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危机出发,探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具体可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各地民族文化旅游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试图对新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做分析,着重析述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对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针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3.
傅欣 《价值工程》2011,30(24):97-98
由于台江县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州内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受各类资源分布特点的制约,工业发展不顺,农业比重较高。十余年来,台江县主动从自身资源特色的比较优势出发,努力探索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有成绩也有困惑。"十二五"期间,如何更好地将台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乃至成为台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宗教旅游古已有之,且至今仍在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席位。然而,宗教旅游的发展无论如何离不开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可以说,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宗教旅游的发展进程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宗教旅游,一要重视开发和重现宗教文化资源;二要为宗教旅游发展找出切实可行之路。本文在对丹东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丹东宗教旅游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意在通过探讨能够对丹东的宗教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学习、感受所形成的理解、感悟以及精神的升华。庐山具有丰富的别墅旅游资源,别墅群是庐山旅游文化的集中体现,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别墅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缺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发庐山别墅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和独具特色的品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云南旅游发展战略的关键,文中就其保护性开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蕴含丰厚价值。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时,需充分保护其文化生态,这也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坚持生态旅游观念,不但要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生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国内外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国外更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与景观研究、文化与旅游市场研究、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化与旅游理论、方法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旅游的发展研究等方面;而国内从民族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协调、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等方面,对已有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就今后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产权困境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热点。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少数民族群体,却处在旅游收益分配的边缘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归属不清。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产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民族旅游开发中产权缺失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对策,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俗风情是我国的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的开发、发展在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促进和繁荣的同时,也给旅游地的风情民俗等人文资源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如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地民俗风情旅游的冲击等.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多种形式,在分析民族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思路,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俗旅游是云南省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资源,其合理开发与保护不仅是对云南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入手,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可持续开发的思想,提出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唐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了唐山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从“深挖内涵、准确开发定位,制定规划、实现部门联动,完善地接、提高科技含量,加大营销、培育特色品牌”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唐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遗产数字化角度分析总结国内外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展示、开发方面的应用现状,为AR技术在国内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调研方法对国内外AR技术在文化旅游方面的相关文献以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国内外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AR技术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展示以及开发的相关原则,包括数字化保护方面:真实呈现文物信息;数字化展示方面:宏微观展示文物细节、场景沉浸式文化趣味互动;数字化开发方面:精准呈现文化内涵、趣味时尚文创语义、清晰独特IP品牌。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一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黄娟  胡湘闽 《企业研究》2011,(12):177-178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桂林市的历史文化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列出了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旅游资源种类多样等;发现了桂林市文化旅游资源存在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环境不佳、缺乏宣传、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科技支撑创新历史文化旅游、大力宣传历史文化旅游、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旅游资源的方法,以此优化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以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旅游景区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异质性活文化资源战略对旅游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物和情境综合体的民族活文化资源,是具有异质性的资源;只有打造这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才能够获取旅游经济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在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异质性资源自身的特点,只有民族文化资源保持原有的特色,保持其活力和生机,才可能具备可持续的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战略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民俗旅游发展的内容中,民族旅游作为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形式,不仅在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较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景宁“畲乡之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为景区的建设提出了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程欣  闫坤 《价值工程》2007,26(10):19-21
遵循文化遗址类旅游资源的适度保护开发的原则,结合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周边开发项目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文物保护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