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的影响,并进一步细分风险投资年龄、数量、背景和持股比例特征是否对IPO抑价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抑价程度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数量越多,IPO抑价率越低,支持追求声誉假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创业板IPO于2004年正式发行,至今已有300多家公司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在IPO前实行盈余管理,以期募集更多资金,由此形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正向影响,降低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盈余管理和IPO抑价概念后,着重分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的双重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IPO抑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对相应策略的实施,能够使中国创业板市场得到更加健康、更加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创业投资参与对企业IPO定价效率与发行成本的影响。对355家全样本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投资参与企业表现出较高的IPO抑价程度,定价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普遍较为年轻,认证作用不显著,"逐名动机"效应较强等原因引起的。进一步对169家子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创业投资的声誉一旦建立,对于缩短企业上市年限和降低发行成本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度过高、新股定价效率偏低是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选取2009年10月23日到2013年12月31日创业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横截面多元回归等方法,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对IPO抑价和新股定价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定价效率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偏低;影响创业板新股定价效率的主要市场因素,包括市场投机气氛、市场热度、市场供求状况、承销商声誉等四个方面。研究结论对治理创业板高抑价、提升IPO定价效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IPO抑价现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率明显偏高,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IPO抑价是一种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风险投资的介入不但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信息优势”减小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还可以通过“认证作用”减小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而可以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是多个风险投资机构的集体行为,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强化风险投资带来的“信息优势”和“认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但如果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份额的差异过大,会弱化“跟随者”的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搭便车”行为,进而可能会减弱联合风险投资介入对IPO抑价率的抑制效应。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风险投资介入能显著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差异的减小有利于公司IPO抑价率的降低;并且,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有更高的治理水平和资产回报率,因而能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应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和避免承销商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逆向选择行为;创业企业应尽可能选择联合风投形式进行IPO,并理性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信誉水平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降低IPO抑价率,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业投资机构对其支持企业IPO抑价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外关于创业投资机构如何影响企业IPO抑价度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与非创投支持企业相比创投支持企业有着更高的抑价度,进一步地研究表明该现象可用Am it et.al.[1]提出的逆向选择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抑价进行研究,分析美元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现阶段有美元私募基金背景的上市企业抑价率更高,但长期抑价水平呈递减趋势。对相关原因分析后发现:尽管在短期内,我国市场中的美元私募基金未能发挥缓解抑价水平的作用,且“非理性”投资者过激反应效果明显;但随着市场参与方经验的积累,美元私募基金正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一个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收集的2010年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89家公司在IPO前后连续5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的情况,强调上市公司IPO时有风险投资背景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投资背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风险投资和行业的交互项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风险投资视角,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测度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抑价率的影响,探讨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区间效应,考察风险投资与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风险投资对创业板首日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趋小,风险投资持股对IPO抑价率不存在区间效应,但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存在交互关系,并探讨风险投资与IPO抑价影响原因,提出加快建立发展风险投资的保障机制和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507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IPO抑价的视角考察投资者对家族控制权风险的反应,结果表明:投资者上市首日给予控制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以更高的价格,家族控制权越高,IPO抑价率越高;当家族通过聘任更多的家族成员担任高管以加强控制权时,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对公司的估价更高;而对于家族成员涉入高管层较低的公司,投资者并不关注家族控制权风险。可见,当实际控制人家族涉入高管层较深时,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家族企业控制权视为价值发现的机遇而赋予公司更高的估值。因此,应进一步完善IPO制度,完善相应的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以有效控制所有权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背景,以2009~2010年沪深两市通过IPO募集股权资本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投资者参与程度、企业内在价值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以市盈率衡量的企业内在价值与IPO抑价负相关;以中签率和换手率衡量的投资者参与程度,与IPO抑价正相关。较低的中签率和较高的换手率,代表更高的投资者参与热情,通常会导致更高的IPO抑价。此外,诸如IPO规模和行业特征等其他因素也会对IPO抑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风险投资在我国首次公开募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目标和行为对我国首次公开募股公司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以2010年11月12日之前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进行的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存在盈余管理现象,风险资本持股并不能减少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252家沪深上市企业的实证检验,研究在保荐承销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在IPO抑价中的有效性。得出结论:在保荐核准制下我国承销商声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作为询价制度体现的网下配售比例在中小板块发挥作用,肯定了其在提高发行市场效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保荐制实施后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投资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投资银行声誉与IPO募资变更几率负相关,投资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家数比例负相关。这说明声誉高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公司质量较好,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同时也证明保荐制实施后投资银行在筛选推荐发行项目、督导上市公司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本文拟考察风险资本撤离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风险资本撤离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过程 综述国内外风险资本撤离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并选择2009—2016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的57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发现:1)风险资本撤离对上市公司业绩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资产和资本利用率的下降所导致的。2)风险资本撤离对上市公司长期业绩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风险资本撤离后第1年的业绩下滑是由于息税前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共同下降所导致的;风险资本撤离后第2—4年的业绩不良表现,则是因为总资产周转率的持续下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2004年推出中小企业板,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平台,以促进其改善资本结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截止2011年12月底,安徽省的中小企业中共有24家在深市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但是,安徽省在中小企业板的IPO公司上市融资后财务绩效表现如何,也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文章选择安徽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四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上市前后的财务绩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小企业正确选择融资渠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司投资视角,以2007—2012年我国资本市场上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补助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越多,公司投资支出水平越高;政府补助对非国有公司的投资激励作用比国有公司更有效;公司产权性质差异会影响政府补助的投资激励效应;市场化程度越低、经济增长越缓慢的地区,政府补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越敏感;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补助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因此,政府应根据微观企业主体的差异性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补助政策,以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A股市场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IPO发行成本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的动力更强于非国有企业,但非国有上市公司间接成本受发行市值的影响较小。样本数据证实,发行规模、发行前公司盈利指标、发行首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及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等变量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IPO发行成本产生影响。证据表明与非国有上市公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间接成本受累计投标询价制度和询价发行方式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