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知识管理对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知识难以管理,探讨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机制、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属性、显性知识的隐性根源、隐性知识的重要性、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与管理机制等.图书馆管理实践表明,强化激励机制对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知识和知识转移活动嵌入在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网络的约束。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的关系要素、结构要素和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社会网络中,强联结有利于群体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弱联结作为信息桥,有知识获取优势,能扩大隐性知识转移范围;结构洞则控制着两端的隐性知识转移;社会资本通过促进人与人的频繁交流,形成非正式组织,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明确了这些关系,企业和个人就可以通过改善网络关系和结构,解决隐性知识转移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明了汽车技术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研究现状,讨论了汽车技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和机制,并阐释了该研究对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论与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隐性知识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探讨建筑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及其共享的特有障碍,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实施的知识管理实际上只是初级阶段的信息管理.继而提出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与企业文化模型,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提出建筑企业隐性知识竞争战略为短期内的博弈模型与长期内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战略.得出结论:隐性知识管理实为人本管理,其根本途径是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同时兼顾博弈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复杂性管理及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快速成长使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复杂性管理成为成长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性管理问题及管理障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学习是提高企业知识存量及其运用知识能力,进而提高其复杂性管理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解决复杂性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着重分析了组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认为中小企业跨越管理障碍并获得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企业知识显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情报价值愈来愈凸显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除了可以在需要时成为情报的显性知识,人类还拥有大量有待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有助于扩大情报学的知识基础,推动情报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步。文章基于易用性原理的五大指标和穆尔斯定律,以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进行实证研究。对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在效果、效率、愉悦度、易学、容错性等5项指标上应用易用性原理,并采取多举措应对穆尔斯定律结果的发生,从而持续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良性转化,并对现实应用(以网络共享知识管理为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以其巨大的历史力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生活方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体,处于知识经济挑战的最前沿,能否了解知识经济的特点、内涵,把握知识管理的方法,正确做好知识管理,有效提高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科学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运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一、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寻找新途径,知识从形式上看可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员工的创…  相似文献   

8.
学生个体和群体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隐性知识,营造民主、宽松、进取的学习氛围,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设有效情境,鼓励对话交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指导学生管理个人和集体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来研究产学研合作,以高技术创业行业为例,通过个体、团队、企业层面之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来研究高技术创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和发展。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技术创业行业中的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机制,二是隐性知识外在化显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三是显性知识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四是显性知识内在化隐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通过以上四个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探讨高技术创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过程,期望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玲  韦茜 《改革与战略》2007,23(8):129-131
本文分析隐性知识在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深入地论述企业怎样开发、共享和管理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在其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基本形式.其中隐性知识对于管理咨询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管理咨询公司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知识作为一项创造性知识活动,它的产生同样依赖于高效的沟通。文章针对隐性知识两类载体的划分,提出了隐性知识直接交流的五种传播方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播障碍和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在一个企业以职能关系为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隐性知识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13.
推动不同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是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实现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定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的科学内涵,分析隐性知识耦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微分动力学方法构建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研究模型解析解的渐进性;最后,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营造隐性知识耦合创新环境和建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促进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丽华  陈荔 《科技和产业》2017,17(5):117-120
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改进和企业的创新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对知识链及平衡计分卡(BSC)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链过程节点出发,改进平衡计分卡的维度设计,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和知识链的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学者对于内隐知识概念的理解,然后介绍了目前有关内隐知识的结构维度和不同分类方法,接着对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内隐知识测量研究方法——开发内隐知识量表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进行了着重介绍,分析了各自的测量程序,并且还对开发量表中的构建因果图示的过程、Self-Q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技术以及模糊综合评判中设立评价指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介绍完这些方法之后,文章对目前有关内隐知识的测量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从而为今后有关内隐知识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本.以SECI转化模型为依据,整合GD电网调度中心的各类知识,分析调度中心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的一般过程,构建SECI与知识闭环融合模式,考察知识在个人与调度中心内部循环转化的运行机制,为电网企业进一步开展知识管理系统创新研究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旨在探讨促进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的途径以及措施。基于隐性知识的形成和特性,文章分析了隐性知识识别与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不同阶段、形态的隐性知识的挖掘、获取、转移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产生、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金花  杨陈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4-108
IT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隐性知识转化效率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IT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效率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隐性知识吸收转化效率的影响接近于S型增长趋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隐性知识转化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9.
刘忠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12):47-49
文章认为,战略定位分为顾客导向和公司企业家精神导向,不同的战略定位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吸收会产生不同影响,获取知识、开发新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包合作中,顾客导向的中国企业获取的主要是显性知识,而过强的顾客导向会抑制隐性知识吸收。与顾客导向不同,具备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通过外包合作努力获取未来需要的所有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