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赖波平 《老区建设》2009,(17):48-49
在江西省修水县渣津镇长仑村移民小区里,有一位被当地村民称为“移民好媳妇”的刘祥花。九年前,她丈夫英年早逝,家庭负债累累。面对苦难,她自立自强,靠坚韧、执着,肩负起家庭重担。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家。去年,刘祥花被评为首届五矿杯“感动修水十大青年”。  相似文献   

2.
因为一个女犯人的痛苦衰求,让她从此走上了收留重刑囚犯子女的道路。10年的时间,她创办的儿童村从一家发展到四家。有人骂她是好坏不分的罪人,有人却亲切地称她为“妈妈”……  相似文献   

3.
姑婆     
姑婆的病在春节期间更重了。看到她那孱弱的身体,触及她那散乱的目光,大家都知道,八十四岁的姑婆已经执意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了。姑婆说,我要回家。她的家在那个叫古宾的壮族小村里。 姑婆命苦。当她还是个风姿绰约的小姑娘时,她嫁了一个好门第。然而这个好门第好景不长,她出嫁不久,这个让人眼热的家被称为“地主之家”,姑婆的丈夫成了地主,姑婆也成了地主婆。她丈夫死后,这个家庭的那些“遗产”全部由她继承。目不识丁的姑婆成了专政的对象。姑婆至今还不明白,她大半生的苦,是源于本来离她很遥远的地方,是源于她永远都弄不明白…  相似文献   

4.
“国宾体检”迈向纳斯达克 认识周雅芳已经好多年了,尽管这一年来我们见面不多,但她的热情、率真以及漂亮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女人,是一个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实业家,更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和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象征和力量源泉。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在西方文明中,“和谐”的理念同样源远流长,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6.
她曾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为了对奶奶的一个承诺,不顾众人阻拦建起了滨州市第一家民营敬老院。转眼间,风风雨雨13年。前前后后有1000多位老人亲切地叫过地“闺女”;她亲手为300多位老人洗澡、穿衣、化妆、送终,“替天下人行孝”;还有心怀感激的老人子女,向她下跪以谢“大恩”…… “我活得很踏实,看到老人开心地生活,我就很欣慰。”滨州市颐寿苑老年公寓主任鄂桂珍,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总结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带着千年历史的沧桑、迈着时代骄健的步伐,以金龙腾飞之势跨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花语神韵、万物激新,龙年的春天显得分外妖绕。因为她连接分两个世纪交替的时光焦点、洋溢着千禧之年的喜庆。更重要的,她是中华民族从成熟走向辉煌、走向高科技信;③时代的里程碑。改革开放的20年,是我们国家长足发展的20年。从第一台“28”走进“先富起来”的单位和家庭,到如今以“奔腾Ⅲ”为主流的高配置计算机,在全国各行各业及普通家庭的广泛应用,一下子就把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产业送上了高速运转的轨道。仅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让中华民族受全世界尊敬,不只是因为富裕,更是因为中华民族良好的全民素质。去年年底,央视曾经有过一个“你幸福吗?”的街头采访,收集来的答案千姿百态,回味悠长。两会期间,央视又在做“你的梦想是什么?”的街头采访系列,这也是中华民族强国之梦的“百姓版”。只有人人心中都有梦想,我们才可以去实现一个更大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9.
老师有偿家教该管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宝 《开放潮》2004,(2):50-50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诉说了她的一件烦心事。她的小孩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原则,她的孩子很顺利地入读了她家附近的一所市重点小学。这本来是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但她现在却有点烦恼。原因是,原来该校一个年段有8~9个班,每班有60~70个人,2003年福州市执行“禁择令”后,现在一个年段只有5~6个班,每班只有30~40个人。以前招收那么多“择校生”,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美国方言学会曾经攀行过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结果出人意料:“她”以绝对优势战胜“科学”等候选字,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也许忘记了,“她”,曾经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she)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更是不过百年历史。直到1917年,现代诗人刘半农才创造了新字“她”.使“她”字广泛启用和流传,并得以正式编入汉语字典之中。“她”字入选“世纪之字”,似乎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著名学者许嘉璐接受了媒体的集中专访,特别介绍了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期待,并提出了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的难点及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巴渝文化是巴渝地方文献的灵魂,巴渝地方文献是巴渝文化的载体,巴渝文化通过巴渝地方文献传承、交流、提升.文献是否齐全决定着文化提炼的依据是否充分,文献质量决定着文化层次.巴渝文化建设是以文献工作为基础的,巴渝文献发展战略对于提升巴渝文化的品格、丰富创新华夏文化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实施巴渝文献发展战略,应建立健全组织系统,科学规划战略蓝图,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沈丹 《改革与开放》2011,(2):192-19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作用出发,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正勇  赵子文 《改革与战略》2011,27(2):58-59,84
文章认为,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企业品牌竞争力来体现;国家文化影响力和国家商业品牌的形成,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文章提出当前中国企业需要从转变经营观念、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研究顾客心理、建设企业文化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8月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文博会以“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主题,共设3600个展位、2800余家参展商、主会场内外70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场面宏大。台湾顶级工艺、香港特色旅游产品的登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扶植新兴艺术的101国际华人艺术特馆的亮相,朝鲜、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等多国文化的倾力加盟,更让文博会成为多方“文化船舶”集聚的“港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各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国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广东开展"文化大省"的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加入WTO、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等6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区域文化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吴源 《特区经济》2014,(12):147-150
文化创意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载体,集生产、交易、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近年来,广州文化创意园发展迅速,规模效应明显。将文化创意园视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一方面,可以丰富广州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另一方面,可以为创意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对于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底蕴、建设创意之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22日至3月3日,应韩国韩中文化协会全罗北道支部以及日本日中经济交流协会和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的盛情邀请,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建军率山东省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出访日韩。在日韩各友好团体的鼎力相助下,代表团成功举办了两场“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拜会并采访了日韩多个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与当地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良好的互动交流,达成了多项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19.
毕明建  郭健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8-33
利用2001—2021年山东省16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影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山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文旅融合发展质量对产业兴旺的正向影响最明显,对生态宜居的影响相对较小;2012—2021年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2001—2011年;沿海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内陆城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14-116
文化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文章从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入手,在分析古徽州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初步构想,指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徽文化旅游圈是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