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信息传播质量直接左右消费者购买倾向。区别于从过程管理角度把控信息传播质量,从信息源可信度的视角出发,研究消费者对信息源进行价值感知,并考虑卷入度和从众心理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最终构建出感知信息源可信度价值对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机理过程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
王婕 《现代商业》2012,(30):88-89
基于传播学理论,考察了信息源的可信性、专业性和吸引力对品牌传播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信息源的专业性和可信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并促进购买意愿;信息源的吸引力则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均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信息源特性在信息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由此,可以通过选择并优化信息源的相关特性来提升品牌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盛斌  崔娜 《消费导刊》2009,(18):206-206
以实名制为核心的SNS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实社交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用户不再仅仅搜索信息,同时也在搜索"人信息"。这种传播方式的精髓在于开放和聚合,用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群体和大众传播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标农产品开发存在"政府不重视,农民无意识,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认知度不高。本文摒弃传统地标农产品开发利用思路,提出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地标农产品信息,提高消费者认知度,激发购买需求,从消费者终端入手加快地标农产品开发与利用,并对如何提高网络信息传播效率的关键要素:信息源、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接收者及信息传播中的噪声屏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7,(10S):135-135
时代在变,传播也在变。一方面是传播客观环境在改变。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时代,强大的广告轰炸虽然有效果,但已经不再能达到以往那样的传播效果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越来越多的信息的干扰和稀释,广告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传播的主观环境也在改变。现在许多消费者越来越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的接收信息,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上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无线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传播载体。除了传播介质和传统媒体不同,手机作为媒体,其显著特点在于分众化、定向化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7.
马志春 《中国报业》2012,(10):49-51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生态环境中,读者选择报纸时,已经从“看内容买报”转变为“认品牌读报”,报纸品牌传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新闻传播“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读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而是现代信息消费者,并且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为中心发出某一信息,会向四处扩散,这种扩散的过程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头,会泛起圈圈涟漪,由里向外发散,逐渐减弱。在水面投下的石头越大,涟漪的波浪就越大,传递的距离也越远,但不管多大,都会由里向外逐渐减弱。信息传播的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波动效应”,并把一个信息源所产生的波动叫单源波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IT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在这样一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的流动与传播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传播模式.学者们也针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文章对近些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根据他们研究的出发点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作以下几类:以信息内容为出发点、以传播平台为出发点、以传播模式为出发点、以传播模型为出发点、以传播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并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总结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吕娟霞 《中国报业》2023,(2):176-177
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面貌和精神的反映,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形象并进行有效传播,是一座城市在如火如荼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环节。地铁作为城市化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功能不再仅限于交通工具,也成为广告的载体。本文在阐述地铁广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借助地铁广告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邢镔 《中国报业》2012,(14):123-125
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新媒体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同媒体终端受众特性的信息传播与媒体营销模式——强信息源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在本文案例中,以一个高公信度事件为信息源,用传统媒体一次传播和新媒体二次传播手段,实践了营销3.0的理念,使信息可信度和到达率得到很大提高,也因此优化了营销效果。本文进而阐述了新媒体导向的全媒体整合营销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对传统媒体如何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融合新媒体手段以发挥更大效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杨颖 《中国广告》2014,(5):63-63
正在关系的形成和亲密化过程中感性的说服力远大于理性,我们公关的工作就是去赢得消费者的心和精神。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即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意见领袖,再传到社会大众。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见领袖"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一般民众。前者是信息传达的第一阶段,后者是人际影响的第  相似文献   

13.
季海波 《销售与管理》2006,(12):I0009-I0009
宜家在中国家居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品质和个性的象征。年轻人的购买理由趋向于新奇,年龄大的消费者趋向于它的品质和安全。宜家品牌在中国的媒体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更多的人是通过口碑认识宜家的。而商品目录无疑是与消费者持续沟通的最有效工具。宜家的成功更多的是引领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商品目录恰恰是这种信息传播的载体,这样就决定了商品目录成了宜家最有价值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与非文献传播形式相比,文献传播具有自己的特性。不管文献载体如何变化,文献传播的整体特性都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05,(6):48-49
1.正常传播渠道堵塞,传播形式更加混乱。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一方面是广告主等受到利益的驱使,但在客观上也说明社会对医疗服务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需要造就市场,只要这种需要存在,即使取消法定的广告形式,信息仍会其他形式出现,一度泛滥的电线杆广告、厕所广告、小传单之类可能成为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探讨     
张文彬 《商》2014,(29):191-191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对信息技术的创新,都会引领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巨大革命,而这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甚至是政治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悄然升息的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的向前迈进。无论是是在最早的口头传播阶段、后来的文字传播阶段还是最后的电子传播阶段,无不证明了信息传播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到各行各业,对社会大众的工作、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互联网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企  相似文献   

18.
马飞 《中国报业》2012,(18):160-161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体育传播是以竞技比赛、体育活动、娱乐休闲等为载体的交流和信息交换行为。我国古代体育文化总是附着于军事、竞技游戏以及养生健身、侠义精神以及宗教仪式等特定的社会现象中继承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2):11-12
动漫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可自成为媒介,同时也是通过其他媒介得以传播的媒介内容,受到整个媒介大环境的影响。动漫产业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载体和艺术传播模式,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大文化平台,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传播学视野下有关动漫传播的文献的分析梳理,从传播符号学、媒介环境学、传播生态学、跨文化传播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当代对中国动漫传播的传播学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虽然国内参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但具有系统、科学的研究理论体系、方法论仍然尚未成形,传播学视野下中国动漫传播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杨夫腾 《商》2014,(21):85-85
古代书法的发展与其实用性紧密相关,在悠长的历史时期里书法的部分功能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存在,书法载体的发展、书写习惯的变化推进着书法自身的演变。书法的艺术性可追溯到汉代——人们对书法"艺术自觉"的时代[1]。由于古今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书法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别从古代书法传播的形式、当代书法的外部媒介环境、书法展览与书法信息的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寻求书法展览在书法发展与书法信息的传播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