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也给新时代的大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目前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了大学校园中学生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戎伟  王桂霞 《魅力中国》2009,(29):115-115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生活,大学生承受着学习、生活和竞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物体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焦晗 《黑河学刊》2006,(2):102-103,107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工程师、技术人员、广大教师及学生,而他们是最善于接收、领悟新生事物,最先得益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群体,可以说现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莘莘学子,网络和计算机占据了大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很大一部分。传统意义下的图书馆不再是他们索取知识信息的中心。所以说,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中,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网络技术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我们可以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是来自网络技术。面对网络时代对图书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图书馆的明天会奋起腾飞!  相似文献   

4.
建设学习型城市强调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促进城市、社会的繁荣和谐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完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者在利用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传递自己的知识经验,成为教育者,教育趋向大众化、终身化.  相似文献   

5.
窦同 《科学决策》2007,(5):21-23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捷。网络让我们真正搭乘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使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信息,跨越时空的把握全球动态,新闻、时事、邮件、聊天、游戏、会议,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甚至也成为了一部分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生活。但就像一枚硬币拥有两面一样,网络传播在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的同时,也正在给一些人悄悄的灌下了慢性毒药。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逐渐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同时为创新创业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社会中毕业生的数量有了急剧的上升,在加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操龙刚 《魅力中国》2014,(25):363-363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现实刺激挫折没有及时化解,没有进行个人良好的调适,加上缺乏求助意识、缺乏适时的介入引导从而造成问题累计严重。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如何战胜挫折,包括如何面对感情挫折、学习挫折和工作挫折。  相似文献   

8.
高欣 《魅力中国》2013,(13):292-29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更是当代大学生解决问题、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处在在校园与社会边缘,肩负重任,然而,许多大学生却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更应在生活和成长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网站要大兴文明之风;高校要担负起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的责任;大学生要严格自律。  相似文献   

10.
吴汝钰 《魅力中国》2010,(23):212-212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恩想。同时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分析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通过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使用和学习思想的运用,自主“构建”知识,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必备工具,而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对其网络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每个大学生都怀揣着梦想,跃跃欲试地渴望着能实现,踏入社会那一刻就寓意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度,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实践的苛求,让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残酷考验,负担生活的压力。如何在高压的社会背景前提下求生存谋发展,是每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都  相似文献   

13.
赵擎昊 《魅力中国》2013,(29):195-195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角色的适应。大学生经历着生活环境、学习、人际关系的显著改变,这种现实要求他们同时努力进行角色改变,以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在改变角色时,有些大学生可能会产生角色改变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琳辉 《发展》2011,(2):137-138
互联网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研究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背诵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而且还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方便法门。背诵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与发轫,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背诵经典的古诗词,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提升诵读者自身的文学鉴赏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背诵古典诗词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体悟人生。  相似文献   

16.
潘海燕  朱媛 《魅力中国》2013,(23):309-309
在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直接对话的沟通机制。以和为贵、心理相容的引导机制.团结互助、患难与共的互助机制。诚实守信、坦诚正直的诚信机制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是对过去的创新。现在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都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创新特点。新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经济与互联网结合,从而产生了互联网支付如支付宝这样的网上支付软件。互联网给经济模式带来了创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离开互联网经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在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尝试互联网创业。互联网+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创业机遇。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加强互联网+有关的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深入了解互联网+的时代特点,这样对大学生将来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有着很多好处。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我们当前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不论你是否情愿,它都将对你,对你的生活,或者你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曾经很热烈地讨论过全球化对科学与技术,对文化与艺术的种种影响。作为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载体的现代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全球化对现代设计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在于我们怎样应对这种来自全球化阴影。然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针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展开的教育,它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实用设计人才,但在教育与当代设计的结合中,存在于两者之间的众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怎样从社会和教育立场出发.积极努力去改善现有的矛盾。解决实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是所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天翼  柴菊  安柯 《魅力中国》2013,(11):171-171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生面对这种社会现象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倾向。当代大学生可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对于祖国的繁荣强大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时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应谊有更高的要求,要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良好的责任感能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动力,同时将成才看做是个人发展与社会统一。此外,当代大学生应谊在现代社会已经开始注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的前提下,努力使自己的责任意识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有效对策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但网络是把"双刃剑",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又严重地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讨论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结合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