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人民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休闲需求渐增长。据国际有关组织预测,2015年,世界将逐步进入休闲时代。今年4月,在杭州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杭州创建“东方休闲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杭州旅游、休闲重要空间的西湖,其令人注目的游船如何在软、硬件方面加速休闲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6,(24):16-17
杭州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召开,“休闲在杭州”成了一个叫得响亮的城市口号,如何将杭州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融入休闲产品的建设设计中,打造真正的“休闲之都”,是从政府、媒体及至普通百姓所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尹晓宁 《杭州研究》2007,(4):176-181
在人类休闲史上,休闲文化的产生使休闲摆脱了对工作从属地位,获得了独立发展,人们对休闲的认识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是人类休闲观的第一次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来人类的休闲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工作与休闲终将由对立、互补走向融合,休闲与工作将不再界限分明。这里提出的广义休闲针对的是以传统休闲行为为关注点的狭义休闲,而更关注“休闲感”,因此,广义休闲为纳工作于休闲之中提供了基础,其前提是人完成自我认知,其目的是使人在工作与休闲的融合中获得自我实现。当前,杭州提出将创业与休闲结合为一体,标志着杭州人正在跨入休闲观第二次提升的门槛,即由狭义休闲走向广义休闲。此时,让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广义休闲,对杭州人创业与休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杭州要建设现代休闲之都,传承宋都的民俗化是题中应有的重要方面。因为:第一、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与休闲化,正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特点。而民俗正是休闲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撇开当地的民风民俗,企望发展休闲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南宋建都杭州近一百五十年,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中原习俗融进当地传统民俗,形成非常丰厚且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南宋民俗化。这是建设现代休闲之都最可宝贵的化资源。第三、近年来杭州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显示出各类休闲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活跃元素。而休闲经济必须从生活入手,必须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获得既能丰富思想、陶冶情性,又能消除疲劳、休息养神的价值。许多休闲产业已经从开发民俗化中尝到甜头,值得总结经验,深化开发。  相似文献   

5.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其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东方休闲之都”的坚实基底。而人雅士的吟诵,中外游的赞叹,更使杭州魅力倍增,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进则退,面对消费日益增强的休闲需求,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杭州休闲资源,认清形势,拓展视野。真正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尤其应重视并加强对以下几类潜在休闲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杭州要打造成为“东方休闲之都”,这一定位十分符合杭州城市的秀丽的江南湖光山色与丰富的历史化和休闲化的特色,符合当前国际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及对东方特色休闲城市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权威经济部门推测:在今后15年至20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未来学家格雷厄姆·T.T默利托预测:2015年,休闲产业将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1/2份额。在我国,休闲消费的需求急剧膨胀,许多城市还将旅游业列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因此对于休闲消费的研究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杭州之所以能获准承办世界第一届休闲博览会,主要在于以西湖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所呈现的和谐气象——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基本协调,优于东方世界中的一般城市。但社会的和谐是动态的,永无止境;城市的休闲水平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休闲之都”。为此,一方面力求与国际接轨,同时须弘扬自身特点突显和谐主题,提升休闲档次。兹择其要,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9.
一杯茶的幸福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的喝茶休闲产业越来越兴盛,兴盛到似乎喜好不同喝茶氛围的人都可以在杭州找到自己的中意地  相似文献   

10.
尹胤 《中国集体经济》2008,(24):144-145
休闲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休闲经济的发展以物质经济为基础,并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10-20年中,休闲经济的地位将会日益凸显,休闲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1.
“体闲”是时代的必然,体闲旅游对一个城市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而言,打造“体闲之都”是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休闲旅游的理论,针对杭州的城市特点及现状,探讨了杭州发展休闲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三个层次提出杭州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06,(11):3-3
10月1日,成都又一精品旅游休闲胜地——文殊坊盛大开街,将原汁原味的老成都风情和现代美食共同呈现在成都市民及海内外游客眼前。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六大休闲旅游商业区”之一的文殊坊,是以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川西街院建筑为载体,充分体现老成都人文历史精髓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同时亮相的还有世界最大蜀绣开针仪式,蜀绣内容为一幅都市禅林图,长10米宽5.5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蜀绣。预计8个月完成,明年“五一”大假亮相。据悉,目前该蜀绣已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3.
休闲产业: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产业的兴起,不仅关乎产业自身的发展,更涉及到农村的全面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旅游业有机融合,为杭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杭州市的农村休闲产业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4.
休闲产业: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平 《改革与战略》2009,25(9):133-137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而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在当前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应当通过政策去强化引导,刺激内需,引导国内居民消费,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休闲产业对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并提出如何提高休闲产业及其休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深层次开发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黎明  王艳丽 《特区经济》2005,(12):145-146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开始实施,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被作为其中的一个特色旅游建设项目推出。按照梅家坞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规划,梅家坞旅游区分为一条景观大道——梅灵大道和若干个景观小区,形成梅家坞内4个山坞、1个渔村的一线多点的景点分布模式。景观小区包括乡村茶文化旅游中心(老村)、茶乡新农村休闲旅游区(新村)、小牙坞家庭旅馆休闲度假区、象鼻岩山村旅游区、梅竺渔村、白沙坞自然茶园风光区、天竺坞壶中天地休闲度假区、十里琅趟古道旅游区等8大区域。建成后的梅家坞以“十里梅坞”自然山水环境为依托,以茶文化为底蕴,结合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最大的茶乡农家休闲村落群及茶文化休闲景区,成为杭州茶乡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休闲皖南城市群的条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为工作而生活”的传统价值观将被“为生活而工作”的新型价值观所取代,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文章曾经指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作用将逐渐加大。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将自己定位于休闲城市,如成都、杭州、三亚、厦门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休闲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琤 《南方经济》2004,46(11):57-60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休闲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但由于相关的制度、设施不完善和一部分人休闲观念的落后,在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经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在,以及未来的几十年内,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人们的工作时间从18世纪的每周72小时、19世纪的每周60小时,减少到现在的不足40个小时,在发达国家,甚至只有30个小时,我国目前每年有114个节假日,以后还可能给予多数人年休假。除此之外,人们的退休年龄在提前,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给休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杭州打造“休闲之都”。意在营造发达的休闲产业、绚丽的休闲环境、闲雅的生活方式。并经过协调的组合。形成现代休闲的亚洲区域国际性大都会。  相似文献   

20.
逆城市化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休闲化的乡村经济将会促使"休闲乡村"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休闲经济的积极作用、借鉴国外发展乡村经济的成功经验,依据国情,对我国西南地区打造"休闲乡村"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