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分类治理的思想,探究了我国僵尸企业治理过程中财政补贴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设计合理的补贴策略能够有效治理僵尸企业。具体而言,以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产能转移类的财政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复活的概率。究其潜在的传递机制,这一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产能的海外直接转移以及逆向技术效应这两条途径实现的。我国僵尸企业的治理应该采用分类处置的策略;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促进国际产能转移的财政补贴以及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政府治理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补贴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技术偏向于资本,导致生产过程中偏爱资本投入,加速了投资对产能过剩的恶化程度,这在重工业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纠正生产过程的要素使用偏好,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3.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行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并为促进煤炭整体供需平衡,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专门制定了系列产能置换政策。作为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抓住政策窗口期机会,充分利用置换政策最大化为企业争取利益,助推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一项急迫且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实际情况,阐述了将产能置换指标转为实际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用来衡量其产能过剩程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和产能利用率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即较低的环境规制会约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剧产能过剩,较高的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缓解产能过剩,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能利用率的“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研究金融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国金融抑制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源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与产能过剩概率正相关。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却会通过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产能利用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更为严重,引发产能过剩的概率更大,但债券融资影响产能利用状况的地域差异性没有得到验证。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银行借款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性的作用情况,只存在于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产能扩张的深层动因在于,股东利用金融生态环境优势,进行负债扩张,可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这两种负债融资方式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与现有文献主要从宏观视角关注产能利用率的决定因素不同,从市场信息优势视角出发,考察金融科技能否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该结果经过内生性检验以及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可以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搜集能力,促使其更好地识别企业的生产情况,通过削减对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的银行贷款数量,以及提高对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的贷款价格,改善实体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研究结论从市场信息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助力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新发展阶段下提升产能利用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博弈论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不确定与竞争条件下企业投资策略行为与产能过剩之间的联系,分析我国产业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R&D投资内在动力,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造成低端产能重复建设;(2)为了阻止霓争对手进入,企业采取超产能投资策略助推了产能过剩。基于此,提出了从企业投资决策视角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内生动力,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并从董事网络视角分析了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与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即高铁开通有利于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董事网络在高铁开通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中发挥中介效应。在进行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法、Heckman两阶段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等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另外,研究发现:当企业所处地区的营商环境较好时,高铁开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更大;高铁开通密度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因此,要加大高铁建设力度,提高董事网络联结程度,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式的晋升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以GDP来博取政治晋升的资本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为了获得优异的经济增长绩效,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甚至不当激励是导致产能过剩,特别是区域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测算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情况,检验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能过剩成因的区域性差异,结果发现:土地支持、金融支持、环境纵容、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投资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能过剩的作用方向基本一致,但在作用程度上明显具有区域色彩。最后从体制性“局限”、政府干预和市场运行三个维度提出化解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8,(3):160-168
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2012-2015年间547家深沪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验证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能过剩对企业转型升级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政府补贴与企业产能过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政府补贴对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减少政府补贴冲动,淘汰落后产能,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地方政府干预造成产能过剩的传输机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维度,测算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2—2015年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并利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引力模型矩阵下的SDM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对产能过剩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干预不仅抑制本地区产能利用率的发展,还阻碍邻近地区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加重产能过剩程度。其中,税收竞争和环境纵容程度对周边地区产能过剩的影响大于对本地区产能过剩的影响,表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模仿、跟风甚至攀比现象,最终,其干预行为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加重邻近地区产能过剩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背景,从产能过剩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呈现4个阶段性特征;长线材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管材生产能力基本平衡,高端板材产品高度依赖进口;钢铁供给在6大地区的分布非常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产能过剩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孟秀惠 《企业经济》2020,(1):144-15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出发,寻找产能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机制。首先运用协整法对25类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9年与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轮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后选取2003-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国内金融资源配置对产能过剩存在显著的影响,资金流向、融资方式、货币政策环境等因素均对产能过剩产生较大推动作用。最后,提出消除信贷资金的所有权歧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实证测度江苏省产能利用情况,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产能过剩有进一步蔓延趋势。分行业类别看,产能过剩集中于重工制造业领域,而轻工业的产能过剩相对较少,且近半数轻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不足。从企业行为和市场与政府关系两个层面,提出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同化解产能过剩,促进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视角,分析外资自由化对下游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方法: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首次估算我国企业级的产能利用率,并基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度量了我国约920个四分位行业的外资自由化程度,再使用投入产出表将上下游匹配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资自由化有效地提高了下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且服务业对下游企业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排除企业所在行业自身的外资管制程度的干扰,以及使用印度的外资自由化改革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之后,结果依然稳健。研究创新:度量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并检验外资自由化对其影响。研究价值:为开放政策缓解产能过剩提供微观解释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6,(12):151-158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面临近3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市场的低迷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振,使得过度投资引发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的"顽疾"已从部分行业蔓延至整个中国制造。因此,尽快从源头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已成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严峻现实与基本特征,对产能过剩的后果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去产能需从供给侧的源头治理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堵""疏"并用、升级与淘汰并举,方能取得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益加剧,化解产能过剩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产能缩减进程中,受影响职工的安置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利用就业弹性估计了受影响职工的总体规模,接下来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特征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中受影响职工安置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后续职工帮扶和安置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也至关重要.因此从企业微观视角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2008-2018年度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降低过度投资程度是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率产生作用的一条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很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了日益明显的安全威胁,它不仅使经济金融体系对外生冲击变得更为敏感,也显著增加了债务危机爆发的概率.本文从概括归纳企业债务风险处置的方式出发,结合光伏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得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发展性、战略性、新兴性和导向性四个维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评价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产能过剩预警体系。测算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并利用“前端”指标对其产能过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上游环节新兴性特征对产能利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战略性特征影响程度最小;产能过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2.9%,预测效果较好。为化解和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鼓励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新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发布及产能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政府补贴使用效率,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