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廖文中 《湖南经济》2002,(12):38-39
近年来,洞口县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坚持以产业化振兴农业,减负和增收并举,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扭转了传统大宗农产品多而不优,现代高效农业优而不多,农产品加工业弱而不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2001年,全县主要农产品水稻、柑橘、生猪的优质率为22%、42%和80%,加工率提高到30%,商品率为59%,全县农业总产值20.5644亿元,人平纯收入2216元。预计到2002年末,农业总产值达21.7亿元,人平纯收入2260元,继续保持较大增幅,为农村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调准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在洞…  相似文献   

2.
王昭辉 《乡镇经济》2000,(3):5-5,10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针对农村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这次调整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八十年代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短缺情况下进行的,主要是改变“以粮为纲”,提出“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实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发展乡镇企业。那次调整对于实现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要作用。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过去行之有效的通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现已明显失效。目前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已发生变化,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从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看,通过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应继续抓紧抓好。但从近几年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看,农村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值得关注。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优化结构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销售不畅,价格下跌特别是我们北方盛产的大宗农产品“卖难”日趋严重。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了从事农业生产和积极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市场化,摆脱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困境,让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  相似文献   

5.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基本职能一方面要向社会提供有效的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则要为二、三产业提供市场。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而对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8%。要...  相似文献   

6.
王艳荣 《发展》2002,(9):56-56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有效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强大的农业组织体系。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的小麦、玉米、豆油、食糖和花卉等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大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左右,食糖更是高达5倍多。与此相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却遭到很大困难,仅从天津海关统计,今年1至2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到退货的同比上升了56%。不仅如此,在国内市场方面,由于农民经营的分散性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欠发达性,以及主产区在主销区的无序竞争,加之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准入标准不断提高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过从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宁海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是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干部观念滞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面对新情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按照工业思路抓农业,围绕主导产品抓基地”的农业发展思路,启动以长街镇为中心的“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宁海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9.
抓住入世机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入世的迫切要求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国,这将给中国农业带来巨大影响。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比较落后,竞争优势发挥不出来。目前,全省农产品出口额每年2亿多美元,不足全国的2%,农产品加工制成品所占比重很少。可以说,农产品加工是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一个瓶颈,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非常巨大。发展农产品加工对加快安徽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1、农产品加工可以为过剩农产品找到出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市场供求出现局部、阶段性过剩局面,这标…  相似文献   

10.
银守钰 《发展》2001,(1):27-28
目前,从宏观上看,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注重资本和技术集约为手段,全国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阶段。如何审时度势,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发展古浪特色农业,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依据古浪农业的现状与问题,我认为根据新情况,应确定新思路,促进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央“一号文件”将开启农业发展的新时期,使中国农业走上产业化之路。未来若干年,历史机遇将催生大批农业生产企业,而随着农业生产实现企业化运营模式,农业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在广大农村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业公司。而农村企业的大量出现,将促使原本分散的自然村落逐步结合成为新的生产和生活群体,形成城镇,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在本地向城镇人口转化。  相似文献   

12.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农业产业化阶段。农业产业化把被计划经济割裂的内在联系重新连接起来,形成了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业、工业、商业,生产、供应、销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涵盖农业扩大再生产全过程的产业链条。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  相似文献   

13.
叶雪程 《浙江经济》2005,(12):50-51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兰溪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目标,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5.
杨成堂 《发展》2000,(3):48-48
我们已进人21世纪。新世纪的中国农业正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进人了一个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结构性有余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正是适应新阶段增加农民收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先一些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作用逐渐减弱,如何适应新形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寻找新来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各地实践经验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调整结构入手,做好“加减法”的文章。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压减粮食生产面积,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增收。这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有效的措施。现在,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  相似文献   

17.
吴希宁 《湖北经济》2002,(10):38-39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科技贡献率、农业商品率长期低势增长,农产品流通不畅,直接影响了山区农村的发展。笔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加快农产品流通步伐,已成为山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甘肃省临洮县供销合作联社及其农产品产销协会以市场为导句,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加快联合社职能转变,助农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灾情重于1992年以来的同期平均水平。同时,由于近两年国际农产品供给状况改善,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处于低迷状态,对国内农产品价格趋降产生明显影响。尽管存在一些困难,由于2005年中央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运行良好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吴静 《北方经济》2006,(10):75-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新环境下日渐强烈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力量着重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