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征 《上海企业》2014,(3):69-71
<正>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途径来增加存款供给,同时抑制贷款的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而是通过实行配给,来部分的满足借款人的信贷需求、或者只满足部分借款人的信贷需求的这样一种金融现象。信贷配给现象和对信贷配给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者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信贷配给所做的解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3 459户样本农户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实证研究农户受供给型、需求型信贷配给的倾向及影响因素,并计算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相对风险比(RRR)。研究发现:(1)随着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推广,在剔除了缺乏有效信贷需求的农户后,有35.24%的农户受到不同程度信贷配给,其中受到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配给的农户分别占18.17%和17.07%。(2)影响农户信贷配给类型的因素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性。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营类型、耕地面积、家庭储蓄、是否购买保险、贷款偿还经历和金融机构数目是影响农户需求型信贷配给的主要因素;影响农户供给型信贷配给的主要因素有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营类型、家庭收入、家庭储蓄、是否购买保险和贷款偿还经历。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的简要回顾,说明了信贷配给的形成及西方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然后对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予以考察,对中国信贷配给的双重性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并提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昌茂 《企业导报》2014,(2):104-104,15
微小企业正规金融市场往往是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信贷配给明显,事实上造成了微型企业歧视。而非正规金融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克服融资的供给约束,同时也克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约束,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银行利润、银行利率、企业风险、企业规模作为内生系统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一个竞争性市场下综合的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不同风险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模型揭示,多样性的信贷合同组合可以通过贷款利率、抵押品作为甄别机制而达到斯宾塞一莫里斯分离均衡,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条件与范围,阐述了模型对中国金融系统改革悖论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侯青林 《财会月刊》2011,(29):37-39
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信贷市场和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是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在我国,由于体制上的金融抑制加剧了信贷配给,而中小银行的特殊性,如区域性、资本资产额小、组织层级少等使得它们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具有大银行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减少违约风险,从而改变了解释信贷配给的贷款者的预期收益与承诺的贷款利率的函数,进而缓解了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7.
我国处于社会处以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一个成长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信贷配给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之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针对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设计,提高信息生成能力;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9):4-5
目前,占据我国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仍是以银行为核心的信贷体系,推进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发展科技信贷。本文基于SWOT方法对镇江市科技信贷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利用区域经济政策促进镇江市科技信贷的发展,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0.
农户信贷配给及其福利损失——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3~2009年我国10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估计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对农户家庭净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64.5%的农户受到信贷配给,其中54.0%的农户受到完全配给,10.5%的农户受到部分配给;信贷配给使农户家庭净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减少18.5%和20.8%。  相似文献   

11.
贾林  吕海霞 《价值工程》2005,24(9):126-128
银行信贷配给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我国转轨经济和金融的形势下更为突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研究了在产权不合理和不明晰下信贷配给的形成,分别从银行内与银行与企业的委托代理方面寻找了原因。并对信贷配给的产权交易市场做了均衡分析,然后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一直受到信贷配给的制约,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此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囚徒困境"模型和博弈树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和银行间以及银行和企业间博弈双方的自利行为,阐述了信贷配给是如何形成的。并从中小企业、金融组织、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化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磨.政府必缅推动仓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抵押权人主要有担保中介和金融机构两类。本文以宁夏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农户为样本,考察不同抵押权人对农户抵押贷款是否配给、多大程度配给两步决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因素差异。结果表明:(1)“是否信贷配给”在两类抵押权人信贷配给决策中都起着主导作用;(2)两类抵押权人虽然都排斥有过融资约束经历及规模经营农户,但是又有各自偏好;(3)同一影响因素在两类抵押权人信贷配给决策中都存在着不同权重,甚至影响方向也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信贷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家庭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户主的年龄和农户家庭自有的土地面积对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程度分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因此,农村金融体制的未来改革需要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信贷配给视角下来研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理论基础,首先引入信贷配给理论,然后分析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系,最后建立信贷配给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基础的考察维度。  相似文献   

17.
孙小丽 《企业经济》2006,(6):129-131
我国信贷市场存在非理性的经济与金融结构不对称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双重信贷配给行为是造成这种不对称的重要制度性根源。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引入制度因素对银行借贷微观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内生性金融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介入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于信贷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就必须在减少政府行政介入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企业内部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19.
王征 《西部财会》2014,(3):49-52
信贷配给是商业银行时常采用的一种贷款手段,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于信贷配给所做的解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国目前的信贷配给是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同时起作用的“双重信贷配给”.信贷配给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解决我国目前信贷配给问题的出路在于更快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发展代表着我国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相关部门需要对新能源产业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投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能源产业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供给的主体,需要不断提高对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支持效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下资本市场的供给和扶持,从而有效深化新能源与金融创新的双方面需求,争取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