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邓选》第三卷起来体现在"三句话"。尊重人才"。论的精髓。朴实无华的语言,阐述了力";"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选》科技理众所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最早是马克思提出的,他在一百多年前从理论上第一次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不仅为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所证实,尤其为近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所证实。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也可以说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总概括。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在总结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和新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观和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3.
科技档案信息进入技术市场浅论乔章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著名科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落...  相似文献   

4.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推动作用,具有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这一论断创造性地揭示出: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每一个要素之中,使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成为一个全面渗透了科学技术巨大体系,从而使科学技术本身也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预测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证实了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正确性,以此论断为基础的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为我们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作出了科学决策。一、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关键。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其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不再是土地、劳动、资本…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财会》2001,(A01):24-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生前的精辟论断,它形象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技术更是不可估价的,只有科学技术搞上去,一个国家才能发展,一个民族才能兴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财政增收,多年来一直是杭锦后旗各级政府的共识,正是因为大量使用先进适用新技术,才使杭锦后旗逐步成为自治区科普文明旗、科技示范旗、科技先进旗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旗。国内生产总值较二十年前翻了四番,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7.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来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十年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现在,人们对此论断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科教兴国”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知识经济”这一新名词是联合国研究机构在1990年首次提出来的。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中国翻译出版,“知识经济”迅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去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正确论断的不断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可以说,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得到不断推进的。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新时期在经济上取得广泛、深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拾起人文思考,将其作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片面注重科学技术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孟 《现代企业》2000,(4):37-38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历史观与发展观的哲学光辉。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还为我们党制定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评价的那样,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理解和研究,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的委托,《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于1991年8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主持。与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技术经济专家、企业家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技术与当代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如何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晓亮 《企业活力》1997,(1):14-16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建立技术进步机制□晓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指明了我们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涵义是十分深远的。在当今世界,我们只能走“科技兴国”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重温邓小平同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回顾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十多年来的拨乱反正和正在进行的种种探素,感到非常亲切。体会最深的一点是,邓小平同志在论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战线的工作时,从来都不离开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高度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鼓舞着我们自觉地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具,它的本质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在1992年初重要谈话中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只有坚持这一基本观点,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技术进步为什么会对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是科学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把握时代脉搏,洞察世界发展的新趋势,驾驭经济发展的规律,准确地预测到以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等一系列重要思想,预示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也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经济”概念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知识经济”概念 ,这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 ,核心是科技 ,关键是人才 ,基础是教育 ,说到底 ,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对此 ,笔者谈谈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要清醒地看到知识资本的强大竞争力 ,充分认识加速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无独有偶 ,这一年新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卢卡斯 ,在…  相似文献   

16.
<正>1978年3月18日是一个让中年以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历经"文革"磨难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在大会讲话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著名论断,郭沫若先生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科学的春天》,至今我们还能脱口吟诵那令人心潮澎湃、充满希望的结束语:"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经济学的十大发展一、生产力根本论.邓小平对经济学的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断。二、经济建设中心论.邓小平一再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安德列·克鲁申斯基于1993年底著文,谈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给他的启示.第一个启示:祖国高于一切《邓选》大部分是口头谈话.这些谈话、语言朴实,摆脱了学院式的老一套.文章没有从抽象的推理来谈无产阶级的利益,其中的论断主要是根据中国各民族的利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而得出的.第二个启示:在社会主义中寻找生路邓小平早以实践家闻名,曾亲身经历了许多的革命风暴.正如书中所表明的,他对一切都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9.
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方针,强调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以国强民富为标志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宋德方 《企业活力》1992,(11):34-35
<正>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再明确提出加速发展,讲求效益,力争我国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经济思想。理解和运用好这一科学思想,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预期实现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高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