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全球R&D投资将呈现继续增长趋势,亚洲将引领全球R&D投资增长。本文以美国巴特尔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与R&D杂志(R&D Magazine)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球R&D投资预测》报告为基础,分析了2013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R&D投资情况,以期为中国R&D投入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与发展(R&D)经费总额、R&D经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人均R&D经费三个指标的变化为标准进行分析,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R&D经费水平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在分析中也把中国与主要国家的R&D经费水平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中国R&D经费水平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R&D经费的投入规模、投入结构出发,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灰色关联分析等对中美两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R&D经费投入规模和强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R&D经费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小于美国,R&D经费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R&D活动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导致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Griliches开创对R&D回报率的研究之后,对于R&D活动的研究就日益增多。R&D社会投资回报率一般是指从产业层面计算R&D投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R&D私人投资回报率则是从企业层面进行的研究。不同层次的R&D研究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现有实证研究大多忽略垄断定价,跨时期溢出等因素,使得R&D社会投资回报率与私人投资回报率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5.
汤娟 《科技和产业》2010,10(9):87-90,115
R&D绩效评价是企业R&D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平衡计分卡引入到R&D绩效评价活动中,重视R&D活动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影响,建立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地分析R&D部门的优势与不足,适时调整和修正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芬兰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R&D经费投入的特点,并通过与中国和美国对比,对我国R&D经费投入作出反思.认为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绝对值还很低,而且长期徘徊在低位.我们应该与发达国家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明确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而研究与发展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政府从事R&D活动有可能对企业的研发行为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目前政府R&D支出与企业R&D支出存在互补关系,政府R&D支出能够诱导企业R&D支出。但这种诱导效应随着政府R&D投入强度的提高而递减,这表明随着政府R&D投入强度的提高,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杨娟 《特区经济》2011,(2):43-44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2008年深圳市R&D投入和新产品产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R&D投入与新产品产出有高度的相关性,对R&D投入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R&D人员、R&D活动项目、R&D经费支出,研究指标对新产品产出的代表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提高新产品产出的关键是改善企业的R&D人员结构,提高R&D人员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来自《江苏省科技统计公报与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连云港市科技统计公报与市区和各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2006-2010年)和《连云港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十一五"期间连云港市R&D投资的平均年增长率较高,企业作为社会R&D投资的主体地位正得到逐步巩固,连云港市企业R&D投资强度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较弱,其中研发人力投入相对不足、R&D投资区域不平衡、小企业R&D投资力度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5—2008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结果发现:R&D资本和R&D人力对R&D产出都具有显著贡献,但其贡献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此外,市场势力与R&D效率具有倒U型特征,企业规模对R&D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国有产权比重却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芬兰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R&D经费投入的特点,并通过与中国和美国对比,对我国R&D经费投入作出反思。认为我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绝对值还很低,而且长期徘徊在低位。我们应该与发达国家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明确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企业R&D投入现状 企业的R&D能力基本上能体现一个国家的R&D能力.企业的R&D水平,又能体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企业把R&D视作企业的生命之源.在发达国家,企业早已是R&D经费来源和R&D经费执行的主体,企业还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业的主要部门,在这三个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有较大差距,这大大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1年期间披露了R&D支出的10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与R&D支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支出同现金持有改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会运用现金持有平滑其R&D投资,缓冲现金流的不稳定给R&D支出造成的冲击,满足R&D持续、稳定的投资需求;另外,R&D支出与公司总资产同现金持有改变量的乘积项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现金持有对R&D支出的平滑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部分地区科技投入与三次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07~2011年地区三次产业GDP、R&D经费和R&D人员投入等数据,分别测算出不同三次产业结构中R&D经费、R&D人员投入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科技投入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具有区域性差异,对样本中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较大地区,R&D人员投入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大于其他产业,反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小于第二、第三产业;不同产业结构地区,R&D经费投入对第三产业影响均最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非动态面板数据,对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将清洁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有效R&D投入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有效R&D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清洁能源消费结构在有效R&D投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直接效应为负,起到抑制作用.3.有效R&D投入和广义能源消费结构共同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行业的"技术高地",是R&D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本文以1995-2010年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14个子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在一个框架内同时研究本土内部和跨国途径下高技术产业的R&D溢出效应,对跨国途径的R&D溢出效应机制进一步分解并结合技术差距和行业集聚度两种行业影响因素,得到了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R&D溢出效应机理模型。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建立的SAR模型回归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的本土R&D溢出与跨国途径的R&D溢出呈现"替代关系",行业因素对四种机制下的跨国途径R&D溢出效应影响显著,并且不同分组内的行业在不同机制下R&D溢出效应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驱动经济增长模型,并进一步考察了R&D规模和R&D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R&D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基础研究支出占R&D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98—200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R&D规模和R&D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R&D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而言,基础研究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R&D支出而言,高等学校R&D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提高我国R&D支出的使用效率,同时调整R&D支出结构,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等学校的R&D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R&D能力基石上能体现一个国家的R&D能力。企业的R&D水平,体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国际许多著名的大企业把R&D视作企业的生命之源,在发达国家,企业早已是R&D经费来源和R&D经费执行的主体,企业还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业的主要部门,在这三个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有较大差距,这大大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经历了从早期阶段的合作R&D,向发展阶段独资R&D的转变.文章以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为视角,构建了跨国公司在华R&D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进行阐释.模型表明,早期阶段,基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R&D合作决定了双方R&D合作稳定的框架.发展阶段.中国对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因素,导致跨国公司谈判能力的增强、关键技术控制的加强以及超额收益的追逐,进而引起跨国公司在华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独资R&D机构.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R&D经费投入是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首选指标,长期以来已为世界各国和重要国际组织所普遍采用.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研发与创新意识的逐步加强,我国R&D经费的投入总额逐年增长,但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明显偏低.因此,研究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