面,尚未渗透到商务、行政等领域。时间已过去两年多,当前日本的IT状况如何?信息产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日本的信息通信业不论在技术水平上和行业发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据2002年的统计调查,从总体上看,由于受日本整体经济的影…  相似文献   

5.
于楠楠 《新经济》2014,(17):21-21
日本用不到100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技术成熟产品的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和日本都实行东亚模式,即以实现出口为导向,因此探索日本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战后50年来,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产业技术开发的有力推进,使日本众多产业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其中源于技术开发、技术进步的份额为2%,几乎占一半,日本民间企业是产业技术开发的名副  相似文献   

7.
一二次大战后,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头号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巾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注重引进国外技术,努力缩小与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失良机地投入到世界性的技术潮流当中去。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以巨额的贸易收支、经常收支黑字为后盾,日本先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海外债权大国。1989年和199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发生变化,开始实行“脱欧返亚”的战略,尤其对中国投资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十分引人注目。那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何实行战略转移,在这种战略转移中,对中国投资表现出哪些新特点,以及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吸引日资一直是中国引资的重点,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此新形势下,研究此课题,是我们进一步引进和利用日本的资金、技术所必须的,也会更有力地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预测是从中长期时空角度探索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一种重要的手法。由于这种方法无论对国家的技术开发战略及时间表的制定还是一般企业和行业发展方向的确立都有十分重要意义,被称为是一种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的“气象预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德尔斐”法进行大规模技术预测调查的国家之一,自1971年开始由日本科技厅下属的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主持实施,每5年调查一次,至今进行了6次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准确性受到世界的瞩目。最近日本正式发表了2001-2010年技术发展的预测报告,这个报告对14个领域1072…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R&D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技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技术流动可以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两种,前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是通过国际会议、大众媒体、讲学、座谈、科研人员流动、科技资料情报交流或者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进行了技术援助,在国际技术流动中这只居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而后者即所谓的世界技术贸易。二战前,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缓慢,其规模与世界商品贸易相比而言太小,在整个国际经济效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二战以后,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迅猛,1965年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十分迅猛,1965年世界技术贸易总额只有30.5亿美元,但是到了1989年却高达1000亿美元。到1995年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2500亿美元。从1965年到1995年,短短3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左右,而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年平均增长率只有6.3%左右。总观二战到现在的世界技术贸易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技术贸易的世界格局是以美国首,包括西欧、日本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日本在半导体、微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机器人、超导以及生物等方面已经赶上并且超过了美国:西欧在机器人仿生、航空动力和航天、新材料、基因工程等方面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整个的发展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世界未来协会,最近对世界今后25年的社会和技术发展趋向,作出12项重大的预测。 (一)到公元2000年,一般汽车的大部分部件由塑料制成,平均使用寿命为22年。 (二)日本经济现为世界各国赞慕,但在90年代会经历动乱和衰退。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将不会象现在这样在世界贸易中重获压倒性的存在。 (三)到90年代后期,“电子移民”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热点。这些新的服务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日本钢铁技术在世界处于最佳状态的话,80年代其家电产业开始兴盛,90年代汽车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这些年,日本产业开始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方面升级.谁最先掌控了新能源的关键技术,谁就在国际产业界有很强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3.
徐华 《经济师》2000,(7):30-31
融资租赁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品种,是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特殊信用形式,具有金融和贸易的双重功能。几十年来融资租赁以其独特功能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同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日本租赁信用保险制度兴起的原因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租赁大国。1963年8月,日本借鉴美国的模式,创建了日本第一家专门从事租赁业务的公司——日本租赁公司。在其后的近30年间,日本的租赁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日本租赁业已成为具有勃勃生机的新兴产业。1997年日本租…  相似文献   

14.
科技基本计划的制定 2001年初,日本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原文部省和科技厅合并为文部科学省,主管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 在科技方面,日本经过<第一期科学技术技术计划>(1996至2000年度),研究开发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产业竞争力尚未恢复,特别是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安.因此,为了有计划地抢占世界科技及产业的制高点,日本在2001年3月30日制定了<第二期科学技术技术计划>(2001至2005年度).可以说,这两件事是2001年日本在科技领域的最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蒲小雷  韩新元 《经济》2014,(8):100-101
正Themis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是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定量化信用评级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日本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日本对美国信用评级提出严重置疑和严厉批判,日本本土信用评级技术被广泛重视起来。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后期推出的Themis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在日本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应用后得到证实,其信用评级和预测风险的准确率远高于美国信用评级结果(提前一年预测风险和破产的准确率高达92-94%),因此在短短10年间该评级技术和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就宣布在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彻底放弃核应用。德国弃核引起了全世界对于核电技术的关注,而放眼各国,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挺核与弃核两大阵营。确实,核电技术本身具备的潜在高风险性,使得各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顾虑。就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看,替代核能应用的电力尚不能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生产机床比英国要晚50年,但在制造技术方面很快就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1896年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为配合汽车大量生产,格里森公司研制了一整套用于齿轮加工、测量的设备和刀具,其他公司也研制出许多新型高效的自动化机床。1934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条组合机床自动线。194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年产3000万套轴承的自动线,使汽车产量迅速提高,1950年汽车产量达到800万辆(2000年中国生产汽车统计数字为207万辆)。从此。美国机床工业迅猛发展,在机床技术先进性、产量、生产规模上,长期居世界首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机床工业一度下降,被日本、德国赶超,  相似文献   

