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杨昆 《经贸世界》2000,(7):30-33
当今人类社会,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药源性疾病激增,老龄化时代降临,医学模式发生改变,医疗费用直线上升。人类应当怎样寻求出路7近年来,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大潮汹涌而至,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政府和人民,不约而同地把希望投向了天然药物和我国的中医药。随着各国有关法制的建立健全,天然药物进入医疗主流体系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节     
白琪 《商界》2004,(11):58-59
生活严谨的被视为“奸商”,为人浪荡的却堪称诚信典范,生活“小节”和经营“大节”之间,有着怎样一种模糊的界线?  相似文献   

3.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舍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相似文献   

4.
李大敏 《商场现代化》2006,(17):171-172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是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中心展开的,即“以人为本”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之所以高举“以人文本”大旗,乃是因为人类在其创造和自我发展中,偏离或迷失了自己原本追求的丰富与发展人类自己这一目标。文艺复兴旨在唤醒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科学地界定;然后围绕“如何提高企业技术能力”从两个途径展开讨论:内部源、外部源;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原油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被人类发现、开发和利用,人类这种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当原油这一有限资源被透支再加上人类无限的贪念,同时又被货币标签后就自然而然的从有限资源演变成了商品、筹码和工具。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高智商”行为对其“掠夺”和“利用”,即使在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些行为是在对赖以生存的星球进行恶意透支后,这种行为还在继续,对人类来说是不是一种无奈的致命错误?而支持这一行为的最大原因还是二个字——“贪婪”!  相似文献   

7.
一、大文化——跨文化——商场现代化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两大类。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整个人们的生活方式,故被称为“大文化”,即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说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我国文化学者何晓阳对广义的“大文化”具体地缕析为“四个层次”说: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两大类。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整个人们的生活方式,故被称为“大文化”,即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说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我国文化学者何晓阳对广义的“大文化”具体地缕析为“四个层次”说: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相似文献   

9.
人类锁定了“劳动”情结,恐怕莫大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普适意义,人类社会繁衍传承的美好祝愿与追求,使劳动变得愈来愈现代化。说本山同志的“劳动者是最美的人”的经典诠释,看来也丝毫不为过。因为人类在劳动中的主旨是在追求着美好,创造着永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考察整个人类历史.可以得出其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并且始终伴随着共产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实践过程的结论。人类整个“全球化”的进程是一个大的“圆圈”,由四个小的“圆圈”组成。第一个小的“圆圈”是第一次“全球化”后,在人类的“史前”产生了第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第二个小的“圆圈”是一个不完整的有断节点的“圆圈”,这个阶段的“全球化”是全球的“区域化”,产生了近似于空想的“共产主义”;第三个小的“圆圈”是“全球化”进入实质性阶段,产生了空想共产主义;第四个小的“圆圈”可以分为三个次小“圆圈”,这个阶段“全球化”空前发展,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成,在不可预见的未来可以预见必然是共产主义彻底、全面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生产”和“需求”,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两大原动力;因此也应是划分经济、社会和时代而采用的两大概念标准。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区现代化应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应符合自然规律,以保证发挥林区生态功能为前提,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合理需求或发展,即满足“生态性”的要求。通过“生态化”和“现代化”的结合。实现人类合理需求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国有林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最近,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因课题组”的经济专家,围绕中国北京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PMSLDV”新产业建议。一、国际“PMSLDV”新产业的诞生 在2000年,联合国在美国纽约召开了人类第一次“千年首脑国际会议”,其主题是协调整个国际社会力量去实现其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孙弯弯  徐娜 《商》2014,(49):170-170
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至今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影片中对于性符号的使用却千差万别。绝大多数导演都不会孤立地看待“性”,而是在生活中进行表达。一些人聚焦在“性”本身,揭示人类的“性”感受,突出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另一些人将“性”作为一种叙事元素;还有些人则把“性”引申向社会、政治、道德等文化背景中,借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未来。本部分重点关注不同文化情境中,如何正确把握性符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远古人类创造出的文化因时间的消逝和历史的变迁已逐日变得模糊而遥远,但是,如果将汉语这种独特的活“化石”作为审视的对象,我们仍然能从其中发掘出历史发展的轨迹。故而,今天我们要探讨古文论里的元范畴———“神”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何以能衍生出“形神”、“神思”、“神韵”等众多学说,就必须对我们的古代艺术做一次回溯。《说文解字》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食嶙切。可见,“神”字一开初就被当作“天神”来解,并且能引出万物。由此看来,古文论中的元范畴“神”能衍生出众多与“神”字有关的学说,应与原始人类的思维有关。此外,汉字“神”,从鬼,申声。可知“神”还与神灵、鬼魂有关。当然,这是人类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以后才发生的事。在人类的鬼神崇拜之前和自然崇拜之后,还应该有一个图腾崇拜阶段。这一阶段的图腾崇拜对象主要有四灵(龙、凤、麟、龟)图腾和熊、虎、狼、蛇、犬、羊、鸟、鸡等自然图腾。这些自然图腾在原始先民的眼中,都具有神性,都有着影响人类兴旺与衰亡的力量。伴随着生产实践,人类的智慧、力量、抽象、幻想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在人类自身的崇拜意识当中,动植...  相似文献   

16.
郭梓林 《商界》2008,(1):60-61
把“不可能”留给自由意志 这个世界,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已经被科学“承包”去了,于是,我们只有祈盼科学能不断进步。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各类科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反对“科学主义”,因为,科学并不能帮助人类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学就像一支蜡烛,它只能照亮它的周围,这之外。还是一片黑暗。  相似文献   

17.
受控源是一种很有用的电路元件,经常在运算放大器、模拟含晶体管等多端器的电子电路中,已经变得与日常的电阻等一样常用,但是由于受控源多端耦合特性,使得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都变得复杂化,下面就个人观点依照受控源的“有源性”“电阻性”再根据电路中的一些定理,对含受控源的电路做简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需要与人类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金銮 《财贸研究》1996,7(2):51-53
<正>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者们对世纪之交的人类发展困境断言道:“人类好象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已经构成世界发展中遇到的一种‘危机综合症’,……人类必须做出重大转变,选择一条新的全球发展道路”。这虽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但人类如何摆脱面临的种种危机,怎样共同走向“有组织发展”则是全球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题。本文试从“生态需要”理论探索入手对人类发展问题提出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废弃物在自然生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因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然而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来讲,那些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不能或暂时不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被称为“废弃物”.这些物质有气态的、液态的和固态的三种,简称为“三废”  相似文献   

20.
李穹 《中国工商》2003,(8):174-175
“人类与自然,科学与艺术,环境与生命”是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话题,其内容又被不断地丰富着。2003年7月在北京“金街”上以“融入自然、共享空间,雕塑生命”为主题的展览.是用雕塑这种艺术形式,表现人类乐观积极的态度.宣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珍视环境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