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银成功参与重组北京证券,这是外资首度获准直接入股中国的证券公司,标志着监管层试图通过引入外资,以市场化重组“问题券商”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外资将要全面登场淘金中国证券行业  相似文献   

2.
一、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引资利好政策的影响下,外资开始介入我国证券市场。1995年的外资并购北旅股份案,成为第一起外资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但是,国家出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国务院办公厅1995年转发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入股转让给外商请示的通知》,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此后的6年,外资并购陷入低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石化增发28亿 A 股的开始,国内的境外上市公司回国筹资已成为现实。于是有关专家建议,内地可以参照 ADR(美国预托证券)的形式,尽早推出中国预托证券(CDR)这一新型的证券品种,让外资公司发行CDR。证监会也公开表示可以以 CDR的形式向外资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国内上市的大门即将打开。面对呼之欲出的 CDR,市场各方是否准备就绪了呢?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伴随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政府关于入世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中国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尤其是银行、保险、证券等高度垄断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开大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1-31
一直低调的中国制造业在2006年成为高景气行业,可是当中国人回过神来才发现,很多行业重要企业和核心技术已经被外资纳入囊中。但因政府紧急提高外资并购行为准入门槛,使外资并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同时国内钢铁业的内部重组也在加剧,使2007年注定将成为国内钢铁行业并购整合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6.
[国内]资讯     
《中国经贸》2013,(17):82-85
中国没有出现外资集中撤离迹象 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主动集中撤离的迹象。首先,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仍在增加。其次,FDI撤资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上半年.FDI撤资购汇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再次,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汇出变化平稳。在国内外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中国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7.
外资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属无稽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魁 《新财经》2007,(5):33-33
对外资搞关门主义,以民族主义的外衣采取排斥政策,并不会使国家经济更安全中国企业正在出现双向并购重组现象,一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重组其他国家的企业,另一个是国内企业被外资并购重组。对前者,许多人欢欣鼓舞,似乎越多越痛快。而对后者,更多的声音似乎认为,外资正在危害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资本市场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国金融开放重心转向了证券领域,全球性的投资机会正向中国转移,外资急需进入国内A股市场,未来开放的路径选择包括证券机构合资提速、国内市场准入加快、金融衍生品和创新业务开放可望先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潘成林 《特区经济》2008,(12):112-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已成为外国对华最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而我国上市公司是外资并购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证券法律规制的缺陷,并对于其完善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通过QIH方式向外资开放资本市场之后,中国的证券公司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前夜 之中。在未来,中国证券公司是否依然具有实力活跃于中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前 是至关重要。而考察中国整体的证券行业,可能存在多种方法,但真实的研究实力,无疑是中 国证券行业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1.
拉开了上市金融机构外资并购序幕的深发展和美国新桥的合作,虽然刚刚“搁浅”,但是民生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股权交易却即将尘埃落定;由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CLSA)共同组建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华欧国际证券公司早在去年12月19日就获准成立;欧洲金融巨头荷兰ING持有30%的招商安泰推出首只基金产品一招商安泰系列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也使人们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焦点     
《上海国资》2007,(2):10-11
金融 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人民币持续升值,证券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发布,股市分流居民储蓄,产业 国家发力煤业重组,中国车市全球第二,2006年钢铁产量座次排定,  相似文献   

13.
从1981年7月我国政府开始批准外资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以来,到目前外资商业银行在华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达184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监管部门已批准37家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广州和青岛的外资商业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批准5家外资商业银行分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近一半的外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对各类客户的全面外汇业务.  相似文献   

14.
历时16个月的广东发展银行的股权重组终于迎来结局,花旗银行牵头的投资团终于为广东省政府认可,获得重组后的控股权.在引入了中国人寿、国家电网等国内投资者以后,花旗集团在重组后的广发行的持股比例为20%,外资持股比例为24.74%,均在银监会对外资在银行中的政策限制之内.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争取外资,中国面临竞争美林证券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印度将继中国之后,成为另一个最受外国投资者欢迎的国家。就短期来说,中印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因而使中国在争取外国资金及市场方面受到压力。就长远来看,由于两国都拥有足够的资源,此竞争将会为两国带来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总量和结构上考查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外国证券投资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外国证券投资以及外债等其他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外资在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明显区别,中国主要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主要是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国证券投资,补充本国资金不足,增加本国的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一、2005年外资基本情况 1、今年外资的特点(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略有下降,但第4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大。2005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001家,同比增长0.7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3.25亿美元,同比下降0.5%(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外资参与条件下的资产重组与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资参与后,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并购步伐进一步加快,本文总结了外资参与资产重组并购基本情况的基础,分析了对外资参与重组并购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CDR"即中国预托证券(China-Depositary-Receipt),是非中国内地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集资的一种方式,投资者购买CDR就相当于购买国外公司的股票.这是因为,按照中国的<公司法>规定,只有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企业才能在内地上市,境外公司和红筹公司一律以外资身份营运.受此法律限制,香港红筹上市公司纵然是超级航母,也无法在内地上市集资,因此,才有了按美国预托证券(ADR)模式推出的中国预托证券(CDR)构想.  相似文献   

20.
广东发展银行重组令“花旗”再次“飘扬”,这或多或少是外资更积极参与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信号”。国际投行逐鹿广东发展银行的硝烟虽已散尽,但意义尤为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