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尼日利亚欧洲分公司Viva甲醇有限公司已选定UOP/Hydro甲醇制烯烃(MTO)和Total石化/UOP烯烃裂解工艺技术生产轻质烯烃,生产能力为1300kt/a乙烯和丙烯。这些由天然气产生的甲醇获得的轻质烯烃将用于生产高价值的聚乙烯和聚丙烯。据Viva甲醇有限公司介绍,这套装置甲醇日产量为10kt,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也是将烯烃裂解技术与MTO工艺一体化的首套工业规模装置。  相似文献   

2.
中原石化建设60kt/a催化裂解制丙烯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中原石化60kt/a催化裂化制丙烯项目开工建设。为充分利用2-丁烯资源,搞好C4资源优化,中原石化采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建设一套60kt/a 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装置。该项目充分利用乙烯装置副产的C4资源,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一直以来都在我国工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燃烧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煤炭进行其他物质的提取和冶炼,煤炭经过特殊的工艺流程和处理可以做成其他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乙烯、丙烯等烯烃材料。本文研究的是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煤制烯烃工艺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给我国的化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技术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存在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将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煤制烯烃工艺的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1)ABBLumus公司的OCT技术。ABBLummus公司的OCT技术将乙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近100%,将丁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为97%,丁烯总转化率为85%~92%(丁烯进料中正丁烯质量分数为50%~95%)。进料中的乙烯和丁烯可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各种炼油厂的生产过程,浓度也可不相同,丁烯也可来自乙烯二聚装置。OCT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是载于硅藻土上的W03和MgO。催化剂可连续再生,催化剂结焦采用氮气加空气清焦。原料中的1~丁烯在MgO作用下异构化为2-丁烯,然后与乙烯由W03歧化生成丙烯。在乙烯塔内分离出未反应的乙烯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丙烯可以在丙烯塔内分离得到,因在反应中无丙烷生成,无须进一步提纯即可得到聚合级丙烯。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重油催化裂解(DCC)装置产品低碳烯烃(丙烯、异丁烯、正丁烯和干气中的乙烯等)的深加工技术路线及其产品的基本情况,并据此形成了几种组合工艺.对这些组合工艺进行经济评价和分析,推荐了重油DCC装置低碳烯烃的合适深加工路线,以期为以重质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甲醇制烯烃工艺是利用煤或者是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作为生产原料,来进行生产低碳烯烃的一种工艺技术,它是制作乙烯、丙烯的重要成分。现阶段甲醇制烯烃工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甲醇制烯烃工艺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废水处理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对于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世界烯烃工业生产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乙烯装置的规模趋向和技术经济指标,甲醇转化成烯烃技术以及增产丙烯技术。  相似文献   

8.
SK公司和韩国化工技术研究院(KBR)近日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催化烯烃(ACO)工艺,这是一种高效率的从石脑油中获得乙烯和丙烯的生产方法。与目前的石脑油裂解技术相比,ACO工艺采用了sK公司开发的专有工艺和催化剂体系,能使乙烯和丙烯的产率提高30%,乙烯对丙烯的比例接近于1,降低能耗约20%,并使初期投资减少约30%。sK公司和这家研究院将共同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KBR已经与SK公司就ACO工艺的开发、工业化、市场销售和技术转让达成了协议。预期在2009年SK建于韩国蔚山的一套烯烃装置上首次应用这种工艺。  相似文献   

