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贸总协定第6条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相似文献   

2.
一、反倾销与市场经济地位 按国际反倾销法规定,倾销的认定有两个标准,即价格倾销和成本倾销:①如果一个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该出口国确定的相似产品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将被认定为是倾销产品。②出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售价,或销售至第三国的售价如低于单位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应视为是倾销行为。进口国反倾销机构都是以价格倾销标准为基础,只有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产品的销售,或由于出口国国内的特殊市场情况或销售量较低,不允许对此类销售进行适当比较时,才考虑适用成本倾销标准。在应诉反倾销时,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要证明我们产品的成本按照起诉方的国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确实低于起诉国内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反倾销倾销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倾销产品的长期和大量进入,使进口国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市场秩序、投资环境、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都将面临受损或严重受损的后果。反倾销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为规范进口产品价格秩序,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根据反倾销法授予的权利和义务,对倾销进行调查、裁定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行为与过程。具有形式合法、便于实施、效果明显、保护期长且不易招致贸易报复的特点,因此被世界各国视为保护…  相似文献   

4.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反倾销法是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出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进口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行的限制和调整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根据《反倾销协定》和《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倾销的存在;第二,损害的存在;第三,倾销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倾销和正常价格 “倾销”就是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正常价格”,但并不是所有的倾销都会受到反倾销诉讼。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世界各国均可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之一。WTO反倾销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一、倾销的确定 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二、损害的确定 损害应根据确凿的证据确定,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及其结果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造成的影响;二是这些进口产品对国内该相同产品生产商造成的后续冲击程度。 三、反倾销的调查程序 1.申请的提出 反倾销调查从国内产业的全部生产…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调查中的成本追溯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财会通讯》2004,(3):34-35
“倾销”就是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正常价格”,但并不是所有的倾销都会受到反倾销诉讼。“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倾销”必须具备三个要件:(1)进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2)给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工业生产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存在此种威胁,或对某一工业的新建造成实质性阻碍;(3)低于正常价格的销售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  相似文献   

8.
一、倾销概述 1、倾销的概念及特点 在经济学中,倾销被定义为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而倾销的法律概念通常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规定为依据,即指如果一个产品经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出口国正常贸易中旨在用十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  相似文献   

9.
《山东企业管理》2005,(12):26-27
反倾销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提出的,他指出倾销是相同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歧视。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泼正常价值通常理解为该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进口国领土内已经建立的生产同类产品的某项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对某一国内产业的新建产生实质性阻碍.则构成倾销。这一定义对倾销给予了原则性限定,被WTO的反倾销协定(全称为《关于实施关贸总协定1994第六条的协定》)所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且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对该国产业的组建产生实质性障碍的贸易活动。一旦“倾销”裁定成立,进口国可以根据其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格差额的幅度征收其“反倾销税”。因此,倾销的实质是产品价格正常与否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黄杰 《企业研究》2001,(9):32-35
提起反倾销,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倾销的定义: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国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从倾销的定义来看,它本身就包含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正常价值”究竟以何作为衡量标准。最初,这种价格的确立是以该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为谁,后来演变为可选择的替代国价格。现在则往往指的是生产成本。其次,定义本身就详细规定:即使产品确实是以低于正常价格的方法打入别国市场,也必须是由此对该国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二者必须是因果关系。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贸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销与反倾销历来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对矛盾。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 ,是指出口国根据不同的市场 ,以低于有关商品在出口国的市场价格对同一商品进行差价销售。反倾销是国际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反倾销是抵制不公平竞争、避免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 ,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这是由内外两个因素造成的。外因方面 :第一、中国威胁论 ,故意放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由于我…  相似文献   

13.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且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对该国产业的组建产生实质性障碍的贸易活动。一旦“倾销”裁定成立,进口国可以根据其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格差额的幅度征收其“反倾销税”。因此,倾销的实质是产品价格正常与否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出口国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正常水平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从本质上说,倾销相当于一种价格歧视.根据价格歧视原理,在弹性低的市场提高价格,在弹性低的时常压低价格,可增加厂商利润1.反倾销是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倾销行为采取抵御倾销申诉的行为.8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所提出的反倾销案件占全球所有案件的97%,现在已降到6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倾销案占全球反倾销案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到3%,急剧上升到目前的40%,我国也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目前国内理论界大多根据具体案例来分析对策,本文主要从基本博弈理论出发探讨倾销和反倾销的博弈过程及各自收益.  相似文献   

15.
黄诚 《活力》2006,(5):102-102,216
一、低价竞争在外贸中的正反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通过竞争形成的,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最主要的形式。经营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价格才能实现。价格是市场经济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2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成倍增长,得益于物美价廉的中国外贸产品。但是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是暂时的,产品的出口价格如果低于正常价值时则可能被指控为倾销,近年来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17个成员针对2002年下半年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可疑反倾销行为展开的149项调查,其中中国大陆的出口贸易共受到27项调查,是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那么,什么是反倾销呢?所谓反倾销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倾销法规的行为与过程,是国际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口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歧视,维护公平竞争和正常贸易秩序,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措施.那么,中国为何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倾销呢?中国企业又应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中,以低于正常价格或不合理的低廉价格向外出口本国商品的行为,被世界贸易组织定义为倾销。受到倾销商品损害的进口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称之为反倾销。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通常称为《反倾销协议》)提供了一个关于反倾销措施的详细、具体和全面的框架。 《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  相似文献   

18.
协同作战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反倾销日益威胁我国出口贸易 根据乌拉圭回合<反倾销协议>:倾销是一种人为地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其他国家进行销售并给他国带来实质性危害的行为.反倾销法是主权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对付进口商品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手段之一.倾销的界定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出口方有倾销行为;二是进口方国内企业受到实质性损害;三是此种损害和倾销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车秀文 《企业文化》2001,(10):55-55
一种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回到另一国家或地区即为倾销。简单的价格比较,如美元与外国制造商国内价格之比,已不再是决定倾销行为的惟一因素。假定在自由支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在做决策时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钟欣 《企业天地》2002,(3):25-25,22
按照世贸组织权利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承担相应义务的同时,也当然要享受应有的权利。运用进口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合法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就是我们所能享受的权利之一。2001年12月,在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国务院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三个《条例》均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反倾销需经哪些程序《反倾销条例》规定,当进口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时,即构成倾销;当倾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