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太莲 《生产力研究》1998,(4):21-22,3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进行这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必须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正确认识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相联系的几个关系问题,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史问题的研究贾小玫没有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没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拟从中国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就如何搞好中国经济史问题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本质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上位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上位学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旨归、研究对象、研究主线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厘清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已经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进一步深刻地全面地阐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我们党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这就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上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构造生产要素配置与生产关系配置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这种机制,既能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尝试,开了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总设计师。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成功地解决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翟涵 《经济视角》2013,(12):80-81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依法治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并尝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进程中依法治国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孟昭元 《经济纵横》1994,(12):13-16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两个问题孟昭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有一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它应该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经济学,是一部中国的致富论。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1979年3月,邓小平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自从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张上,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本质区别.认清二者的本质区别,对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其贡献主要在于:率先提出并确立了我国要走一条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是建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改革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石。这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领导基础和组织保证。但是,目前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水平和认识水平等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因此需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使其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阶段党中央针对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影响稳定的发展形势,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我们司法机关服务和保障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义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法院要通过职能发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其中诉讼调解工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式开始的。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探索,则比这要早得多。毛泽东,就是最早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伟大先驱者。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艰辛探索,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些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昊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45-24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是使广大师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以各种方式让广大师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和重大作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凝聚广大师生的人心,并为之提供不竭的奋斗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从时间上讲,初级阶级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的准确判断;而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空间特色,从质的方面讲,市场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从量的方面讲,多元化取向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明确的指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村体育事业来说则是其功能和价值充分展现的时机,而且实践证明:农村体育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行相结合的结晶。它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般本质物质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具体特殊性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高度原则性和具体灵活性的统一。根据近几年来社会上的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种种疑问,有必要阐明以下观点: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②马克思主义高样是现时代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③坚持马克思主义谅必然发展马克思主义;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马克思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童俊  庄绪策 《当代经济》2007,(8X):98-99
文章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为视角,初步探讨了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创新,从而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宽、深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弓建明 《江南论坛》2011,(11):50-5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多元,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