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秸秆沼气技术》 沼气既是一种可再生的生态能源.同时也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逐步推广应用.特别是秸秆沼气技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随着秸秆沼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开始在国内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水平,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减少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法]在系统梳理我国秸秆沼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秸秆沼气面临的形势、主要技术工艺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我国秸秆沼气主要可分为8种工艺,包括竖向推流式厌氧消化工艺、全混式秸秆发酵技术、自载体生物膜秸秆沼气工艺、覆膜槽秸秆沼气技术、车库式秸秆干发酵工艺、一体化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红泥塑料厌氧消化技术、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等。目前发展秸秆沼气存在5个主要问题,包括秸秆收储运困难、预处理技术有待改进、进出料不便、高值化利用程度低、政策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结论]提出了推进秸秆沼气发展的4个对策建议:推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强化秸秆沼气后续产品的开发利用、控制秸秆沼气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完善配套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夏季气温高.是沼气生产和使用的最佳时节。农户要管理好沼气池,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就必须做到以下“五个三”: 一、三勤 1.勤加料、出料。夏季气温高,沼气发酵原料分解快,消耗原料的速度也快。为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食物”.使产气正常持久,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原料,做到勤加料、勤出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种植业十分发达,农作物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但是对秸秆的利用率十分低下,发展秸秆沼气是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秸秆沼气生产中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目前对秸秆沼气进行预处理是提高沼气的生产力的有效方式。以及在我国沼气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我国秸秆沼气处理情况做出总结,对未来发展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分析了我国处理农业废弃物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数量、产气量、区域分布及沼气工艺类型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沼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沼气建设在缓解农村能源供应紧张、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为例,阐述了当前山东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指出了农村户用沼气在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财政配套资金难落实、劳动力不足、发酵原料短缺、重建设轻管理、后续服务跟不上和沼气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国家补贴标准、拓宽融资渠道、成立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沼气服务组织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厌氯消化中的酸中毒表现及原因 厌氧消化中的酸中毒,就是料液酸化,沼气发酵微生物中毒衰亡,最终表现是产气量降低和甲烷含量下降,所产的气不能燃烧使用,一般发生在养殖专业户以喂配合饲料的猪粪、鸡粪为发酵原料的沼气池。新池、老池均可发生酸中毒.如新池投料封盖后不能启动;新池启动后又停止产沼气;产气正常的老池停止产沼气或所产的气不能燃烧使用。即使点着了火,也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8.
农村能源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产生沼气和秸秆气等生物质能和沼渣沼液、生物质碳、醋酸等副产品。把农村能源工作比作一支乐曲,服务三农工作就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江苏省农村能源工作,就是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唱响服务三农工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户用沼气池的配料、投料、换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畜禽粪、作物秸秆、有机污水等都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由于各种发酵原料的产气量不同,所以必须合理搭配好综合进料。一般常用的综合配料的比例是:人粪lO%+牲畜粪便、杂草40%+水50%;人畜粪便20%+秸秆30%+水50%;人粪20%+畜粪30%+水50%。产气效果较好。由于利用秸秆易造成出料难,一般不用或尽量少用秸秆。或代之以绿叶、杂草、菜叶等。沼气发酵启动时的碳氮比值为10—3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燃烧薪柴、秸秆等生物质获取能源的做法在中国农村历经了数千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农村能源技术和使用模式终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四川省农村沼气建设的成就尤为突出。沼气系统将猪(禽)圈(舍)、厕所与沼气池联为一个系统,产出的沼气作为农户的生活用能,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而进入农田,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循环,没有多余的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成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一个典范,并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村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农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是,在沼气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鉴于其良好的综合效益,沼气项目应加快在全国推广,各地农村还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11.
一、沼气灯诱虫 每年夏、秋季节是沼气池的产气高峰,也是各种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利用沼气灯诱虫,养鸡、鸭、鱼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现有沼气站进行了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并对扩建改造后的沼气生产进行了财务盈利能力预测.当现有沼气站满负荷生产(日产气220m3)情况下,在项目投资期内不能收回投资成本;当日产气达到1100m3时,投资者可有利润.因此建议,进行沼气的规模化生产,拓宽融资渠道,发展以沼气为依托的产业链,进行多产业组合;并在制定村、镇规划时,选好沼气站的位置,缩短沼气的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沼气消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1998~2005年间分省(区、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均沼气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农村薪柴资源状况、农村商品能源的价格和农户能源消费观念等因素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当地秸秆资源状况、产生沼气的生物质资源数量、当地平均气温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3月13日,江苏省农林厅在扬州市召开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作会议。张坚勇副厅长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2009年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到2012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比2008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户用沼气覆盖率达到21%,比2008年提高9.5个百分点。2009年至2012年,在苏北、苏中地区50个县(市、区)新建40万处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全省新建24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沼气治理工程、24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相似文献   

15.
殷志明  王一线 《农家之友》2009,(20):164-165
秸秆沼气技术作为解决沼气池原料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便捷途径,淮安在江苏省率先进行示范推广,初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推广。本文根据淮安推广实践,较详细总结了淮安市户用秸秆沼气技术操作要点及推广模式,对于秸秆沼气技术稚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农村有机废物资源量及其沼气潜力的概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1994年的生产水平计,统计概算了云南省农作物秸秆,禽畜粪和人粪尿三类农村有机废弃物 碍及其沼气潜力。目前,云南省每年的沼气潜力的100亿m^3、其中。  相似文献   

17.
沼气工程具有明显的环保、生态、能源、肥料、卫生、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的发挥依赖于沼气工程的稳定运行。沼气工程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过原料保障、技术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产品利用五大主要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沼气工程的价值链。研究沼气工程价值链管理,对于提高沼气工程的系统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日,农业部决定,2006年将选择100个县1000个村开展“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试点村具体建设的内容:一是发展农村沼气。在适宜地区,以农户为单元。建设“一池兰改”(户用沼气池,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推进畜禽圈养、人畜分离,带动开展庭院净化、美化,改善家居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示范村,建设沼气发酵池,配套建设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集中处理畜禽粪便,为农户集中提供沼气和沼肥。二是开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地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三是保护良田。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为手段,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南方水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在北方旱作农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机械化还田和秸秆养畜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户用沼气产气多少重在管理,管理分日常管理和越冬管理。目的是满足甲烷菌产气当需的物质和外部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11,(6):29-29
随着沼气项目的推广普及,农村有条件的家庭都用上了节能环保型的沼气燃气用具。现介绍几个使用沼气灶具的注意事项,降低灶具因使用不当引起的损耗。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1.调风门。产气正常的沼气池,甲烷含量高,燃烧时需要比较充足的空气。刚投料或刚换料产气还不正常的沼气池甲烷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