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防范化解具备地方政府性质的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而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与监督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再从政府审计的角度提出审计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法,这样更助于提高地方政府财务人员的债务管理水平,确保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风险的问题,就要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办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提高政府财政运行透明度,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吴文芳 《商》2014,(36):184-184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地方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加大。截至2013年底,馆陶县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5.8亿元。债务资金使用如何,举债方式是否科学,风险状况如何,成了近期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具体情况,探讨下如何规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大,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压力与日俱增。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科学监测债务风险水平,准确评定债务风险等级,可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思路。选取社会经济、举债程度和偿债能力三方面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娜 《中国市场》2012,(32):104-105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与日俱增,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隐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年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致使财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债务风险日益扩散。因此系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种类,并从法学角度提出化解债务风险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治理可以使地方经济平稳运行,打破地方政府性债务恶性循环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分析,分别从发债制度、预算管理、PPP模式等角度阐述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经济,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高速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和信用危机。文章综述现有研究结果,依据公开的统计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不仅是政府借款与还款的问题,更是一个与各级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社会风险防范紧密相连的问题。因此,进行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探索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对策措施势在必行。本文深入研究了地方政府的举债需求,认为不同地区政府负债需求不同,地方政府对不同类型政府性债务需求也不同,存在了各自的差异;通过理论、政策和公开资料,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分析了隐性债务存在的原因,提出将隐性债务与显性债务一并纳入规范管理。本文建议通过多种方式约束和规范地方性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落实新预算法相关规定,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坚决制止违规举债。《意见》规定,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业内人士表示,《意见》规范发债与还债主体、发债规模和用途等,有助于降低财政不可持续的风险、约束地方政府新增借贷和管理存量债务。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7):199-200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台"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促使大量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导致了严重的政府性债务危机。立足于公共受托责任、善治政府的建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形成机理,并从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体系以及完善政府性债务法治状况等方面提出防控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