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资本的血液,就无法激活中国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欢迎外资、引进外资,正是因为我们缺少资本,因此当时积极引进外资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钧”了吗?“脱钩”(Decoupling)一说最早受到关注是在2008年1月,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显出衰退的征兆,而中国经济仍是一派红火迹象——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股市创出新高。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不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延续高速增长。16日,中国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GDP总额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3.
“资本经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我们回避了多年,在我们的观念中,“资本”曾长期被当作一个可怕的魔鬼,“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是血淋淋的。因为,当“资本”与其他字眼组合,就成了不好听的词语。例如,“资本”加上“主义”二字,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的专用术语;“资本”加上一个“家”字,就成了资本只要一提到资本人们就会想到它是万恶的。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于资本都是不承认的。然而,资本之所以在帝个曾经被认为是不应该存在的社会里仍然存在,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意味着资本的一种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资本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成功地应用,并创造了企业超常发展的经营业绩。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当今,资本的经营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新的深层次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确立资本经营的观念,把资本经营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宣布允许境内个人通过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机构直接投资香港证券市场,这是继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放行之后,中国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又一步骤。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感兴趣的是: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的高估值是否仍然可以维持?2005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的国内资产价格重估过程是否因此将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了风险投资,一批从事新经济的人一夜间成了富翁。中国一些手中有项目的科研人员,非常希望有人听他们的故事,然后“砸钱”,问题是──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哪? 有人说没有风险资本就没有新经济。风险资本使许多企业有了走向资本市场的可能。像微软、思科、戴尔等公司都是风险资本的受益者。在美国 1999年上市的公司中,有一半是受风险资本资助的。美国的风险投资额从 1992年的 50亿美元快速增加到现在的每年 1000亿美元。所以说比尔·盖茨们的成功主要在于风险投资商的成功。在美国,风险资本家像苍蝇一样围着具有…  相似文献   

6.
曾军 《新财经》2006,(7):77-77
5月10日,中国凤凰(000520)发布公告称,其重大资产重组获得成功。而此前,中国凤凰股价已悄然启动,公告前10个交易日内,股价扶摇直上,劲涨29%。 重组招来喝彩声一片,各路英豪争食一杯羹,一场资本的盛宴即将进入高潮。但透过浮华的喧嚣,重组仍存疑窦:重组后的中国凤凰真的涅磐重生了吗?航运景气之后中国凤凰会否沉沦为落魄的“野鸡”?  相似文献   

7.
刘欣 《沪港经济》2008,(9):65-65
《沪港经济》记者:你曾说过自己从未经历过失败,成功失败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只有不断掷出成功。才能保持不败,你将如何保持这“不败”的纪录? 周雅芳:从大的方面讲,我关心两个问题:“社会的主题、企业的课题”。企业发展的课题跟着社会的热点问题走,应该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但也遭遇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问题。面对一盘错综复杂的大棋局,2008年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博客泡沫会破裂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在自问自答时写道:“不会。”原因是,作为一种自由出版的形式,博客绝不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即便是博客技术公司如Six Apart 和Technoruati也只是小角色,硅谷中只有一小部分风险资本家对他们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财经》2009,(8):120-120
“收购悍马”让腾中重工一夜成名。很难想象,一家来自中国四川,从未涉足过乘用车生产的民营企业,会成为通用旗下品牌——悍马的收购者。虽然腾中的此次出手,从一开始就充满着投资的味道,但任何一家企业要进入另一个陌生领域,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去驱动,还要有足够的手段去规避风险。面对这匹高大的外国马,腾中重工,你准备好了吗?《新财经》第7期“公司产业”刊出《腾中重工为何要收购悍马》一文,引发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11.
厉恒 《中国西部》2012,(13):58-63
国际资本对中国的兴趣日渐浓厚,特别是对于中国西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而言,国际企业充满了更多的期待。面对这一机遇,中国西部将如何趁势而起、迎难而上呢?目前,中国西部面临资金短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国际资本成都制造”为成都的融资之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西部其他城市树立了表率。资本的运作与区域特色需实现一对一的对接,才能让资本之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杨帆 《科学决策》2007,(5):41-43
我们为什么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引进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其初衷是弥补国内资本与外汇不足,提高经济增长并扩大就业和出口。直接投资是国内以地皮人股,外商以设备和技术人股,组成合资企业,或是外商独资,或是以外商主导搞加工贸易,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和商业渠道,使用国内劳动力。FDI本质上属于实物资本,是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结合,不属于金融资本,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不顾高昂的融资成本及自身问题,采取不同手段,甚至走地下灰色通道,去挖掘最后一座金矿——香港创业板.他们赴港融资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能得到香港联交所投资者认可,并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吗?  相似文献   

14.
《民营视界》2005,(3):13-15
中国民营企业已进入了转型期,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经济之时,所有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产业选择、资本结构、管理模式的转型与提升问题。“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做大吗?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做大吗?”一连串有关民营企业家的焦点新闻之后,这样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媒体醒目的位置。而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来自企业和经济界的专家在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新旧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尖锐对抗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摩擦双方和对抗双方相互妥协和不断“磨合”的结果,因而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10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资本市场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市场中的一些“原生”的制度缺陷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或正在得到矫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仍然相当明显,资本市场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在实践中就大打折扣,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是在短暂的瞬间里创造出炫目的辉煌。仅仅8年的时间,黑河人就感受到了浪潮所摧毁的以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震撼,惊涛拍岸的壮观激动得人们抚掌慨叹;但落潮的一幕也使我们体会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浪潮给我们送来了革新与破裂所显现的五彩贝壳,但潮水毕竟渐渐地去了……大潮还会再来吗?再来,我们如何去冲浪?一、艰难的辉煌:经济起飞前的滑行1987年9月2日,苏联的“CT──514”干吨驳轮满载着208,19吨碧绿色的西瓜驶离黑河港。黑河在全国沿边城镇,率先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大门。当时,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估…  相似文献   

17.
《产权导刊》2009,(12):45-45
只有妥善处理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才能从根本上恢复金融体系的健康。如果不处理,“二次跳水”不是不可能。目前,资产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出现了一个小的泡沫。资本市场的回暖,使得金融机构收入增加、资本减值的压力剧减,处理问题资产在政策和商业层面都失去了动力。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跨国公司进军中国的新序幕。其后的进程逐年加快,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形成了三个高潮(1984年以来,1988年以来以及1992年以来),外国公司对华投资主体也由初期以中国港澳台中小资本为主,发展到1993年后美欧跨国公司大举进军,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资本市场化流动的实践与思考南通市商业局姜国荣现代市场经济是资本高度流动化的经济,资本不流动就无活力,资本不流动就要流失,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保值、增值。国有商业在我国流通领域有着无法动摇和替代的主导地位,因而,国有商业资本理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6月23日]“泡沫只有破了才能证明是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虽然目前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会认为房价有泡沫,可是每次他们的话音刚落,房价仍照涨不误。房地产目前已是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论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内陆,自2002年以来咆哮而上的房价,已经牵动了各方的利益博弈。政府与民争利?房地产商的囤积居奇?投机客的炒作?还是国际资本的套利?只要是引起房地产上涨的任何因素,都成为公众和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