9.
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常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量难以解决丙烯短缺问题,欧美一些大石油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增产丙烯的新工艺.按照丙烯为副产品的技术路线和丙烯为主产品的技术路线,介绍了多产丙烯的催化裂化、烯烃相互转化、丙烷脱氢、烯烃复分解及甲醇制烯烃等各工艺的最新进展,并对各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近期、中期、远期对我国增产丙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叙述国内外甲醇制乙烯、甲醇制丙烯技术和工业化进展。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之际,采取成熟的煤制烯烃技术生产丙、乙烯,减少原油进口,谋求石油供求平衡处于可控状态,减少外汇风险,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国化学品市场公司(CMAI)重烯烃和弹性体业务经理Steve Zinger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丙烯供应量将由2003年的5760万吨增至2010年的8030万吨,平均增速为5%/年。今后通过丙烷脱氢、易位反应、深度催化裂化(DCC)、重烯烃裂解、甲醇制丙烯(MTO)等专产丙烯工艺所产丙烯的份额将不断提高,传统的丙烯生产由“副产”逐渐向“联产”和“主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开工运行的煤制烯烃工业装置有6套,合计烯烃产能为267.5万吨/年,在建、拟建项目近50个。相对石油路线制烯烃,煤制烯烃在生产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更小。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合计供应缺口约为27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5%。煤制烯烃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随着煤制烯烃产能、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缺口不断缩小,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煤制烯烃将经受生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考验,投资者应理性分析盈利空间,充分评估投资风险,切忌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Eurochem技术公司计划在尼日利亚建设天然气-石化产品联合项目。该联合装置包括一套生产能力为2480kt/a的天然气制甲醇生产装置,产品甲醇将用作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进料,MTO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400kt/a乙烯和400kt/a丙烯,产品乙烯和丙烯再用于生产400kt/a高密度聚乙烯和400kt/a聚丙烯。  相似文献   

14.
为同时生产聚酯(PET)的两种基本原料对二甲苯和乙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研发了可同时用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对二甲苯和甲醇制烯烃反应的催化剂(CN101417236,2009年4月29日)。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化工管理》2022,(35):144-146
丙烯、乙烯等低碳烯烃属于化工产业重要原料,且随着产业的发展,烯烃需求量不断增加,烯烃分离工艺在此形势下得到长效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现阶段常见的煤化工烯烃分离工艺技术,并选取三种典型分离工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讨论煤化工烯烃分离工艺路线优化办法,旨在明确不同烯烃分离工艺差异,并通过路线条调整优化改进烯烃分离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香港益业投资集团公司总投资155亿元人民币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甲醇制烯烃(MTO)项目于近期正式签约。该项目包括煤制甲醇2400kt/a、甲醇制烯烃800kt/a。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MTO项目已经从合作意向进入实施阶段。陕西省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煤化工的良好条件。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进口油品可能达到240Mt。因此,采取多种渠道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煤化工,生产甲醇并生产乙烯和丙烯,拓宽烯烃来源,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李铁 《化工管理》2014,(33):170-172
阐述了以甲醇制烯烃混合碳四为原料的MTBE/丁烯-1生产技术在甲醇制烯烃项目上的应用情况,对装置投料试车以及生产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MTBE和丁烯-1产品合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的陆续投产,甲醇制烯烃产业已出现产能大幅增长的发展势头。与传统石脑油热裂解制烯烃生产工艺相比,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即取决于煤炭价格和甲醇成本。据测算,在目前价格下煤制烯烃路线聚烯烃产品成本约为石脑油路线的80%左右,成本构成与石脑油制烯烃不同,原料成本显著低于石脑油路线。  相似文献   

19.
甲苯甲醇烷基化生产PX联产低碳烯烃技术可实现在一种催化剂上高选择性生产PX和低碳烯烃(乙烯和丙烯)。文章对该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先进可靠,在芳烃联合装置中并联采用可达到增产对二甲苯、提高原料甲苯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效益的目的,而且产品方案灵活,环保安全,是未来最为经济、可行的对二甲苯生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国内2015年之前投产的丙烷脱氢项目能获得可观的利润,2015年之后丙烷脱氢能否盈利,关键在于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相对低廉的丙烷资源以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深加工.目前全球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97%下降至87%左右,而丙烷脱氢、烯烃歧化和甲醇制烯烃等以丙烯为目标产品的装置产能已从2001年的3%上升至目前的13%左右,其中来自丙烷脱氢(PDH)装置的丙烯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2%,成为全球丙烯的第三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