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明 《西部论丛》2009,(3):55-56
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中国近年来在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多。不巧的是,现在又赶上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陆燕 《中国经贸》2011,(11):18-2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通过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得到充分显现,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起到了引擎作用。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方面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3.
白明 《西部论丛》2010,(7):56-58
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般来说,老百姓过小日子讲的是先吃饱.再吃好.而国家的大日子更要这么过。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世界贸易组织披露,中国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的出口额已占全球9.6%。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全球经济贸易大国,也是集装箱运输大国。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这种影响很快传递到全球集装箱运输业,全球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港航业因此进入“严冬”。因为与美国贸易关系紧密,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更加敏感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根据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海事局、美洲港口联合会提供的2008年美国集装箱运输统计数据,试分析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状况,并特别关注了与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WTO与世界贸易自由化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TT对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取代GATT而成立一年多的WTO,为坚持全球贸易秩序化和法制化轨道上运行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的考验,如非关税壁垒、大国称霸、区域贸易与全球贸易关系、保护民族工业与自由贸易关系等问题有待解决。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由贸易的必然性和WTO能力的局限性。并能客观地看待中国加入WTO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明 《中国经贸》2011,(5):62-63
10年前在多哈,中国入世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贸易大国称号。10年后,贸易大国的地位又将中国送上了达沃斯论坛的最显眼之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最终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负责”。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非常迅速。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的出口,认为中国出口创造了增长奇迹。与出口相比,中国进口的增长相对缓慢,特别是在中国出口增长获得突破的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国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对停滞。1999年,在入世谈判突破效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进口又增长了39.9%,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增量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贸易中的进口大国。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认识中国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把握中国进口未来的走势。本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资料,探讨1980年以来全球进口国别格局变化的情况和中国的表现,并结合中国进口的构成和流向,探讨中国的进口虽然在增长方面创造了奇迹,但却不为外界关注的原因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取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1%。中国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居世界第四位;进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中国大陆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内地在全球贸易排位中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迅速攀升。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是60%,而2004年达到了70%。  相似文献   

11.
祁春节  赵玉 《特区经济》2006,(1):148-149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宣告结束,纺织品国际贸易将进入自由化时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摩擦,本文将对中国与欧盟最近在纺织品贸易方面产生的贸易摩擦进行博弈分析。文中还研究了取消出口关税对中国福利的影响,并讨论了中国在博弈中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楠 《魅力中国》2010,(6):362-363
在大致了解西欧金融史发展的脉络后,面对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这一问题,可以基于一个基本框架——大国崛起过程中对金融发展的作用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家的反作用,通过对四个重要因素——贸易、黄金、货币、战争及四个因素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阐述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的相互关系,并且在总结一系列历史史实及经验后,分析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的全球背景之下,中国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楠 《魅力中国》2010,(26):324-325
在大致了解西欧金融史发展的脉络后,面对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这一问题,可以基于一个基本框架——大国崛起过程中对金融发展的作用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家的反作用,通过对四个重要因素——贸易、黄金、货币、战争及四个因素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阐述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的相互关系,并且在总结一系列历史史实及经验后,分析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的全球背景之下,中国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通过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得到充分显现,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起到了引擎作用。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大而不强"还是"大而且强"?对于一国贸易国类型的判别,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GPNS)来构建贸易强国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得出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即贸易效益因子、贸易环境因子以及贸易结构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是: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处于第三阶梯,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从贸易效益、贸易结构、贸易环境方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赶上了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重组的浪潮。欧美发达国家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我国紧紧抓住这一全球化分工的机遇,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迅速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日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出口基地,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靠庞大的出口制造出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国也由此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2013,(3):75-75
中国社科院于2012年年底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大国之间贸易争端明显上升。报告预测,2013年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制约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的贸易争端不断,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其冲突既有结构的矛盾,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全球经济处于发展危机中,两国贸易是否正常化,这不仅关系两国关系能否正常发展,也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贸易大国,出口贸易规模近年来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并由此引发了与他国的贸易逆差和相应的贸易摩擦。2013年,OECD和WTO共同推出了利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为测算全球和各国贸易提供了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视角。文章在分析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突出优点的基础上,利用增加值贸易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差额等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展开分析,揭示我国出口贸易的真实水平和状况。  相似文献   

20.
李天娇 《辽宁经济》2014,(12):38-3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大国,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我国作为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以及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