18.
工业技术的竞争力是一个经常受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衡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是世界贸易中占有的份额。联邦德国是世界出口的大国,出口金额与美国相近,远远超过日本。1992年美国出口4550亿美元,德国次之为4140亿美元,与美的差额甚小,日本占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日经贸合作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是制约中日经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日元汇率走势尤其值得关注。日本国内的政治取向是制约中日经贸发展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一)日本政府实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将对中日经贸未来发展产生影响。1.要对“加工贸易立同”战略赋予新的内涵。(1)继续加强制造技术的优势。在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制造业的重要性并没有下降,日本不仅在制造业的某些基础技术领域有绝对强项,其高端技术部分更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追赶的技术领域。因此,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日本虽然已将大部分家用电器等的生产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但日本仍继续掌握着民用工业品的生产、研制的核心技术优势,保持“世界高技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2)力争在世界信息产品市场上夺取优势。2001年日本制定了信息技术国家战略,力争要在5年内将日本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与此同时,日本的信息企业正在努力将日本“I-mode”手机推向世界市场,而大有前途的世界手机电池市场已经被日本控制了70%。(3)大力发展有助于解决环保、资源等全球性课题的新出口产业。日趋尖锐的环境、资源等全球性课题正在促使新产业的兴起,而日本正在再次利用环境、资源和新材料等问题的挑战来推进新产业和新产品的发展。比如日本现在非常重视开发燃料电池技术,认为燃料电池不仅将成为新一代汽车的主要动力,而且将成为家庭电源的主要提供方式,引起整个电力系统的巨大变革。同时,日本在开发纳米材料方面也走到了世界前列。(4)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过去,日本曾依靠仿制美欧国家的技术产品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现在,日本担心其他国家也来仿制日本的技术产品,因而正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02年日本佳能公司从其拥有400名雇员的“知识产权法务本部”选送“打假”人才派到亚洲,每月揭出假冒品5-6次,结果在2002年下半年就使佳能公司在该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30%。(5)推行标准化战略。通过借鉴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分别在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领域利用确立“事实上的标准”夺取绝对市场优势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也在大力推进其“标准化战略”。比如在照相胶卷市场,佳能,富士公司与柯达公司等结成联盟,共同确立了事实上的标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围绕“事实上的标准”的竞争不仅在左右着一家企业的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2.要积极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FTA)合作的战略。近年来,日本政府深感仅仅依靠世界贸易的多边机制不是上策,因而展开了积极的“双边FTA外交”,其对象包括新加坡、墨西哥、泰国、韩国、智利、中国台湾地区等。2000年12月,日本新加坡两国首脑就推动实现FTA达成共识。由于两国间农业问题矛盾很小,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两国经济联合协定于2002年年初签署。其内容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相互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合作和技术共同开发等。继日新协定之后,日本墨西哥两国正加紧进行缔结FTA的研究。鉴于墨西哥与欧盟之间正在就墨一欧FTA进行交涉,预计该协定将可能在2003年生效,届时欧盟的商品将经由墨西哥“零关税”地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从而使日本商品在北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遇到挑战。为使日本的企业能在北美市场同欧洲企业平等竞争,日本经济界急切希望在2003年欧盟与墨西哥签订FTA的同时实现日墨FTA。从目前状况看,日墨FTA在日墨双方的阻力都不大。在2001年11月的日泰首脑会谈中,泰国总理提议两国间缔结一个依据各行业的敏感程度多阶段地实现自由化的日泰FTA。对此,日本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态。在日韩关系方面,1998年秋金大中访日之际,韩方首先正式提出缔结FTA问题,日方也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政府指示有关研究机构就日韩FTA问题开展研究。日韩经济界也设立了“日韩FTA产业论坛”。从双方研究进展看,韩国产业界对与日本缔结FTA的担心较多,认为缔结FTA将对韩国的汽车、电机、电子、机械等产业带来重大冲击。而日方则主要担心农、林、水产业将会蒙受打击。此外,韩国经济界还明确提出应让中国加入进来。现在,日韩FTA面临的困难较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技中介机构及其法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通过实施“技术立国”战略,在二战的废墟上把一个不足37.8万平方公里又没有资源的岛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科技强国,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面向商业应用的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和独特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本文就有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规条文作一简要介绍。总的来说,在日本,没有一部通用的中介机构法律,但日本是一个法制国家,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或具体的机构,一般背后都有一部法律支撑着。有关法律1.《科学技术基本法》是支撑日本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法律。为了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日本成为科技大国,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