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暑易节,春华秋实.弹指一挥间,《中国城市金融》已创刊十五周年,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作为沟通工商银行40多万员工和广大读者以及众多作者、编者的桥梁,传播经济金融信息的载体,《中国城市金融》为探索、研讨中国金融理论和实践,推动工商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此纪念《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周年之际,谨致以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金融》从诞生至今,伴随工商银行改革和发展历经十五年风风雨雨.在这十五年中,《中国城市金融》紧扣时代脉搏,及时传递金融政策,密切全行交流,充分展现我行改革和发展的辉煌业绩,从最初的行内杂志成长为工行人乃至金融、经济领域人士非常热爱的一本好杂志,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取得的进步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金融》是一份高校金融学教师、金融学者们公认的反映和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有影响的重要刊物.值此《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我谨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愿,祝《中国城市金融》杂志在过去优秀业绩的基础上越办越红火,特色越来越鲜明,影响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中国城市金融》创刊15周年了.15年相识,15年相伴,翻着一期期《中国城市金融》,看着一篇篇可圈可点的文章,我不禁浮想联翩.15年的历程,使《中国城市金融》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刊物;15年的岁月,使我从《中国城市金融》的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细想起来,我与这刊物有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任重道远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中国城市金融》已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春华秋实,如今的《中国城市金融》已是硕果累累.15年的辛勤耕耘,它已变得更加成熟;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将永葆青春.值此纪念《中国城市金融》创刊15周年之际,作为一名编委,我谨向为《中国城市金融》的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编委、编辑致以衷心的祝贺!祝《中国城市金融》继往开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商银行的逐步成长和发展壮大,《中国城市金融》也迎来了她的15岁生辰.《中国城市金融》走过的这15年,正是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15年,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15年.15年来,在总行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城市金融》紧紧围绕中央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和全行的中心工作任务,传达精神,探索工作,交流经验,反映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指导和舆论宣传作用,为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辛勤办创十五年 再接再厉服务金融信息化——祝贺《中国金融电脑》创刊十五周年@张衢$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电脑》编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金融》对我而言,蕴涵了太多的情愫在其中.称她为我的良师益友、榜样和楷模,既不夸张也不过分.她的确承载了我从一个普普通通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到今天一名成功的金融专业期刊编辑工作者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编者题记:新的一年,《中国城市金融》特为记者津津开辟了这个《津津问道》栏目,让他天南地北地访精英、寻真经。这次,津津访问的嘉宾是朱国辉——《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第3期《从所主任到客座教授》一文介绍过的工商银行辽宁省本溪市解放路支行行长,向他讨教营销之道。津津:嗨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中国城市金融》创刊时,我参加银行工作不久,在一个乡镇的工商银行办事处担任信贷员.工作之余,我喜欢为报刊电台写些稿件.当时我们能看到的专业报刊非常少.当我拿到油墨未干的《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号时,高兴劲就别提了,当天就把杂志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完.从此以后,我始终把这份杂志当作自己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提高写作能力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我应约为《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周年写些文字.五周年、十周年时,我也曾为她写过一些文字.不过前两次是作为她的"主笔"来写的,而今是作为她的读者来写的.时过境迁,情况不同,自然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2.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金融专业大学生 ,我对《中国金融》情有独钟。记得 1 979年《中国金融》刚复刊 ,班上订的《中国金融》一到 ,我便成为第一个读者 ,同学们也是争相传阅 ,并认真做笔记 ,俟到毕业 ,我们几个爱到图书馆的学生做笔记用的资料卡片已有厚厚的几本了。大学毕业后 ,我先后在人民银行地、市级行和工商银行两个二级分行从事和主管调研信息、综合报道工作 ,我与《中国金融》的情缘则与日俱增。不论工作多忙 ,只要《中国金融》一到 ,我立即把主要篇目的文章标题扫视一遍。我常常晚下班、早上班 ,为的是仔细阅读《中国金融》等刊物…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中国城市金融》是在14年前,当时由于觉得她高不可攀,也就不太在意她.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10年前,在湖南省分行办公室召开的一次全省地市分行办公室主任会议上,当时的省分行行长说:"办公室主任应该要多看书看报,尤其要看《中国城市金融》和《金融时报》."  相似文献   

14.
徐培英 《金融博览》2005,(12):20-20
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简称《报告》).《报告》由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评价、50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排名以及对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的评析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主办的《中国城市金融》杂志创刊15周年.15年来,《中国城市金融》在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反映和评析金融运行态势,交流和介绍城市金融工作经验、金融知识,借鉴和传播国内外金融理论、金融创新、金融文化等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佳绩,在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舆论作用,为营造金融改革开放的良好舆论环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年来,主旨鲜明,兼收理论实践,并蓄百家之长.其理论探讨,集思广益,含英咀华,阐幽发微;其经验介绍,紧贴实际,通俗流畅,拾遗补阙,为推动我行改革发展,展示员工精神风貌,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和推动作用,影响既深且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金融》是金融领域一份很有特色的刊物,创刊15年来,在宣传党和国家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人民银行、工商银行总行工作重大决策、举措,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态势,传播国内外经济、金融新知识及金融创新,探索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思路,交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工商企业资金管理经验,传播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此佳庆之时,我代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13000名员工对《中国城市金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书桌上 ,有一套杂志“读不旧”。时间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 ,读后的收获也不同 ,给人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这套杂志就是《中国金融》。从参加工作到现在 ,我珍藏的三十多期《中国金融》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桌一角 ,闲暇时细读细品 ,需要时信手拈来。在我看来 ,每一期《中国金融》都有新的内容 ,值得我们去研读。初识《中国金融》是在 1998年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见习临柜业务。年轻气盛的我简单地认为自己学的是会计专业 ,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出纳人员还不是小菜一碟 ?但事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当时基层农发行成立不久 …  相似文献   

19.
刊庆寄语     
15年前,我国第一份探讨城市金融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刊物--《中国城市金融》诞生了.弹指一挥间,神州换新颜.在这15年中,《中国城市金融》与工商银行风雨同舟,与金融科研教学比翼齐飞,与一线员工鱼水难分.《中国城市金融》创刊15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紧密围绕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集中指导工商银行的中心工作,组织交流经验体会,鼓励理论探索和深层次的思考,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同业的成功经验,及时反映一线工作动态和员工心声.  相似文献   

20.
十余年来,我和《中国城市金融》编辑部有过三次幸会,她使我的印记一步步加深,以至于每次看到新一期的《中国城市金融》出版发行,都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促使我认真地去阅读她,欣赏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