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现状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音乐产业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功能     
唐仲  吴巍丽 《魅力中国》2014,(4):129-129
说到音乐,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走在路上随时都可听到的音像店里的音乐,又或者是电视、网络、广播上听到的那都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音乐。但是要问音乐是什么?好像又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描述出来。什么叫音乐?什么类型的才是音乐?什么类型的才不算音乐?笔者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当然对于音乐的看法也不一样,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像非洲土著民族的音乐,又或者谭盾《地图》中的纸音乐,  相似文献   

4.
徐艺丈 《魅力中国》2014,(20):272-272
在诸多门类的艺术中,只有舞蹈和音乐是关系最为密切,早期音乐就是从舞蹈中产生出来的,同时音乐也是舞蹈的一个依附,两者之间是相依相存的。我们在进行少儿舞蹈教学的时候就要融入音乐.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同时也是音乐的回声。  相似文献   

5.
李梦媛 《魅力中国》2013,(23):24-24
音乐治疗中有三大支柱,分别是音乐、心理学和医学常识,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音乐了,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音乐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音乐治疗师了.他们决定并支配音乐治疗活动的音乐厦其使用,直接影响音乐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就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冰 《魅力中国》2013,(26):393-393
舞蹈和音乐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本文从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出发。探讨了音乐对舞蹈起到的作用以及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为人们更好的理解舞蹈中音乐的完美体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8.
范雪 《中国经贸》2010,(14):180-180
音乐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分阶级的,音乐取悦的对象不同,决定了音乐的地位和阶层。本文主要在中国从古至今的音乐中找出能体现其阶级性的音乐元素与现象,论证音乐是有阶级性这一特性存在的。并纵观其在我国音乐史上是呈现一个怎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田冰洁 《魅力中国》2010,(22):188-188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方式之一,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的艺术。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隋趣,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音乐是人类创造的高级语言,为了实现音乐自身的价值和音乐更好地发展,音乐教育必不可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同时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党田丹 《新西部(上)》2009,(12):267-267,250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目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大胆地评判音乐,大胆地想象音乐,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从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温楠萍 《魅力中国》2013,(28):268-268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古希腊的柏拉图说: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要让心灵爆发出火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音乐教育,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音乐教师是这主阵地上的守卫者,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不是为了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歌唱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鼓励学生时时有新的认识,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让音乐真正走近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殷志华 《发展》2008,(6):65-66
音乐期刊是音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篇幅小、知识新、周期短、内容广、信息量大和连续不断等特点,在传递音乐信息、交流音乐思想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出版的音乐期刊有数十种,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性到普及性,均各有特点。《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开展有关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艺术及人民音乐生活中各种较为重要的问题的评论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钟》《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高等音乐院校校刊则是一种既突出专业性,又具备综合性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刊物,为音乐学术交流起到桥梁作用;《音乐爱好者》《中国音乐教育》等是普及性音乐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14.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王新艳 《魅力中国》2013,(14):225-225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音乐家詹姆士穆塞尔曾经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更好地体验音乐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实施器乐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明明 《魅力中国》2013,(5):289-289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本文就此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婷 《魅力中国》2014,(12):114-114
音乐享有空灵、隽逸之美,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音乐大师贝多芬曾有惊世之语:音乐应当使人类生活爆发出火花。确实,音乐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是人文精神传承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反之,通过传承人文了解更多的音乐。因此,音乐与人文文化密不可分。对于一个历史悠久、伟大的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的文化灵魂,是民族的通达血脉,更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谭静 《魅力中国》2011,(7):262-262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刘佳娜 《魅力中国》2010,(34):129-129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肖邦的音乐中.旋律也是最主要最有力量的表现手段,肖邦由于力求真实纯朴地表达使他激动的思想和情感.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同样,由于他力求真实、纯朴、平易,因而产生了他的音乐和各种体裁,肖邦的音乐语言全部都是独创的,并且融合为自成一家的非常完整的风格,他的音乐之所以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主要是他的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是民族的,还有他那感人至深的、无比优美迷人的现实主义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20.
庹怀仁 《魅力中国》2014,(13):172-172
主题是音乐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现阶段构成音乐理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概念之一。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的灵魂体现。决定了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本质思想及风格特征,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拥有独立的创作主题,大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需要抓住音乐作品、音乐课程的主题,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根源与表现出来的音乐情感。理解音乐教材及音乐作品中体现出的重要理念。文章将从核。词“主题”的概念入手,探讨当今大学生进行主题性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而后重点分析大学生主题性音乐学习方法,从而帮助更多大学生及音乐爱好者了解音乐主题对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